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有虎狼--------漫话日本近代史》
第42节

作者: 齐鲁青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02 06:43:03
  九、甲午战争(3)
  第三道主料是“点起全家的怒火”。
  这儿个活早几年就开干了,这会儿再整旺点。
  1886年8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定远等四艘主力舰首访长崎。5个清国水兵上岸嫖娼闹事,被日本警察逮捕。丁汝昌挺横,派出四五百人上岸抢人,还把炮口齐刷刷对准长崎市区。日本那时还不敢拉硬,乖乖赔款放人。这一事件被日本全社会看成是奇耻大辱,也激起了全日本造舰的狂潮。1891年,丁汝昌二访日本,更被视为示威,日本人表面盛情款待,暗地里已经把击沉北洋军舰定为自己造舰的首要目标。---这是底火。

  1894年,流亡日本的朝鲜开化派领袖金玉均被朝鲜杀手骗到上海杀死,清国政府将尸首移交给朝鲜。整件事情本来与日本无关,但他却趁机煽风点火。金玉均的老师福泽渝吉派人到上海抢尸,失手后又警告朝鲜不得戮尸。等到尸体被戮,日本朝野大造声势,一改金玉均流落日本时薪米不继的冷漠,象死了亲爹似的搞起了盛大“葬仪”,十几万人为其送葬,几千显贵为其“执绋”。日本“黑龙会”首领头山满两次面见外相陆奥宗光、参谋次长川上操六,要求“断然宣战”。《自由新闻》更是发表社论,大叫:国家养兵何为?铸炮、煮剑、建造兵舰,岂为国家之装饰?……

  战争的叫嚣已响彻日本列岛!
  议会里的火也越烧越旺。
  以“大日本协会”为代表的六个议会中的强硬派别号称“硬六派”,极力鼓动对朝鲜、清国的战争。其嚣张的程度超过了磨刀霍霍的伊藤博文内阁。福泽渝吉也利用自己主编的《时事新报》在民间呼应。他甚至公开著文威胁政府:“如果优柔不决……必将出现不寻常之内变。”“硬六派”还对伊藤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
  想打仗当然得有议会的支持,可你们嚷嚷得也太凶了点吧,怕别人听不到吗?气得伊藤博文直接面见天皇,取缔了“大日本协会”,见还不消停,又直接解散了第五次议会。
  1894年5月底到6月初,第六次议会召开。此时,朝鲜农民起义已爆发,伊藤内阁正在筹划用兵。议会再次叫嚣战争,攻击内阁“软弱”。为了平心静气部署战争方案,同时也是为了麻痹对手,伊藤再次奏请天皇,让议会“闭嘴”。
  议会这里的火烧得太旺,把自己都着落架啦。
  第四道主料叫“知己知彼”。

  搞了这么多年的强兵备战,自己的拳头到底有多硬,心里一直没有底。为了试试自己的牙口,1890年和1892年,日本举行了两次大规模全国性实战演习。然后,根据演习效果和未来战争需要,成立了海军军令部,与掌管陆军的参谋本部并列,直接听命于天皇。还出台了《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一旦战争爆发,将组成由天皇、内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组成的战时大本营,负责统一全国的政令、军令。

  一部完整、高效的战争机器就此打造完成。
  1893年,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亲自出马,花了三十多天时间到朝鲜、清国搞起了战前侦察。他走遍了釜山、仁川、汉城、天津、北京、南京,把各地的兵力部署、装备情况、训练情况、地形地貌,摸了个一清二楚。所到之处还遍撒间谍网络,以为战时之用。
  让我们来看看1893年5月14日他写于天津的侦察日记:“与神尾少佐视察天津之外围堤之南、西、北三面,周长四日里,高二间或二间半,厚二间或一间半。西面开阔,利于进攻,北面多水洼,不利于进攻……”(注:1日里约等于3.9公里;1日间约等于1.8米)
  看到了吧?这是多么可怕的敌人,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对手!
  当朝鲜、清国象草原上觅食的肥羊懒散徜徉的时候,日本已象隐匿在草丛后的猎豹做好了出击前的一切准备。
  战争就像一只高高矗立起来的火药桶,它嗜血的导火索正如毒蛇的信子在东亚紧张欲裂的空气中寻找着火星。
  日期:2014-06-03 06:51:34
  九、甲午战争(4)
  相较于日本的周密策划、充分准备,朝鲜和清国的政治家们就显得相当业余了。

  1894年2月,饱受朝鲜和日本双重压迫的朝鲜农民在全琫准领导下发动起义,在“逐灭倭夷,尽灭权贵”的口号下,起义势如烈火,烧红了半岛南部的天空。5月,起义军占领全罗道首府全州。
  耽于安乐的高宗和闵妃又毛丫子啦。政府的军队一败再败,想请清国出兵帮忙,又怕日本人跟着来,不请呢,自己又打不过。这可咋整?
  袁世凯自然是想出兵的:俄国和日本都对朝鲜虎视眈眈,此时出兵正是强化宗主国地位的好时机。电报打给李鸿章,李鸿章很犹豫。他的心思和高宗一样:日本这个小无赖太难缠了。于是让袁世凯去探日本人的口风。
  其实,日本人比袁世凯还急。起义一爆发,日本就觉得出兵朝鲜的机会来了。但清国不出兵他也没借口,何况全州离汉城远着呢,这时出兵“警卫使馆”实在有点说不出口。于是,外相陆奥宗光电令临时主持驻朝公使馆工作的杉村濬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利用一切机会鼓动清国出兵。
  6月1日,高宗实在挺不住了,召集大臣开会,决定向清国请援。杉村濬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派使馆书记生郑永邦到袁世凯处,给老袁灌起了迷魂汤。
  郑永邦:“土匪闹事这么长时间了,给商务活动造成很多损失,真让人忧虑。朝鲜人自己肯定摆不平,你们为什么不出兵剿灭叛匪呢?”
  袁世凯:“朝鲜政府也提出请求了,我国政府还是希望他自己解决,没有批准……如果我国出兵,按清日条约,该怎么照会你们呢?”
  郑永邦故意轻描淡写,“总理衙门或者北洋大臣哪个行文都成,我政府必无他意。”
  袁世凯只听了一个使馆书记生的口头保证,就再次给李鸿章打电报催兵。

  日本人可是一点也不毛楞。6月2日,杉村濬亲自找上门来。
  “请贵国出兵的事,批准了吗?”
  “朝鲜政府还没请呢,如果请求,肯定出兵。”(注:这话说的和前一天的不一样。)
  杉村濬笑,没在乎老袁的不实在:“如果太迟,汉城就危险了。我们想先调一部分兵力来护卫使馆,你们有什么想法?”(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你快出兵吧,都什么样了。二是如果我出兵,你会怎么样?)
  老袁只听懂了第一层,说:“我们或者也调兵来保护商民,或者把商民保护到仁川撤走,等土匪近了再说吧。”----对杉村濬露出的狐狸尾巴视而不见。

  杉村濬心里有底了,说等朝鲜请求出兵的公文到了告诉我一声,别让我着急了。然后告辞。
  可笑的是袁世凯心里也有底了,在打给李鸿章的电报中竟说“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意,重在商民,似无他意。”进一步鼓动李鸿章出兵。
  李鸿章还是放心不下,又电询驻日公使汪凤藻的意见。那时,正是天皇解散第五次帝国议会不久,第六次帝国议会争吵不休之时,老实巴交的汪凤藻果然被伊藤骗过,忘了议会的叫嚣,也忘了民间的鼓噪、更忘了连续两次的全国大军演……十分肯定地回复李鸿章:日本政局动荡,此时绝无对外生事之余力。
  李鸿章放心了,决心出兵。

  他哪里知道,在得知朝鲜决定向清国请兵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日,日本政府就已经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先组成一个混成旅团出兵朝鲜。
  6月3日,朝鲜政府正式请求清国出兵。
  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日本人还在继续迷惑清国的大员们。也是在6月3日这一天,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已次面见清国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说了和杉村濬一样的话。李鸿章比老袁还傻帽儿,对他说:“朝鲜请兵,我们肯定答应。等到事情定下来,我们会派汪大使通知你们。剿灭了叛匪我们就撤兵。”----把老底都告诉了人家。
  李鸿章更没有想到,这件事过后两天,也就是6月5日,日本已经秘密启动战时体制,设立了大本营,进入战时状态。
  清国政府很快批准了朝鲜的出兵请求。6月6日,北洋总兵聂士成率第一批入朝清兵900多人在天津塘沽港启程。同日,根据清日《天津条约》有关条款,汪凤藻照会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告知清国出兵朝鲜一事。
  可等到这一天啦!
  接到照会的当天,日本政府闻风而动,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结束休假,带一艘兵舰,20名士兵立刻赶赴朝鲜。
  汪凤藻这才感到事情不妙,赶紧电告李鸿章。第二天,袁世凯也打电报给李鸿章,表示忧虑。这一回,反倒是李鸿章劝起了他们:大鸟公使不喜欢多事,他带二十来个人,当然不是为了动兵。
  还是在6月6日这一天,日本驻清公使小村寿太郎照会总理衙门,声称根据清日《天津条约》,日本也将派“一队兵”进驻朝鲜。李鸿章让袁世凯打听打听“一队兵”是什么意思?袁世凯去问衫村濬,衫村濬告诉他就是护卫使馆,没别的意思(调护使馆,无他意)。
  李鸿章再次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唉,一国外交啊,一点儿主心骨都没有,就这样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其实他不知道的事比这严重得多!跟大鸟圭介一起来的除对外公布的二十名警卫一艘兵舰外,还有300名海军陆战队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