《秦末汉初风云录》
第6节

作者: 独孤浪子1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高心中一阵窃喜,知道已成功说动胡亥,不禁微微有些得意。胡亥所虑,自己心中早有应对之策,当机拱手得意道:“时光啊时光,短暂得来不及谋划!这件事我自去与丞相商量,不劳公子费心!”
  此时的胡亥大概还没有意识到,他已落入赵高预先准备好的陷阱之中,他依然单纯地相信,眼前这位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回到寓所的赵高在屋内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子,仔细思考着他的这个惊天计划,反复在心中演练,设想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填补所有可能出现的漏洞。“拥立胡亥”的计划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要游说的丞相李斯才是关键!虽然自己心中已有八成把握但仍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李斯能做到今天这丞相的位子,辅佐秦王政富国强兵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那可是有真本事的!不过赵高相信,狐狸再狡猾也终究斗不过好猎手!

  这一次,赵高要做一回沧海钓鳌客,能不能俘获李斯这条大鱼,就看明天的了!
  趁着赵高尚未去游说李斯的空儿,我们先来看看李斯的人生轨迹。且让我们拨转时间轮盘,开始一次时光倒流之旅。
  日期:2012-10-17 22:32:13
  丞相李斯
  李斯第一次登上中国历史的大舞台,是在战国末年楚国的上蔡这个小地方。那时的他,只是一郡小吏,每天负责记录官仓出入账目。由于李斯写得一手好字,工作倒也称职。闲暇的时候,李斯还时不时还牵着黄犬带着儿子出上蔡东门逐狡兔,也算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点点缀吧。
  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轻如蝼蚁。李斯是幸运的,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多少人奋斗一生为之拼搏的,也不过是事业与家庭而已。而这一切,李斯都已经有了。
  日子如水般平淡流过,年轻的李斯绝对不会想到,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也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那一天,李斯忙到中午,忽然内急,忙不迭地跑到吏舍的厕所。刚一进到里面,就看见几只骨瘦如柴,又脏又臭的老鼠正在偷吃粪便,见有人进来,仓皇四散奔逃。若在平时,这样几只老鼠是根本不会引起李斯注意的,但在那一刻,李斯忽然停住了,他想起了几天前在粮仓看到的一幕:一只毛色光鲜体态肥胖的老鼠躺在角落里,吃着粮食,而且根本就不怕人,与眼前这些老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仓鼠和厕鼠,李斯又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一时间心中感慨良多,长叹一声道: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同样是老鼠,只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命运竟然有了如此巨大的反差!
  李斯顿悟了。
  日期:2012-10-19 23:38:07
  一个人“贤”还是“不肖”,就好像老鼠一样,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富贵与贫贱,全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换句话说:环境改变人生!

  后人对此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老鼠哲学!需要说明的是,李斯的这种老鼠哲学中有积极进取的成分,这种勇于改变自身命运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赞赏。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李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再也不能这样浑浑噩噩过下去了,人生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一个晨光熹微的早晨,李斯辞别家人,离开偏僻贫瘠的上蔡郡,踏上了前往楚国兰陵的道路。他要去投奔儒家代表人物——当世圣人荀子。
  有必要介绍一下荀子这个人物。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曾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楚国的春申君为了吸引人才,请荀子在兰陵担任兰陵县令。春申君死后,荀子废官家居兰陵,著述教学。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平民老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在那个年代是很难的。李斯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找到了当时名满天下的导师——荀子,学习的是最好的专业:“帝王之术”。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李斯在众多的门生中脱颖而出,而且还遇到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韩非。
  转眼间,李斯在荀子门下学习七年,应该是离开的时候了。荀子的本意是留下李斯,让他跟自己一样著述教学,但他心中也明白,李斯志不在此。
  荀子问李斯:“你打算去哪里?”
  李斯说:“秦国。”
  荀子说:“你生于楚国,何不留在楚国?”
  李斯说:“楚王不中事,而六国皆弱,无可建功者。而秦王雄心勃勃,想吞并天下,包举宇内,这正是布衣百姓获取富贵、游说之士获得成功的良机!一个人最耻辱的莫过于身份的卑贱,最悲哀的莫过于贫困。若是长久处于卑贱地位、穷困境遇,还愤世嫉俗,憎恶功名利禄,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罢了。故此,我将西入秦而说秦王。”

  日期:2012-10-21 13:25:08
  荀子
  李斯进入秦国时,刚好秦庄襄王薨亡不久,吕不韦升至相国,掌握着秦国大权。李斯果断投奔到了吕不韦门下,很快得到吕不韦的赏识,任以为郎。李斯从此有了接触秦王嬴政的机会,他竭尽所能,游说秦王:当前正是“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万世之一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到山东六国恢复元气,那时可就晚矣!这些极具鼓动性的话给了雄心勃勃的嬴政以极大的鼓舞,秦王对李斯言听计从,当即拜他为长史,用其计,后封他为客卿,开始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

  然而,就在李斯准备在秦国大展拳脚之时,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给李斯刚刚燃起的雄心壮志浇了一盆冷水。
  原来,与秦国东部紧邻的韩国怕自己被秦国灭掉,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绝的一条“妙计”:派遣本国的水利专家郑国前往秦国鼓动修建水渠,想藉此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不料因行事不密,郑国间谍身份暴露,这一事件引发了秦国自嫪毐之乱后潜伏在秦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秦国宗室大臣乃至包括嬴政本人在内对身为外客的吕不韦及先前的嫪毐专擅朝政早已心存排斥,郑国间谍案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发飙的借口。宗室大臣纷纷鼓噪,言于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秦王接受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一切客籍人员。秦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排外热”,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不甘心就此被逐,思虑再三,决定冒死给秦王上书,这就是后来那篇光耀史册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日期:2012-10-22 15:05:59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