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博弈华尔街 -- 写给不甘贫穷的男人和女人们》
第41节

作者: 税尚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25 15:29:50
  金融市场,本质上是钱的市场,市场的兴衰和市场资产的价格是由钱的多少决定的。
  传统的金融市场上,钱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渠道:一是“新增供给”,主要是中央银行新增货币供给,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以乘数量进入市场,这是为什么当央行实行货币宽松,低利率政策时,金融市场通常会火爆;二是现存的钱在不同金融资产间的流入和流出。
  而钱的流动又主要受“金钱预期收益”的影响,一种金融资产“预期收益”下跌时,钱就会退出而转入购买“预期收益”上升的金融资产,所以,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常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在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上,国外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间,在不同金融资产间的流动,也是受“预期收益”引导的钱的来源。所以,这时的股市衰败,房市兴旺,一个基本原因就是金钱抛弃股市,进入房市的“追涨杀跌”。

  但近年来在“金融创新”的名义下,由金融机构自身通过“资产证卷化”和“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等金融衍生产品,为金融市场创造出来的钱(信用),可能远比传统钱的来源规模和数量更大。这些衍生产品对于房市的兴旺意义更加重大。
  “资产证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将缺乏流动性,或不可交易,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创造出钱。比如,银行放出1亿元的房屋贷款,这借贷出去的1亿元就应退出银行的现金帐户,成为产生利息的“不动资产”。银行为了有更多的钱来赚利息,于是将这1亿元的房贷“包装”起来,作为“证券”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美其名曰“融资”,即把借贷出去的1亿元又收回来,又可以发放住房贷款。

  “证卷化”只是故事的开头,因为如果没有“信用违约掉期”,证卷化创造钱的能力有限,因为包装过的证卷也需要钱买,风险很大而不适宜“上市”。
  为了创造信贷,围绕着“证卷”衍生出各种“合同”,它们是依赖于特定资产价值及其变动为基础的合同,其基本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而无需全额的本金交易,兑现合同通常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同才需要买方交足全额资金。这实际上引入了“杠杆”,可以成倍的创造钱了。
  举个实例来说明。假定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买下了价值900亿房贷“合同”,当时的房贷利率是6.5%,扣除各类管理和手续费,“合同”投资的净盈利是5%,总盈利是45亿,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是150%的暴利。但倘若这个“合同”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于是就这笔投资拿去买保险,即“信用违约掉期”(CDS)。“信用违约掉期”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世界银行”在1981年引进的,表面上,风光无限,是个非常安全,人人获利的“控制风险”的金融创新。

  于是A找到机构B - B可以是另一家银行,也可以是保险公司,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B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房贷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卖一百家这样的保险,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交易,几千亿的钱就在交易中生产出来了。
  因为可以证卷化,可以有杠杆,可以用“信用违约掉期”担保而实现暴利,银行可以尽量多发放房贷来追逐利润,可谓有恃无恐,钱涌进房市,房价当然会“水涨船高”啊。此外,美联储为了阻止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实行了低利率的政策。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利率低,钱的价就低。低利率为很多人提供了买房的“能力”
  - “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低利率在把市场上的用钱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使得个人手中的储蓄不值钱,特别是改变了存款的预期值 – 钱在手中会随时间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使得人们为手中货币(1)寻求保值的出路,(2)持币者为实现更大增值冒风险的意愿增强。在这个时候,政府和当地的大企业出来公布几个新的发展规划,媒体来几个“拉斯维加斯房市火爆”的头条,从而“证实”和“肯定”人们认知中“买房能赚钱”的理念,要再有周围亲朋好友买房赚钱的实例,在人性的贪婪,对暴利的追逐的本性的推动下,冲向房市买房,不愿再错过发财机会将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聪明的选择”。

  “牛弟”在一旁很不耐烦的打断了我的长篇大论:哪来这么多“歪理”,浪费我们发财的时间 。他进而提议道:男人们去赌场发财,女士们由“邻家小妹”带领去购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