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如何告乃翁?——悲催的南宋覆亡史》
第16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31 20:05:56

  赵恺的死,孝宗虽然内心有愧,却对自己当初的行为,找了个台阶——赵恺“福气稍薄”。
  在上位者,多喜诿过他人,鲜有喜欢自我批评的。“自古君王不认错”,古人诚不欺我!
  孝宗虽然嘴硬,但接连的丧子之痛,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赵恺的英年早逝,更令他心生内疚。赵恺生有两子,长子早卒,次子赵抦在其父死后随母还居行在。每看到生性早慧的赵抦,孝宗心底更对自己多了份自责。在此心态之下,孝宗对孙子赵抦格外疼爱。经常在心底思量怎样在赵抦身上作一些相应的补偿,稍补前愆。
  光宗生过三个儿子,长子和三子皆早夭,只有次子赵扩健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扩进封为嘉王。
  光宗即位之后,对儿子的教育颇为重视,先后派遣数位名儒做赵扩的老师。对儿子寄予厚望的光宗,悲哀的发现这个自幼循规蹈矩的儿子不是个读书的料。赵扩读书虽然用功,学问却不见有丝毫长进。与赵抦的聪明早慧相比,横竖看赵扩,总显得有点“二”!

  此前,李凤娘先入为主的以为“子以母贵”,立儿子嘉王赵扩为太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见“抦早慧,孝宗爱之”,生怕煮熟的鸭子飞出热汤锅。亲自出马为儿子讨封。不料在郑重其事的提出之后,竟然被孝宗一口回绝。
  听了老婆的挑拨离间,疯疯癫癫的赵惇信以为真——在他发病之后,潜意识中对父亲的不满也一同迸发出来,对孝宗不肯立赵扩为皇太子一事也是恼恨异常。
  光宗日夜胡思乱想,惶惶不可终日。李凤娘不思救治,于孝宗父子之间刻意制造矛盾,更加重了光宗的病情。
  国不可一日无君——
  第二年春,病情略有好转的光宗可以勉强上朝听政。精神恍惚、恢复期的病人本应该是安心静养,光宗却坐在了龙榻之上。
  南宋王朝就是由这样一个精神病患者君临天下!
  史载,光宗“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
  光宗病的颠三倒四,李凤娘不是急于替自己丈夫寻医问药,反而趁机插手朝政。她没有理会光宗即位之后力倡“裁节浮费”的主张,花公款大修家庙的同时,“封三代为王,家庙逾制,卫兵多于太庙”。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庙修成之后,李凤娘“归谒家庙,推恩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门客,亦奏补官”。
  李凤娘干政乱政、作威作福,完全将赵家偏安政权当成了自己家的私产。而所有的这一切,皆是假借了天子的意旨。
  李凤娘肆意妄为,以至于极擅曲笔的史家也无法再为尊者讳,据实记载为“中兴以来未有也。”

  光宗在神志清醒时候,就会同意前往重华宫;神志不清时候,李凤娘就托辞有疾不朝重华宫。光宗曾经去玉津园踏青,也曾到景灵宫上香,却总是借口自己有病不肯去重华宫探视孝宗。(或者,发病时候潜意识中他就在回避这个问题。即便是在清醒时候,光宗也在有意躲避与父亲见面)
  两宋历代君王提倡以孝治天下,南宋初年,赵构更是将《孝经》擢为十三经,视为儒家经典。光宗称疾不朝重华宫,自然惹的物议沸腾。
  绍熙三年九月,以宰执为首的朝臣连章累牍的奏请光宗朝重华宫,无奈光宗只是不理。
  被儿子如此冷落,重华宫中的寿皇肠子也悔青了。一想到从前,他就拍案哀叹:“悔不用黄洽(黄德润字)之言。”
日期:2012-11-01 16:20:06

  市井百姓对圣明天子的行为也议论纷纷,表示不满;太学的学生更是上街游行,上疏光宗,要求他尽孝道。光宗仍然不予理睬。

  为了给父子二人找个台阶下,为皇家稍存体面,寿皇明知儿子忤逆不愿尽孝,故意下旨命他免朝。
  绍熙四年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时近重阳节。九九重阳日素来就有敬老尊老的传统,以孝治天下的两宋更是不会放过这种良机。
  趁光宗身体康健,给事中谢深甫首先进言道:“父子至亲,太上皇爱陛下,便如陛下爱嘉王。万一上皇去世(春秋高,千秋万岁),陛下何以见天下?”
  光宗闻言若有所悟,众朝臣急忙趁热打铁,“宰执、侍从,两省百僚及诸生,皆有疏乞过宫。”
  众人轮番上前慷慨陈词,直说的口干舌燥,光宗再不答应,就有被唾沫淹死的风险。迫于压力,光宗勉强答应了“朝重华宫”。消息传出,士民奔走相告,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到了预定的日子,一大早百官列班,侍卫、卤簿、仪仗队全体出动,大家半夜三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都在等待光宗车驾出宫。临安城中万人空巷,阖城百姓翘首遥望,都希望在有生之年亲睹天子的感人孝行。
  晨曦之中,万众瞩目之下,光宗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终于现身了。
  教坊鼓吹早就憋足了劲,这时不约而同一齐卖力,顿时鼓乐喧天。
  所有朝臣与百姓立即拜舞于尘埃,然而,就在震耳欲聋的山呼万岁之声停息之后,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
  上已出,至御屏,李后挽上回曰:“天色冷,官家且进一杯酒。”
  九九重阳日的临安,应该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即使是真的冷,那无数的臣工、百姓站在那里痴痴的空等了许久,难道就不怕冷了吗?
  李凤娘虽言轻,但身份贵重,这老妇人口中说出来的话,听在众人耳中,无异于晴空霹雳。
  史载,“百僚、侍卫皆失色”。
  所有朝臣面面相觑,作声不得。众目睽睽之下,光宗皇帝象个傀儡一样,被李凤娘牵着衣袖就往回返。中书舍人陈傅良失去了耐心,他抢身上前,一把拉住了光宗的衣裾。
  光宗虽是个精神病患者,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慑于皇威,陈傅良不敢太过用力拉扯。本来他是想“请毋入”,结果却“随上至御屏后”。

  李凤娘见光宗乖乖地跟着自己返了回来,心下正在暗自得意。一抬眼瞧见了光宗身后亦步亦趋的陈傅良,略一怔忡,立即柳眉倒竖,叱之曰:“这里甚去处?你秀才们要斫了驴头!”
  屏风,在彼时并不是简单做为装饰之物的。即使是在寻常官宦之家,屏风之后也是属于“闲人止步”的地方。礼法等级森严的皇家宫苑,更是不可以越雷池一步的。
  宫禁内外有别,陈傅良只好放开光宗,“大恸于殿下”。(被李后骂为驴头,陈傅良心中应该恨极)
  李凤娘听的心中烦燥,命内侍问陈傅良哭什么?陈傅良义正辞严道:“子谏父不听,则号泣随之”!
  李凤娘听了,无话可说,大发雌威,“遂传旨罢,还宫”。
  光宗的出尔反尔,令天下臣民失望之极。有部分不辞辛苦连夜赶来却未能得睹天颜的小民虽心下愤慨不已,但也只有扼腕叹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