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康末雍初的那段谜团》
第6节

作者: 荷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质疑君权,国家众治”的民权启蒙思想。他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基于此,顾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后来梁启超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口号的出处。他认为真正保天下的,不是君主而是民众,因为“天下”不应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匹夫”的“天下”。以胤禩皇子的身份固然不会认同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反对君主专制,恢复满清传统政治制度以及给予民众一定权利,却极有可能是他和王公大臣们共同的执政理念。

  二、“正风俗”、“行己有耻”的道德普及观点。顾炎武认为社会“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因此提出国家的治理首先在于人人“行己有耻”,并应将其作为立身之本,并在人的日常生活、行动实践中形成,即“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他认为“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雍正皇帝于元年册封胤禩为廉亲王的册文里曾描述胤禩:“醇谨夙称,恪勤益懋。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清操矢于,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爰据典章,式崇宠秩。授以册宝,封尔为和硕廉亲王,永袭勿替。”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胤禩)一向享有醇厚、谨慎、恪勤之名声。天生具有孝行,坚守做儿子的本分;生平操守清白,事必躬亲而不懈怠。办事缜密,仪态从容。于是援引典章,尊崇宠秩,授予你册文册宝,封你为和硕廉亲王,永袭勿替。
  看来胤禩真的是一个具备“有廉知耻”、“朴实正气”之思想准则和行为操守的人啊!
  日期:2015-06-01 16:20:31
  三、“经世致用”的教育改革主张。顾炎武痛恨“无本之人”讲“空虚之学”。他认为应该改良人性、改良社会,昌明人道、改变政治,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他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一切不实用的“空谈之学”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丝毫益处。胤禩在雍正朝办理康熙丧事时,大胆改革帝丧旧制,摒除那些縻费钱粮、兴师动众、礼仪过繁的做法,就简务实,讲求实效。胤禩务实、求新的办事风格恐怕不无“经世致用”之改革思想的影子吧?

  四、“多学而识”的开放治学主张。顾炎武认为学习在于“博学于文”、“好古敏求”,“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雍正朝起居注》以及《清世宗实录》均记载胤禟、胤俄、胤禵等皇子,“俱奉允禩如师”,“俱听允禩指示”。如果胤禩没有多元化的思想和学识、以古讽今的理论水平以及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办事能力,自幼受到过良好教育并常随康熙左右的胤禟、胤俄、胤禵会视胤禩为师并听其指示吗?能被那些满腹经纶并思想开明的文人政客誉为“贤王”吗?

  也许正是由于胤禩最基本的执政思想与康熙不同,才导致康熙没有选择胤禩为皇储;也正是因为胤禩在朝廷重臣中极大的影响力和办事能力,才导致康熙最终决定为了爱新觉罗政权的长期统治,必须提前清除这个“内患”,从而不惜在中国皇权斗争的历史上再次上演了一出父子骨肉相残的悲剧。
  很多人怀疑四阿哥胤禛继位的合法性,甚至有人认为康熙原本是想把皇位传给属于胤禩集团的十四阿哥胤禵而不是给胤禛的,胤禛是篡位的。我认为这应该完全是杜撰。因为既然康熙不准备传位给胤禩,那他就更不可能将皇位传给胤禩集团中有勇无谋的胤禵。因此,确立与其执政思想相同的胤禛(即雍正)作为皇位继承人,是康熙当时必然的选择。
  日期:2015-06-01 16:56:07
  看到大臣们居然不顾一切地反对立皇四子胤禛为储君,康熙皇帝虽然内心十分气愤,但为了稳定政局自然不能一意孤行。为了安抚大臣,康熙只好临时改变了策略,退而求其次,不仅于十一月十六日释放了胤礽,还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胤禩为贝勒。为复立胤礽作准备。但康熙皇帝对此事依旧耿耿于怀,于次年正月下旬,又旧事重提,查问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言:“今马齐、佟国维与胤禩为党,倡言欲立胤禩为皇太子,殊属可恨!朕于此不胜忿恚。况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贱族,今尔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为皇太子,不知何意?”

  可值得玩味的是,康熙拒绝了康亲王椿泰等人对马齐所定的斩刑,反而将其交由胤禩拘禁。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即二废太子时,马齐受命署内务府总管,重受倚用。而且,在雍正继位之后,马齐同样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一切铺垫停当之后,康熙只得再次复立胤礽为太子。而后,又即刻加封诸皇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封为亲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俱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祯俱封为贝子。

  经此废立,朝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诸阿哥的势力得到了加强,而太子的气势则进一步衰弱。诸皇子的对峙之势也较早先愈发毕露,夺嫡之心纷起。诸大臣亦于其中左右为难,小心游走。其实,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复立胤礽只不过是其根据当时的形式而做出的缓兵之计,而最终让皇四子胤禛继位的想法始终不曾改变。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亲太子的都统鄂缮、尚书耿额、齐世武、副都统悟礼等人俱被锁拿,太子党可谓每况愈下。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康熙皇帝于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再次废黜皇太子胤礽。谕曰:“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
  自此至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继位,十年中康熙再没有册立过太子。期间朝廷内要求再立储君的呼声一直不断,但康熙都不置可否,甚至一度谕令将来再有人提立储君之事必受严惩。有人说这是康熙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该选哪位皇子为太子人选。我觉得这种想法十分幼稚。“千古一帝”的康熙不可能至死还对太子的人选犹豫不决,他这么做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这个我们会在后面再详细解读。
  但在这十年里,史料记录了康熙皇帝一直在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无情地打击皇八子胤禩。
  日期:2015-06-02 11:53:23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作为皇帝的康熙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自然不能因此而斥责胤禩。但可巧胤禩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已奄奄一息,这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