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两宋》
第10节

作者: 五月黑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的,咱们已经不只一次地说了,郭威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哪怕是平时的为人处事上,都是相当成熟的。在郭威的眼中,军中无小事,京城无小事,涉及到禁军中高级将领的儿子,那同样也不会是小事。
  以现存的史料来看,真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的人应该是周世宗柴荣,这就是说赵匡胤在郭威手下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用;其表现也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平平。
  看到有的书上说赵匡胤在郭威称帝这件事上立下了大功,我个人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他不是不想着好好表现自己,可关键是他刚刚出道,离后来真正意义上出色的政治家,一流的军事指挥家的宋太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此时郭威帐下可谓名将如云,这个时候李重进、张永德、韩通等重量级人物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成为郭威倚重的大将。

  在这样的人的面前,赵匡胤确实是嫩了点儿,这样就决定了赵匡胤在郭威军中的地位,那就是——他只能做好本职工作。
  真正的英雄是绝不会做一个看客的,哪怕在别人的眼里他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赵匡胤就是真正的英雄,一年多的流浪生活让他彻底明白了,那就是要想着在这个乱世立足,——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
  于是默默无闻、人微言轻的赵匡胤就在郭威个军中开始了他真正的人生之旅,并且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在这将近六年的时间,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笑看生与死的碰撞,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以至于到了六年之后那场决定后周王朝命运的“高平之战”时,终于一鸣惊人,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
  日期:2009-11-09 20:15:17
  连载(16)

  河中之战(1)
  郭威很了解李守贞的处境,所以等他到达河中的前期工作就是围城,这也是他率兵离开京城时就已经定下的。
  其实在郭威到达之前,白文珂已经在战略上对河中形成了合围之势,不过还没有进行战术意义上的大规模围城,于是郭威就继续了这项工作。他自己亲率大军安营扎寨于城东,常思筑寨于城南,白从珂筑寨于城西,并且还征调附近州县约两万余名的民夫,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的在三座大寨之间,挖沟设栅,修筑堡垒,将河中团团围住,只留下了城北一处空缺,傻子都知道那里无疑埋伏下了重兵,单等着困兽李守贞前去自投罗网。

  李守贞当然知道郭威的意图,以前白从珂他们在的时候,虽说是兵临城下,可是他的士兵还可以打个马虎眼,找个缝儿钻出去溜达溜达;现在可倒好,一下子围了个风雨不透,就只有北面黑洞洞的,估计谁也没心情从那地方出去透透风。
  郭威,你够狠的!
  李守贞也不是什么好脾气,顿时勃然大怒。
  这还了得,你郭威这样做岂不是要将我活活给憋死,何况城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将士们心情郁闷,你这样做不是诚心给我添堵吗?于是李守贞大怒之下,派人四面出击,将郭威筑好的那些栅栏、堡垒一举捣毁,希望借此打击郭威搞土木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可是没想到几天之后,郭威又下令重新将其修好了,建筑质量虽然不咋地,可是看上去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他的将士们还是不能够从里面钻出去透透风;急得李守贞在大厅里来回踱了几步,一寻思,这些天他针对城外的破坏活动,除了让郭威调来的那些民夫们又重新开工、自己的人马伤亡了一些之外,眼下的局势没有得到丝毫的好转。

  说到这里咱们有必要啰嗦两句,有人认为“筑栅围城”这件事是郭威让众将士们闷着头干的;其实不然,在采取行动之前,郭威是在战前军事会议上统一了思想的,这件事被记载在了《资治通鉴》里,应该可信,现在我将这段用大白话写出来,以飨读者。
  在郭威认为常思不堪将才,将他打发了之后,众将士都提议:“还商量个啥,直接攻城吧!”
  郭威摆了摆手,说道:“李守贞这小子是先帝朝的大将,屡立战功,也算是一个勇猛之人,有点儿不好惹。如今河中城高池深,防御工事修得很好,要想一攻而克,伤亡肯定不小;不如咱们围而不打,吃饱了喝足了静等城中的李守贞消耗殆尽,然后派一个人到城中一喊话,那个时候估计他们就会一哄而散了!——至于永兴的赵思绾、凤翔的王景崇,只要郭从义和赵晖在那里僵持下去,等李守贞一完蛋,他们就好收拾了!”

  众人一听有道理,既然你郭大帅不着急,那我们还急什么;要是在城外抓一抓基建工作就能立下大功,何必还要冒着枪林弹雨地去攻城?
  郭威很明白众将士的心思,一看他们的脸色,微微一笑,——可是这是郭威的真心话吗?
  等到围城工程完工之后,郭威又给手下人做思想工作,这次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众人分析的,他说:“李守贞向来只是畏惧高祖(刘知远)一个人,所以高祖在的时候他不敢龇毛;在他的眼里我们这些人都是晚辈,根本就看不起我们,所以他才敢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和他硬碰硬,以静制动,活活困死他!”
  随后郭威当即又下令封锁河道,派兵严防,遇到奸细,立即缉拿。
  于是,郭威在反复做通了将士们的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才下达“筑栅围城”这一命令的;如若不然,这么一项在叛军城外大搞土木工程的浩大军事行动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另外郭威是个典型的会上畅所欲言,会下统一行动的好领导,一旦军令下达,那就是军事行动了,任何人不得抗命不遵。
  就这样,既有统一思想的工作为基础,又有严明的军纪做后盾,当然朝廷的粮饷也很充足,所以郭威的大军才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上下同心地来不折不扣的执行郭威的命令。
  我们的主角赵匡胤同志此时就是郭威的亲兵,可谓是朝夕相处,看到这位郭大帅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治军才能,估计赵匡胤是大开了眼界。
  眼看着城下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李守贞最想知道的是郭威的情况,于是派人一打听,气得够呛。原来郭威这些天竟然悠哉乐哉,平时“褒衣博带”地和幕僚们在军营里搞聚会,闷了烦了就短衣襟小打扮地换上士兵的衣服到工地上走走,俨然就是一个房地产的大老板,根本就不提攻城的事!
  不仅李守贞看到了,谁都看到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错!其实不光是李守贞错了,很多人都错了!
  郭威此时的心情根本就没有李守贞想象的那样悠闲自在,相反乱得很。带给郭威烦恼的,不是河中城里的李守贞,更是不什么时候可以破城,他的烦恼来自遥远的京城开封,那里才是他郭威最为关注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郭威才耐着性子让李守贞多活了大半年,——要不然郭威早将他灭了。
  郭威此时的心思,不但城中的李守贞猜不透,我估计就连守在郭威身边的赵匡胤也未必能够完全领悟。
  日期:2009-11-10 08:39:47
  连载(17)
  京城三大臣之杨邠
  如今京城开封城里的形势大大的不妙。
  当初刘知远病危的时候,一共给儿子刘承祐留下了五位国之柱石般的大臣,也称得上是“顾命大臣”了,那就是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和王章。

  杨邠官拜枢密使、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吏部尚书;苏逢吉次之,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史弘肇掌管侍卫亲军,王章担任三司使,主管财政;郭威任枢密使。
  ——其中王章做事也算是踏实认真,除了贪财之外,没有真正介入到党争之中;郭威领军在外平定李守贞叛乱,这两个人我们暂时不提,先说说剩下的三个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