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两宋》
第4节

作者: 五月黑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盛怒之下,耶律德光再一次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开封汴梁;随即契丹主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辽,后晋灭亡。
  因为契丹人这次想着在开封安家落户,出于维护市容市貌的考虑,没有对开封进行大肆烧杀劫掠,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开封城里肯定也是乱哄哄的一团糟,到处都是长相凶猛剽悍、满口叽里咕噜的契丹兵。估计当时的开封市民过的日子,大概和后世那些处于日占区的百姓们也差不多。

  ——唯唯诺诺,提心吊胆,稍不留神可能就有性命之忧。
  在这样的环境下,整天面对着同胞被异族欺凌屠戮,赵匡胤的日子过得能惬意吗?这一年,赵匡胤已经二十岁了,已经过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更何况昔日和他一起嬉戏玩耍的那些伙伴们也都各自奔向了他们的前程……
  他的父亲赵弘殷先生一向是眼珠子活泛、相时而动。可是这次,也不知道是他没被契丹人发现,还是看不惯异族蛮夷侵占了汉人的大好河山,总之他这个人才算是被埋没了,如今赵弘殷先生竟然失业了。
  失业就意味着没了薪水,没了薪水一家人的生活就成了问题。
  赵弘殷以前好歹也是个营、团级的军官,虽然挣得不多,可是保证一家人的柴米油盐估计是不成问题的;或许除此之外,每次下班回家,还可以给孩子们顺便稍点儿可口的小零食。

  而现在,不行了。以前他们是三口之家,虽然后来又添了一个赵匡义,想必日子也能凑合;而如今老婆又给他生了一男一女;并且老大赵匡胤在去年业已经成家了,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今年年底还能给他赵家再添个小崽子,这对于刚刚失业的赵弘殷来说,不是要他的命吗?
  家里的这些变化,赵匡胤都切身的感受到了!
  由于长年领兵打仗,而如今越来越年迈的父亲;多少年来一直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母亲;尚不太懂事的匡义也正是需要父母关怀、照顾的年龄,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弟弟和小妹妹……
  自己可是这个家里的长子啊!
  这么多年以来,对于这个家自己只有索取,从来没有给这个家挣过一个铜板,帮父母分担一点家务,还时常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担忧;如今自己也就要做父亲了,难道自己还要整天在家里,除了吃饭造粪而一无事事吗?
  不能!

  这个家庭的重担应该由自己挑起来,对弟弟妹妹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因为自己是这个家里的长子啊!
  日期:2009-11-07 19:31:03
  连载(6)
  赵匡胤要离家出走,自己到外面闯天下的消息,在赵府里自然是一件大事;但我认为这却不是一件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又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因为赵弘殷两口子也觉得儿子该出去走走了。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赵匡胤的老妈自然是舍不得这个心头肉,可杜夫人也是一个明事理、有见识的女人,她明白宝贝儿子要这样在家里混下去,也就是碌碌一生,没出息的小子一个了,所以她只能是忍痛割爱,和儿媳妇贺氏(后来的孝惠皇后)默默地为儿子出门开始准备了。
  赵弘殷则无言以对。

  至此,我们可以看一下赵弘殷先生的履历。
  赵弘殷少年时勇猛过人,精于骑射,成年后投到了赵王王熔麾下。那时正赶上梁晋交兵,双方打得你死我活,赵弘殷奉命率领500精骑驰援晋王(李存勖);在交锋中,赵弘殷身先士卒、跃马横戈,很是好好表现了一番,由此得到李存勖的赏识,得以在后唐的禁军中谋得一席之地。
  可以看出,此次赵弘殷是将赌注全部都压在了李存勖身上,立场坚定斗志昂扬,因此受到赏识;可这也是赵弘殷戎马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次的甩开膀子以性命相搏,往后他的表现可就越来越差,政治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暧昧起来,以至于后来李从厚被杀,更至于后来石敬瑭攻入洛阳,赵弘殷先生一直就是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
  对于赵弘殷先生的所作所为,我们真的无可指责。五代以来,那些骄兵悍将、文臣雅士们与主子的关系就好比是老板与职工的关系,跟着谁干也就是混碗饭吃,你破产了我再换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我们去读《五代史》就会发现,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大人物基本上都是朝秦暮楚,一生伺候过很多的老板,赵弘殷跟那些人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赵弘殷之所以能在后唐、后晋,还有后来的后汉的军中混个一官半职,主要是他多少有些带兵的经验,个人竞技水平还算凑合;这年月兵荒马乱的,壮丁缺,可是有带兵经验的营连级军官更缺啊!
  谁重用他,也就是看着他有些实战的经验,在军队里给他一个不大不小的职务,就当是花钱雇了一个军事教官,关键的时候也没指望他(呵呵,关键是他也指望不上啊)。
  赵弘殷对此恐怕也是心知肚明,要想着在他手里显赫赵氏家族,进而封妻荫子,福泽后世子孙,恐怕是做不到了。
  如今儿子要出去闯天下,奔前程,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何况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了。当初他的一儿一女不幸夭折,两口子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一个白胖儿子,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掌上明珠一般的疼着、护着;可是这几年下来,夫人好像进入了生育的高峰期,几年的时间又给他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既然你要出去闯荡一番,那——那你就出去吧!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赵弘殷的第二个儿子、赵匡胤的那个好弟弟赵匡义。《宋史》中说他“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
  看来赵匡义不像他哥哥那样调皮捣蛋,整天游手好闲;他是个听话的孩子,最让人欣慰的是他酷爱读书,估计在学校里也是年年得奖状,回回考第一;因此看来,此时赵匡义在家里受宠的程度绝不亚于小时候的赵匡胤,还有后来的那个颇为神秘的“金匮之盟”,都可以看出赵匡义自小便卓尔不群,在父母的眼中也是一个“掌上明珠”。

  反观赵匡胤长大后的这十几年,每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时候在外面闯祸了,难免还要赵弘殷夫妇出面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回到家里,家务活什么也帮不上手,吃饭的时候吃得比谁都多……
  看着这么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大儿子在眼前晃来晃去,就是赵弘殷夫妇的脾气再好,舐犊之情再深,估计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言语之间也会流露出不满的意思。
  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能这样天天在父母面前、弟弟妹妹面前这样晃下去吗?
  不能!
  “爹,娘,儿子出去一定会闯荡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匡义,你好好读书,等哥哥在外面混好了,咱们哥儿俩携手闯天下,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让爹娘弟弟妹妹都过上好日子!”
  “小弟弟,小妹妹,你们在家听话啊,乖,来,让哥抱抱!”
  赵匡胤很想和他妻子贺氏来个吻别,可是一看一家子都在看着他,也怪那为情的,摇了摇头只好作罢,于是就来到妻子跟前,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句:“你要好好持家,孝敬爹妈,还有……还有弟弟妹妹全都交给你照顾啦!”
  一个雾蒙蒙的早晨,二十一岁的赵匡胤告别了父母,妻子,弟弟,妹妹,身背简单的行囊,兜里揣着不多也不少的路费,走出了他从小厮守的家门。
  正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惟有走出家门道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闯荡,才能够风云际会,衣锦还乡!

  日期:2009-11-08 08:11:42
  连载(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