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们的悲催生活》
第45节

作者: 溪亭赏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一个幼儿而言,生于帝王之家,物质上无忧,情感上匮乏。朱祁镇有父却似无父,他的父亲忙于国事,忙于传宗接代,没空管他;有母却似无母,生母不知是谁,“嫡母”孙皇后按规矩不能亲自抚养他。
  童年的朱祁镇,身边是宫女、奶妈、保姆、太监,他自然亲近他们,更亲近对自己最“好”的王振。大约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朦胧中觉得王振即使父亲又是母亲,所以他最听王振的话,是王太监的“好孩子”。
  朱祁镇当了皇帝后,王振也熬出了头,成了大太监,掌管司礼监。司礼监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替皇帝管理一切走账,甚至可以替皇帝批阅处理,权力极大。
  可以这么说,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皇帝倦于或懒于政事时,司礼监太监就是幕后皇帝。因此,司礼监是明朝宫廷中二十四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头领极为煊赫。
  司礼监太监人选的条件无非有三:一是皇帝认为他忠心耿耿;二是识文断字;三是要有心机。王振恰好占有此三条,便出任此要职,成为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有了实现野心的平台,王振当然不能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以他的狡猾,对形势看得很清楚。上有太后,下有“三杨”,王振要想出人头地,把持朝政,尚待时日,绝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把事情搞砸了,会落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日期:2014-05-20 19:19:29
  王振揽权的方针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看一步,走一步,循序渐进,力求保险。
  王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知道“三杨”的喜好,于是极力伪装自己,投“三杨”之所好。
  一日,他随朱祁镇到内阁听政。正事完毕后,他对“三杨”痛心疾首地言道:“各位大人,昨儿个皇上又去打球了。先帝爷当年因为玩球,几乎误了天下。现在皇上又这样,怎么得了啊!”
  “三杨”大为震惊,又极为感动,觉得小皇帝身边有这样一位识大体、顾大局、防微杜渐的太监,是天下之福,对王太监刮目相看,交口称赞,渐渐放松警惕。

  时间一长,王振急于揽权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了。他数次擅作主张,处理朝政,惹得杨士奇大为光火,撂挑子回家,三日不上朝。帝国的政治机器几乎停转。
  张老太太听说后,急得上火,派人将王振痛扁一顿,打了个半死。然后她让朱祁镇把“三杨”等人召来,当面决定处死王振。王振吓得软瘫在地,朱祁镇惊得目瞪口呆,眼中流露出悲戚。
  杨士奇等人看在眼里,十分顾忌小皇帝的感受,跪下为王振求情。张老太太念王振看护孙子有功,又见大臣们替他哀告,于是就饶了王振一命。王振挣扎着跪了起来,捣头如蒜,从此收敛了不少。
  正统七年(1442),张太皇太后病逝,十六岁的朱祁镇开始亲政。此时,杨荣已经过世;杨士奇因受杀人犯儿子的连累,脸上无光,闭门不出;杨薄年老多病,独木难支。新任阁臣马渝、曹鼐等人尚未成气候。郁闷了许久的王振,遂跳将出来,兴风作浪。
  朱祁镇对王振的重新“出山”,大为兴奋,感到有了主心骨。他呼王振为“先生”,仿佛当年刘备得了诸葛亮一般,如鱼得水,如释重负。这个少年天子,把国事完全交给了王“先生”,自己躲进深宫,吃喝玩乐去了。
  卷土重来的王振,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主要忙于“正名”、“立威”。
  “正名”,就是为他自己和天下的宦官们摆脱“不得干政”的束缚。
  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严防宦官干政。他在皇宫门口挂了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是祖宗家法,也是大明律条,当年张太皇太后要杀王振,就是依据这一条。

  王振进进出出,看见这块铁牌,以前是喉头发紧,脊梁冒汗,现在是双目冒火吹“鼻毛”瞪眼。在他看来,这是他专权干政的法律障碍,不可不除。他也不请示朱祁镇,自己下令将铁牌摘去。
  宫中的太监们闻令,纷纷伸出两个大拇指,连夸王公公有胆,像个大老爷们;然后一拥齐上,七手八脚地摘下铁牌,扔到了不见天日的旮旯里。朱祁镇听说后,微微一笑,不以为忤,照旧玩他自己的去了。
  此牌一去,太监露头。从此,明朝太监开始把持朝政。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既非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也非亡于“蛮夷”满清之手,而是亡于太监干政。
  “立威”,就是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是大兴土木。他在皇宫东边仿照皇宫模式,修建了一座豪华的私宅,雕梁画栋,穷奢极欲;又造了一座智化寺,动用国库,浪费惊人。此举是向世人表明,俺王公公想干啥就干啥,你奈我何!
  二是打击异己。这是得志后的无耻小人的拿手好戏。

  正统八年(1443)夏,天降暴雨,雷声阵阵,震耳欲聋。侍讲刘球上书朱祁镇,认为天相示警,请皇上提防奸人。王振大怒,认定刘球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矛头对准自己,遂擅令将刘球逮捕入狱。不久,王振又指使手下将刘球肢解。
  大理少卿王暄、祭酒李时勉为人正直,一向不用正眼瞧王振。王振捏造证据,将王暄差点迫害致死;李时勉被打发至国子监看门,斯文扫地;御史李铎膝盖极硬,路遇王振,立而不跪,被发配至天寒地冻的东北铁岭。
  原本是王振手下的内侍张环、顾忠和锦衣卫的一个小特务王永,看不惯王振的作派,良心发现,在京城四处张贴匿名小字报,揭发他的恶行。事情败露,三人都在菜市口被五马分尸,其惨无比。
  王振不仅打“苍蝇”,也打“老虎”,朝廷中的几位高官也曾遭到他的凌辱。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是国家的“钱袋子”、“米袋子”,是一个重要的衙门,其官员一个个财大气粗,眼睛一直朝上看。碰到王振,算他们倒霉。
  某年,户部得罪了王振,王振大怒,把户部主要领导一锅端,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常三人,披枷带锁,罚跪于长安门外,官威尽失。处理这么一个重要部门的官员,是件震动朝野的大事,王振却一不请示,二不汇报,自主当事,高下由心。
  朱祁镇这个皇帝,对此事毫不知情。即使他知道了,也只是笑笑而已,因为“王先生”办事,皇帝放心。
  有时候王振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货,根本不管对方的来头有多大。驸马都尉石璟,是皇家的乘龙快婿,朱祁镇的姐夫,攀龙附凤,平日里很是威风。闲来无事,他在自己的驸马府中大骂随老婆陪嫁过来的宦官,骂了个狗血喷头,感觉很爽。
  王振听说后,觉得石驸马指着和尚骂秃子,是对整个太监团体的莫大污辱,将石璟逮捕下狱,弄得石驸马百般摸不着头脑。他的老婆这位昔日的皇家公主,八方求告,方才保住了老公的小命。
  三是网罗班底,拼凑喽啰,培植势力。
  王振集团的核心人物是他的两个侄儿,一个叫王山,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一个叫王林,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叔侄同心,兄弟联手,牢牢控制了锦衣卫这一当时势力最大的特务机构,侦缉、监听、跟踪、逮捕、关押、谋害,无所不用其极,对王振的对手或潜在的敌人编织了一张给密不透风的大网。触网者轻者流放,重者身首异处,吓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互相戒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