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青春》
第1节

作者: 叶孤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5-5 10:12:47
  《恨青春》引子:
  多年以前,我,孤身一人。多年以后,我依然,孤身一人。多年以后,我独自乘着一艘巨大的客轮远渡重洋。我从没有坐过飞机,以后也不会坐。据说飞机是这世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我只知道一旦出事,那就是全军覆没。而且,每当看见飞机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徐志摩,果然徐志没了。
  我热爱海洋,爱屋及乌,也爱上了轮船。轮船安稳也安全,我不怕它沉没,因为我会游泳。当踏上轮船的那一刻,我就想好了。如果它不幸沉没,我就奋力游过这湾浅浅的海峡。最不济,也能漂过去吧。或许,以什么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到达!
  闭上眼,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些早已失落的青春,以及青春里那些揪心的疼痛。曾经,很多人都跟我说过同样的话:灿,我好想好想带一笔钱,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叫远方。那里,没有人认识我。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我只是一个流落异乡的过客,我不是去工作,也不是去旅游。我只是随便走走,随便看看,让自己的心好好地静静。只是,如此而已!

  当初和我说这些话的人,如今都已散落在天涯的各处。他们都背负着生活的担子,或轻,或重。或许,他们并没有忘记曾经说过的话。或许,他们早已忘记。可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他们埋头于生活的琐碎中,忘记了仰望,也忘记了,远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远方,对我来说,台湾就是这个远方。我想去台湾,与国民党无关,与祖国的和平统一也无关。仅仅,有关于它曾是我的远方。客轮在浅浅的台湾海峡中悠悠航行,透窗望去,海面上雾气茫茫的,一片空白。我趴在桌上,点起一支烟,往事如炊烟般袅袅升起,恍若昨天......
  《我们的纪念》忧伤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不禁呆了呆。中考后我在网吧连续三个通宵看完了《放羊的星星》,因此最初埋下了去台湾的念头,也由此喜欢上了帅帅的林志颖。
  2011年,九把刀用神奇的光影向全世界娓娓道来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儿》。一个对青春的纪念,那是他们的纪念。每个人同样都有青春,可是,我们怎样来纪念,或者怎样来祭奠。我蓦然想到,拿什么祭奠你,我们的青春?
  烟灭了,烧痛了手指,也惊醒了我。我忽然想起了她,也想起了他。我把围巾摘下来放在桌上,侧脸枕着。这条毛巾是她送我的十八岁生日礼物,它已经陪伴了我好几年,它还将陪伴我度过余生所有的寒冬。
  《花样年华》里,梁朝伟的内心独白: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张曼玉的内心独白: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我只买了一张船票,因为我知道,即使再多一百张船票,也是我自己走。剩下那九十九张会粉身碎骨,在惊涛骇浪里纷纷扬扬。
  或许对她来说,我只不过是她生命里的一个过客。可是,她却在我的心里永久定居下来,怎么也赶不走。地震没用,拆迁办也没用,她就静静躺在我的心里,像个钉子户。临走之前我告诉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幸福,请一定要告诉我。不管当时怎样,不管当时我身处何方,我也一定立刻飞回你的身边。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如果没有幸福,我就给你温暖。

  一阵困意袭来,我渐渐闭上了眼。我忽然很想他们,很想很想!我好像看见了他们,或者,是梦见......
  日期:2012-5-5 10:38:00
  恨青春上卷:恋恋青春 一
  对于未来和远方,人们通常有两种感觉:期待和恐惧。当期待大于恐惧时,就是希望;反之,就是无望,而不是失望。丽江,正是我们的远方......
  当2008年8月24日20点我和晓威登上西去的列车时,正是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开始。当全国人民依然沉浸在奥运的激情中心怀激荡时,我和晓威在拥挤的车厢中默默地互相依靠着。列车呼啸着一路西去,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我们一路上只是昏昏沉沉地睡着。

  从昆明行至大理时,窗外渐渐暗了下来。我单手拄着下巴,双眼直直盯着远处的青山。对于在华北平原上纵横了十七年的我来说,山,总是像海一样,让我有些莫名的兴奋。
  当群山退去之后,忽然出现了一大片水域。我眼睛一亮,赶忙拍醒正趴在自己腿上熟睡的晓威。晓威睁着迷蒙的睡眼问我:“干嘛啊?”“洱海,洱海!”晓威一听,急忙坐起来到洗漱台匆匆洗了把脸。我跟了过去,一起站在车厢接口处。我们贴着车窗目视洱海,直到水域消失,列车进了一段长长的隧道。
  晓威茫然若失道:“灿,我们可是十分之差就去大理了。我的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啊!”高考,我差了三分到二本线,晓威差了七分,而大理学院正好压着二本线!几分之差就与大理擦肩而过,去了离大理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丽江。
  大理也好,丽江也罢,反正据说都是很美的地方,也不亏了。一个多小时后,终点站,丽江。都20点了,丽江的天竟然还没黑。下了车,只穿了一件短袖的我觉得有些冷。晓威夸张地哆嗦了下身子说:“啊,冻死我啦!”我心里暗笑,这货在昆明站刚上车时就满怀豪情地说:“到丽江下站,我一定大喊一声‘丽江,朕来了!’”结果,成这熊样儿了。

  刚出站口,就看见一队戴着工作牌的同学。一个手挥小红旗的男生跑过来,看着我手中的录取通知书热情地说:“欢迎学弟,咱们的校车就在那边,你们赶快去吧。”晓威笑着说:“谢谢学弟啦。”说着,拉起皮箱向校车飞奔过去。那男生还没反应过来,我忙说:“学弟,拜啦!”然后,狂追晓威而去。
  七八辆蓝色公交车一字排开,车前都贴着一条红幅,上书: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迎新车。校车旁边密密麻麻的一片,全是人,全是人!我和晓威被挤得七荤八素,终于上了车,没有座位。
  车中,一个学生会的男同学拿着扩音器一路上向我们介绍丽江,介绍学校什么的。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好像导游!而我们就是来丽江旅游的,游期四年。晓威说我们是被发配边疆了,其实也可以说是来渡假的。
  旅游文化学院,旅院,这是个好名字!当我站在旅院的大门前时,天已经黑了,隐隐约约看到学校背靠着一座山。进了大门,往右一条大道两边摆满了一个个小摊,那是各系注册报到的地方。人来人往的,咋一看,就像菜市场。
  辅导员姓王,应该是毕业没多久的女大学生。一切手续都办好后,她看了看我们说:“你们在男四院1幢303,往前走几十米向左拐,再走几十米继续左拐就看见你们的宿舍院了。”我和晓威互相看了看,一起说了句:“谢谢王导。”王导愣了一下,笑着说:“王导,这个称呼挺新鲜的,呵呵。”
  按王导说的,我们走了几十米拐了一下,又走了几十米再拐了一下,却看不到男生四号院的影子。我说:“晓威,往哪儿啊?”他嘴一撇:“我哪知道啊,以前又没来过。”两个人正站在路边扯皮,一个挺有气质的女生从对面走过来看着我们说:“你们是新生吗?”“是啊,是啊。”“那站在这儿干嘛啊?”“找不到宿舍嘛。”她笑了笑,说:“你们这是去女生院啊,跟我来吧。”我们刚才竟然走了相反的方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