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风云录》
第7节

作者: 独孤浪子1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日期:2012-10-22 22:39:17
  为了让大家阅读方便,我翻译一下上面的《谏逐客书》: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之事,私下认为是搞错了。
  从前秦缪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缪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众多,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 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山东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国君公室,杜绝外戚私门,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壁之类宝物,悬挂明月珠,佩带太阿剑,驾乘纤离马,建置翠凤旗,树立灵鼍鼓。这么多的宝贝,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们,是什么缘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就该是夜光玉壁不能装饰宫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为玩物,郑、卫之地的美女不能进入后宫,而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圈,江南的金锡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绘画。倘若用来装饰后宫、充任姬妾、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一切,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那么缀绕珍珠的发簪、镶嵌珠子的耳环、细缯素绢的衣裳、织锦刺绣的服饰就不能进呈到大王面前,而时髦优雅、艳丽多姿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击瓮敲缶,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国的声乐,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现在舍弃击瓮敲击而追求《郑》、《卫》之音,撤下弹筝奏曲而采取《昭》、《虞》之乐,像这样做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合观赏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侨民就得驱逐。这样做,所重的是女色、声乐、珍珠、美玉,而所轻的是人啊。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军队强就将士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故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可值得宝贵的很多;贤士中不生长于秦,却愿意效忠的成群。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日期:2012-10-23 17:10:30
  这篇谏书气势纵横,文采斐然,洋洋洒洒八百余字,全文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天下大势、国家利益出发,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太(通‘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身;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秦国应该有广招天下贤才的伟大胸怀,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有才之士为大秦效命,进而在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谏逐客书》不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奠定了李斯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秦王读罢此文,幡然醒悟,立即决定取消逐客令,也正式重用李斯,任为廷尉。在经历一些波折之后,李斯终于登堂入室,进入到了秦国的统治中心。
  在此后的几年里,嬴政与李斯二人携手合作,驾驶着秦国这辆马车高速行驶在直道上,横扫山东六国,历经二十余年,终于统一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在帮助嬴政建立帝国的基业后,李斯更是尽心尽力,为大秦帝国的建设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征匈奴、击南越、废分封、行郡县、修驰道、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货币及度量衡。当然,还有那被后人非议的“焚书坑儒”。

  需要说明的是,后人对于所谓的“坑儒”一直有一个误解,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已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可见,这里面根本就没儒生什么事儿。“坑儒”一词第一次出现于东晋年间梅颐所献的《古文尚书》之中,里面附有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且已认定是伪书,不足为信。
  伴随着大秦帝国的建立,李斯的个人地位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成为了秦帝国的头号功臣。在整个秦始皇当政时期,李斯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试问,这样的权势和地位,古今能有几人能拥有呢?
  有一次,李斯做三川郡守的儿子李由回家探亲,李斯在家里设宴招待,一时间朝中的重臣们都来赴宴祝酒,可谓盛况空前。此时此刻,李斯尚没有被眼前的纸醉金迷所迷惑,他想到了老师曾说过的“物禁太盛”的道理,对他的儿子李由感慨道:“我的荣耀地位已经到了极点,然常言曰: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身处富贵繁华之乡的李斯已经隐约预感到了他将来的结局。
  日期:2012-10-23 22:51:23
  给大家摘段资料,与大家一起讨论。
  浅析焚书坑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