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27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22 22:19:46
  ※ 河阳大混战
  秦宗权被朱温打回了蔡州,想使坏的朱瑄、朱瑾也吃了朱温一巴掌,中原的局势趋于平静。就在大家都忙着“闭关修炼”、准备下次再聚首的时候,河阳出事了。
  河阳的事情,还得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曾被秦军打得抱头鼠窜的李罕之,一个是李罕之的“好搭档”张全义。
  李罕之(842—899),河阳人,“屌丝”出身,不受乡人待见。(以其无赖,所至不容)早年出家,但名声太臭,屡屡化缘无果,索性摔钵盂脱僧衣。先是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后来直接投奔了黄巢,因作战勇猛,累功获得升迁。

  黄巢南下时,遭到高骈阻截,李罕之、毕师铎等将领纷纷向政府军投降。不久后,李罕之任光州刺史,但频繁遭到秦宗权的骚扰。不得已之下,李罕之再次投靠了依然是河阳节度使的诸葛爽,先任怀州刺史,后改任河南尹、东都留守。
  张全义(852—926),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人,农民出身,早年加入黄巢起义军。黄巢在长安称帝时,张全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黄巢败亡后,张全义也投靠了诸葛爽,任泽州刺史。
  虽然同在诸葛爽的麾下,但一个在洛阳,一个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很难有交集。不过,同样的来历、同样的选择,使这哥俩倍感亲切。根据史料记载,二人的友谊一度发展到“患难交契,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程度,堪称“五代好基友”!
  李罕之、张全义的第一次通力合作,是在光启二年(886年)冬天,诸葛爽病逝之后。当时,大将刘经扶持年幼的诸葛仲方接任节度使,独揽河阳的大权。李罕之不服气,带着自己的人马就从洛阳杀到孟州(河阳节度使驻节地)。
  张全义原本在刘经这边,但考虑到与李罕之“同源同种”,怎么着也该穿一条裤子,于是伙同李罕之去收拾刘经。
  可是,李罕之、张全义联合起来也不是刘经的对手,哥俩被打得屁滚尿流。李罕之咽不下这口气,找河东的李克用搬救兵去了。
  去年在关中地区搅了一趟浑水,李克用还有些意犹未尽。如今听说中原有需求,“活雷锋”李克用哪有拒绝的道理,带着三万沙陀军,跨马提枪直奔河阳而来。
  李克用一出马,十个刘经都不够打,李罕之“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封为河阳节度使。“好基友”张全义担任河南尹、东都留守,收拾洛阳那副烂摊子。
  日期:2013-09-23 22:33:41
  提起张全义,这里要多说几句,他绝对是五代初期响当当的人物!
  说到官场,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两句话是“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三朝老臣”这样的“政坛不倒翁”,总是会让人津津乐道、顶礼膜拜。不过,跟张全义比起来,全是浮云!
  “三朝老臣”算什么?张全义是“四朝老臣”!——这个“四朝”,可不是“一朝天子”的“朝”,而是“朝代”的“朝”!
  ——黄巢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张全义任吏部尚书、水运使。

  ——投降唐朝后,张全义任河南尹、东都留守。
  ——朱温建立大梁,张全义任河阳节度使,封魏王。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铲翻梁朝,“复建”唐朝(史称“后唐”),张全义任皇后干爹、中书令、河南尹兼领河阳,封齐王。
  更重要的是,张全义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清算”,他以75岁的高龄病死,虽有忧郁的成分,但终究属于自然死亡。
  堪称奇迹!
  官场险恶,想混成“政坛不倒翁”,实属不易。有的生前无限风光、死后身败名裂;也有的生前屡遭迫害、死后平反昭雪。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身逢乱世的张全义,到底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呢?
  其实,如果硬说张全义有什么独门秘籍的话,无非就是六个字:不要脸,撞大运!
  运气这个东西,不好说,撞上了是你的,撞不上活该倒霉。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张全义能尽的“人事”,只有“不要脸”。
  “不要脸”是张全义的看家本领,咱们只说两件事便能略见一斑。
  第一件事是他的名字。张全义原名张言(一说张居言),投靠政府军后赐名“全义”。朱温称帝后,赐其名为“宗奭”。李存勖铲掉了后梁,名义上打起了“唐朝”的旗号,张全义“审时度势”,主动要求改回“全义”。
  第二件事发生在后梁时期。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出征回来,路过洛阳,在张全义的府邸住了十来天。在此期间,朱温将张全义的妻女悉数**,好不快活。
  太他妈欺负人了!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操刀就要去杀朱温泄愤。出乎意料的是,张全义竟然拼了老命将他摁住,语重心长地教育起儿子来:“当年我被李罕之围在河阳,差点死于非命,多亏朱温出手相救。没有他,哪里还有我的今天?大恩不能忘啊!”(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
  此情此景、此人此言,实在是尊严丧尽、无耻至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