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5-1 15:40:00
古代冤假错案平反录
序言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里, 不知发生了多少冤假错案, 而且最终是冤沉海底,得不到平反昭雪。这是由于当时的司法制度所造成. 人治大于法治, 或者说根本就无法可依。对各级官员来说, 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而对老百姓来说, 官员们的意志就是王法。因此,执法官迎合上级意旨 滥施淫威; 偏听偏信, 草率断案; 刑讯逼供, 屈打成招; 贪赃枉法, 草菅人命, 罗织罪名, 构陷成狱。……等等冤假错案就屡见不鲜。
当然, 历史上也有少数统治者是比较重视法治的, 他们对案件的处理讲究实事求是,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有利于自己政权的稳定和巩固。因此, 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好皇帝”和清官, 他们能较客观和冷静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对一些疑难案件进行缜密分析判断, 对一些冤假错案给予平反昭雪。这里所发表的即是四十多起得到平反昭雪的冤假错案, 虽然它只是历史上发生的冤假错案中的一小部分, 但也是君主专制社会这个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 而且都是真实的历史案件, 值得一阅。
本书所据资科都选自正史,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史》、《新唐书》、《折狱龟鉴》和《疑狱集》等。选材时偏重于故事情节的生动性。现据正史将文言翻译成白话文, 在译述的过程中, 在保持基本事实不变的基础上, 尽可能将事实的叙述和意境的表达, 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不足之处, 还望行家指正。
一、矫诏灭门
卫瓘是晋代山西人, 字伯玉。晋武帝在位时, 卫瓘已是御史大夫, 很得皇帝的信任。
公元290年, 武帝去世, 儿子惠帝即位。次年, 由于前皇后杨艳与她的父亲杨骏合谋篡政, 事败下狱。惠帝下了灭族的命令, 将杨骏家属及其党徒处死, 被杀者达数千人, 杨皇后也被逼自杀。这次事件结束后, 惠帝重用卫瓘, 任命他为宰相。并赐与他特殊的待遇: 他上朝可以佩剑, 可以不用脱鞋, 可以不必小跑。这表示皇帝对他的特别恩宠。除了当上宰相, 皇帝又任命他兼职司马, 与汝南王司马亮共辅朝政。
某日上朝时, 司马亮向惠帝提出一个建议: 凡是已经分封的王爷们应该回到各自的封地去, 不能长期逗留京城。但当惠帝就此建议询问众大臣时, 却无人敢表态。这时, 唯有卫瓘挺身而出表示赞同。因此, 楚王司马玮对卫瓘极为不满。惠帝的皇后贾氏一贯仇视卫瓘,因为卫瓘为人正直敢言, 而贾氏生性荒淫暴虐, 但常因顾忌卫瓘而有所收敛。此时她听说楚王司马玮对卫瓘也很不满, 便乘机在惠帝面前诽谤卫瓘和司马亮阴谋废除惠帝, 让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去调查此事, 惠帝将信将疑, 就下诏书给司马玮, 命令先罢免卫瓘的官职, 待调查清楚后再决定如何处理。宦官将诏书送达司马玮处, 司马玮接到诏书, 心中大喜。
楚王司马玮是个刁滑的阴险小人, 他向来与卫瓘不和, 接到诏书, 他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 就想出一条毒计: 他先把皇帝的诏书进行篡改, 把罢官免职改成搜捕严惩。然后下令清河王司马遐带兵前去抓捕。到了卫瓘府上, 卫瓘家人怀疑诏书有诈, 就对卫瓘说:“不论从律法还是礼令上来说, 从来没有这样对待宰相大人的, 这没有先例。不如先拒绝接诏, 待明日早朝时大人亲自面见皇上, 上书问明皇帝原因, 到时就是获得死罪, 也能死得明白啊。”但是卫瓘没有听从家人的劝告, 因为他不肯抗旨, 结果他本人及三个儿子卫桓、卫岳、卫裔和三个孙子, 一共九人被抓走, 当夜即被司马玮下令杀害。卫瓘还有一个女儿已出嫁, 另二个孙子在外就医, 这三人幸免于难。卫瓘及他的儿孙们被杀后, 弃尸荒郊, 无人敢于掩埋。这时太保主簿刘繇挺身而出, 带领其他一些官员出钱出力埋葬了卫瓘和他的儿孙。卫瓘被害时,年已七十二岁。
待续
日期:2012-05-02 13:13:00
续
以前卫瓘在任上时, 有一个部下名叫荣晦的人, 因贪污而受到卫瓘的处罚并斥遂。这时他也前来协助司马玮迫害卫瓘, 而且主动跟随兵丁一同来抓捕, 因为他知道卫瓘的家庭成员情况, 他向司马玮提供了卫瓘有几个儿子几个孙子并他们的姓名。在杀害卫瓘一家九口的血案中, 荣晦起了重要的作用。
楚王司马玮在杀了卫瓘后, 气势囂张, 竟然连皇帝也不放在眼中, 私自进入内宫胡作非为。惠帝盛怒之下下令杀了司马玮, 时为公元291年。楚王死后, 卫瓘的女儿写了一封信给刘繇等朝中大臣, 信中说:“先父卫公冤死之今, 皇上未封谥号, 与普通庶民一样, 听之任之。我实在是感到十分奇怪, 怎么国人对先父的蒙冤被杀根本不当一会事, 没有人出来说一句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谁应该对这件事负责? 心中悲愤滔滔,, 唯能以此信表达而已……。”看了此信后, 刘繇等官员上书给皇帝, 书中曰:
“当时卫瓘根据诏书只是免去官职, 送还印章, 等候处理。但是楚王篡改诏书, 欺上瞞下, 杀戮宰相重臣, 又不向朝廷报告此事。并且同时搜捕其子孙, 当即杀害, 致使大臣一家九口死于非命。……法律规定, 受人唆使而杀人者不得免死, 何况亲手杀害有功之臣。虽然事先没有与楚王密谋, 只要当时参与了杀戮, 也应当追究其责任。今首犯司马玮虽已处死, 但他的帮凶仍逍遥法外, 冤魂无处安息。若能将害人者一网打尽, 方可告慰逝者于九泉。今恳请明君重视此事, 追缉帮凶, 从重惩处, 则蒼天保佑, 天下升平。臣等当时不避忌讳, 冒着风险, 埋葬了卫瓘及其子孙。今仍忧虑办理此案的官员办事疏忽, 放走了坏人, 而使冤死者未能快意恩仇。当时的事实经过, 臣等仍当细禀皇上: 卫瓘还在任职御史大夫时, 曾谴责家中军吏荣晦, 并予以斥逐。荣晦怀恨在心, 屡思报复。荣晦了解卫瓘全家家人情况。楚王司马玮矫诏抓捕卫瓘全家时, 正是荣晦把卫瓘全家的人数和名字告诉给楚王, 而且当夜他亲自带路前往卫瓘家敲门, 并且大声叫喚卫瓘接旨……等到开门后, 又是他领着兵丁按照他所知道的卫瓘家人名单一一捕捉. 然后押到东亭道北, 接着就按照楚王令而将卫瓘祖孙三代杀害。后来他又前往卫府, 大肆盗窃。如能捉拿荣晦, 严加审讯, 定能查清一切, 其余所有参与人员也将难逃法网。臣等恳切要求皇上下旨查明此案, 待案情明白, 则昭示天下, 并拟将荣晦处以族刑。”惠帝看后表示同意, 下令详查, 结果证实卫瓘一案纯属冤案, 真相大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