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
堂倌端来人参炖鸡,这是韩国进口的高丽参炖听竹庄放养的走地鸡,我正考量她是吃鸡腿还是鸡翅,只见她把鸡翻过来,撑开鸡肚,从里面夹出一颗田螺,放进碗里,堂倌把鸡端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从特立独行的猪唇重口味,到超凡脱俗的鱼腮小清新,再到过尽千帆皆不是,销魂蚀骨,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她么?
我坐到她对面:“姑娘,虽说‘猪唇、腮肉、田螺’是听竹庄三宝,但节约是美德,吃不完的东西不要乱扔。”
这时堂倌端来清炖王八,我说:“竹笋炖甲鱼,马甲护体,黑白通吃,本事不小。”
她白了我一眼,伸筷子去夹甲鱼,我说:“这甲鱼恐怕你只吃一块裙边吧。”
她用筷子掀开甲鱼壳,夹起一个甲鱼蛋说:“王八蛋。”
我看还有一个甲鱼蛋,说:“两个王八蛋。”
“都给你。”说着筷子疾如闪电送过来,我举起筷子去挡,另一个甲鱼蛋也飞了过来,两个甲鱼蛋像两个地球在我们之间你来我往,这时螺蛳也飞了过来,我用盘子把螺蛳接住,螺蛳像一个陀螺一样在盘子中间旋转,吱吱声宛如一根钢丝穿进每个人的耳朵,我说:“一颗螺蛳三碗汤,这田中龙太甜,不如我送你个小菜冲冲口味,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李慕白。”
“玉娇龙。”
“哈哈哈!”笑声未落,两把剑已拆到了一起,她一个旋风踢,一把椅子飞向我的同时,她一个小猪转身从窗口飞入竹林,我也一个乳鸽展翅追了出去。
竹林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起伏跌宕,我们像两只小鸟在竹林中飞翔,追随我们的还有斑驳的一群一群的阳光,当外国人在电影中看到这一幕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为中国有这样美丽的地方而对中国顿生热爱。假如他们还知道中国有22属200多种竹子,其中可采笋食用的有楠竹、毛竹、麻竹、水竹、桂竹、刚竹、淡竹、石竹、早竹、慈竹数十种,用竹笋做的名菜有湖南的火方冬笋尖、上海的黄泥烤笋、四川的干煸冬笋数十个,那么他们一定会“日啖竹食三百口,不辞长做竹中人。”
我们追出竹林,玉娇龙在温泉边站定,我落到了她身边,一柄宝剑已抵到了我的脖子。
人与人始终有0.01秒的距离是无法逾越的,我宁愿回忆我的开始,我仍然记得桃花灿烂的春天,一个女人叫我在桂林的一片竹林等她,如果记忆是一筒筒的竹筒饭,我希望它永远不会过期,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日期:2014-05-20 17:12:35
(作者自评)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吃的世界,通过吃,来缔结人与人的关系,来缔结友谊、爱情、家庭,来感受口腹之乐和人伦之乐;另一个是传媒的世界,通过传媒,来缔结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缔结生产、战争、和平,来体察世界的真相以及无处不在的紧张与纠结。人的两个世界常常是分开的,当我们享受口腹之乐时,是感受不到世界的紧张的。当我们来到世界的紧要关口,美好的滋味又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常常无所适从,看到的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都不像我们想的样子,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啦?
没有人能够终极解决世界的问题,世界是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动力正来自于未知,但有一种相撞,会让地球为之颤栗,就是传媒的喉舌与身体的舌尖相撞时,你像被抛到了一个动荡不宁的岸边,看到了一个真实而绚烂的世界。
这里的人物是原创的,没有你惯常看到的暴君和忍妇,没有用“手法”塑造出来的类型,一切都自自然然的展开,火一样不羁,水一样随性,盐一样饱满,我们的努力,其实就是挣脱类型的束缚,去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当你找到另一种欲望、另一种性格、另一种命运,他们呼之欲出,那么你找到了真正的生活,没有一部作品能高于生活,生活是伟大的艺术家,它能让你看到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世界是惊心动魄的,也是妙趣横生的。
日期:2014-05-20 17:14:12
第一卷
一、以芽还芽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我都生于舌尖,火是向上的舌尖,吞噬一切;水是向下的舌尖,席卷一切。没有经过我们同意,生命的迹象赴汤蹈火,席卷而来。
锅铲也是一把舌尖,伸缩自如,在子宫一般的锅里翻云覆雨,子宫包容万物,给我们热量和体液。茭白来自热带,踏着鹿角蕨而来,踏着虎尾兰而来,把雷州小黄牛吸入洁白的肚里,用九牛二虎之力烹制一道小菜,会是什么味道呢?香椿芽是谷雨前的时尚,细雨霏霏时它红红绿绿的头发在树上随风摇曳。嫩叶是树的芽,鸡蛋是鸡的芽,鸡蛋会长到树上么?会的,当树的芽炒鸡的芽时,叫以芽还芽,鸡蛋的花在绿叶的托举下热气腾腾的绽放。
好了,现在来一杯豆浆,当锅铲停止飞翔时,我的早餐破茧而出,这是我为荇莼做的早餐:茭白烩小黄牛,香椿芽炒鸡蛋,主食是粥和油条,它们香烟袅袅的在桌上,我的荇莼香烟袅袅的在床上,昨晚我们以床代锅翻炒了一夜,第一次火候总会过了点。
现在,我要出门了,我的目标是广州越秀区中级人民法院。
日期:2014-05-20 21:44:44
动脉
二、针锋相对
法庭里座无虚席,像恋爱中男女绵密的情话,满满的容不下第三者插足,如果这情话是真的话。法庭就是个真话和假话大冒险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庭才是爱情的圣殿,“我发誓我说的是真话”,在海誓山盟面前,被爱和被告是互不谦让的,在法庭上审判爱情,才是怀着乡愁的冲动投入到家园的怀抱,这场冲动已经蓄谋许久,让每天早晚打开的窗户望眼欲穿,虽然被告不是因为爱情,却与爱情有关。
我在记者席坐下,左右都是同事,左边是刘元庆,右边是钟诚,还有一个朋友在被告席上,今天我们都是被告,因为原告状告的是《华南都市报》,我们都是这个报社的记者,今天来了很多报社的同事,都坐在前面,想起调侃单位的那句话: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全在主xi台。每次开会坐在前面,就像坐在悬崖边上。
无限风光在险峰,原告代理人站起来读起诉书时,引起了场内小小骚动,因“艺术遭遇风尘”而起诉《华南都市报》的原告,请的律师也那么漂亮,这场早已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以及官司前早已风生水起的报道,像音乐的复调一样,又在大厅里珠联玉缀的回响起来。
最初的报道叫“老院长遭遇三陪女”(引自《南方都市报》),标题有足够的号召力,开场白的连续冲锋也可让读者的防线洞开:“他将她救出火坑悉心栽培,她与他谈婚论嫁愿伴终身,她偷他家中巨款悄然远逃,他对她苦心相劝为她撤案。”两年前,南方艺术研究院院长庄秋蝉到台山采风,南海的风像温暖的胡子扎得脸痒痒,侨乡的曲艺也让心底长起了茸毛,目之所及,几个穿着沙龙服的旖旎女子在兜揽游客,其中一个白衣女子游离在婆娑的椰影间左支右拙。半小时后,庄秋蝉又和这女子相逢在山路上,紧身沙龙服像山上的小路一样迂回曲折,也像路面一样高高低低,擦肩而过时,远处天海间的一点白帆挑动了庄秋婵的灵犀,他约这女子吃晚饭,在送她回去的路上,了解到这女子叫徐若芷,湖南人,27岁,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与在狱中服刑的丈夫离了婚,为了给女儿治病,出海做了“小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