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上官镇的路是一条省道,沿途看到载重货车穿流如梭。路面破烂不堪,沿路颠簸不已。杨淑卿坐在剧烈摇晃的车上,感觉象是大海乘船遭遇风浪。车上的人们被颠得左倾右倒,前俯后仰,却不亦乐乎,毫无怨言。
汽车沿路两百米一停,三百米一走,非常随意悠闲。甚至还可以为购买早餐或急于方便之人随时等侯,服务人性周到。难怪人们逆来顺受、无怨无悔地与车共舞。好些顾客在漫长的停停走走、摇摇晃晃中沉睡过去。而且酣然地流着梦口水,睡得不省人事。
上官镇虽离城不远,二十公里左右,却是宝庆市的边境。从乡政府往西二十公里,便是新安县的辖区范围。上官镇是宝庆市的工业中心。焦煤、锰粉、水泥等生产加工企业多如牛毛;也是煤资源丰富地区。公有、私有煤矿多达几十家,外销内售供不应求;还是水、电的故乡。闻名全国的水利工程新安飞虹横跨多个乡镇,气势磅礴。电力因水丰而强;更是税收大乡,税收占据宝庆市的大半壁江山。
进入上官镇界面时,沿路已很少看到房屋。正值冬天,阳光懒懒撒向地面,但感觉并不温暖。山风在道路旁空旷的田野上空游荡,吹得田间杂草干巴枯黄。道路两旁稀稀拉拉的树木叶已凋零,一派萧条之象。唯有一个个山谷中规模大小不一的厂房,一座座山尖上高矮不等的烟囱成了上官镇的独有风景。
这里的烟囱很有特色,古老的拔地而起式烟囱,看着有雨后春笋的感觉。更多的烟囱是从山腰沿坡如蛇般依附到山顶,再高高竖立起一小段。若不是看到里面冒出浓烟,还真不知那是烟囱。一道道浓烟呼啸而出,在天空中划出厚重的痕迹,继而四处弥漫成厚厚的阴霾。
汽车终于在一个小集镇上熄火停下来,二十公里路程竟花了九十多分钟。被晃得晕头转向的人们纷纷挤向车门。熟睡的因感觉不到摇晃而醒了,急急拿东西下车。见所有人都忙着下车,杨淑卿知道上官镇已到。
杨淑卿跟着人群下了车,四处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小集镇。感觉这上官镇从天到地,灰蒙蒙一片。房屋全是厚厚的尘埃,仿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尘埃全笼罩、沉淀在这里了。
上官镇集镇只是一条近百米长的街,这里的尘埃不但记载着历史,就连房屋也处处体现着社会变迁。很多老式建筑上刻着***同志提名的“为人民服务”,还有的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这些标语不但与当时建筑融为一体,还成了一种荣耀的装饰。只有远处几排贴着灰白色瓷砖的三层楼房,勉强流露出几分时代气息。
杨淑卿感觉刚才所乘的不是汽车,而是时光机,将她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她陌生而迷茫,细细打量着这集镇上的每一处建筑,几番扫视,依然没分辨出哪处建筑是上官镇政府所在。
“大爷你好!请问乡政府在哪里?”
不得已,她只好向路边一位守着担子的卖菜老人询问。
“乡政府呀,就在那上面。”
卖菜老人指着马路对面的一片房屋说道。
杨淑卿顺着老人所指望过去,只见马路对面坡上横着一排近百米长的房屋。房屋顺着坡度的提高由两层延伸为一层,最末端的平房高出集镇路面约七八米。那排房屋虽近在马路旁,但上去必须通过房屋下面的一条斜坡沙石小路。
“那不是工厂吗?上面还有烟囱。”
杨淑卿不相信眼前看到的建筑就是上官镇政府。
“是有一工厂,但在乡政府上面。”
卖菜老人微笑着解释道。杨淑卿看着这一切大失所望,想着自己以后要在这种破旧落后的地方上班,那份考上公务员的喜悦与希望瞬间消失得无影踪。之前与考友们聚会时的感慨与踌躇满志瞬间烟消云散。想着自己寒窗苦读十多年,过关斩将,竟然换来这种工作环境。
她感觉自己成了封建社会时期嫁错郎的不幸女子。来上官镇之前仿佛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待嫁女。只知道嫁给大户人家,心里美滋滋。如今洞房花烛一见面,才发现郎君是一高龄且体弱多病的丑八怪。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足以让她去羡慕闺密苏小珊的落榜。
沿着沙石小路,杨淑卿搬动着沉重的双腿,万般无奈地往乡政府走去。看到那排长长的房屋墙壁上刷满白石灰标语:“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创平安上官镇,维护社会稳定!”。与刚才看到雕刻在建筑上的旧标语相比,这些白石灰标语随意且无内涵。走到房屋尽头,右拐九十度发现一大门。
走进大门,才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不象在集镇上看到的一目了然。整个乡政府大院座落在山腰处,房屋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建筑。每座房屋因地势而立,围成大四合院。房屋虽参差不齐,破旧不一,但也错落有致,融为一体。整个大院虽平房居多,但颇有立体感。不同位置,高度不一的房屋由阶梯和天桥连接贯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浑然一体。
山顶上的工厂与山腰间乡政府大院垂直落差让人生畏。顺着中间那面十多米高,五十多米长的防护石墙望去,整个乡政府大院象是因地陷而顺着石墙悬落至山腰。
刚才在集镇上看到的大烟囱高高矗立在工厂围墙内,冒出的滚滚烟雾直上云霄。风过,灰黑色的烟雾以压顶之势,铺天盖地顺风斜散向乡政府大院。院内顿时如黑山老妖出场般烟雾笼罩,尘埃飞扬。
杨淑卿慌忙躲进一大门敞着的房间,惊魂未定。她隐约看到大门上写着办公室三个字,这办公室由两间房通在一起。外面房间没人,她走进里屋。
里屋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域,里面摆放了床、桌、椅等日常生活所需。窗户前,一个比她年龄稍大的女孩正对着一本硕大的书在做笔记。
“你好!我是新来报到的。”
那女孩转过身,用审犯人般的神眼将她上下打量一番后,平静地说道:
“哦,你就是新来的呀。去二楼找向主席,他分管党群工作。”
杨淑卿道谢后来到二楼,发现除了会议室的门敞着,其他房门紧闭。会议室桌椅零乱不堪,最醒目的是一台大电视机和整套音响设备。墙壁上整齐地排列着列宁、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及毛主席的头像。
正当杨淑卿因看不到人影而苦恼时,走廊尽头出来一中年男子。他是乡政府的办公室主任曾连球,家安在上官镇政府院内。曾连球走到正哗哗流水的水龙头前,俯身洗手。杨淑卿仿佛见到救星,大步向水龙头走去
日期:2013-07-23 15:41:28
“你好!请问向主席在哪里?我是新来报到的。”
曾连球听到杨淑卿的声音赶紧回过头,一边打量着她,一边用手指着会议室方向。
“会议室右边的那间房就是他的。”
“可门是关着的。”
“敲门就是,里面有人。”
“谢谢呀!”
杨淑卿象得到藏宝图般兴奋,快速朝会议室方向走去。轻敲向主席的大门,没有反应。加大力度再敲,还是没有反映。再加大力度猛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