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最细致的人性五代史》
第22节

作者: 布衣卿相0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是此时的大唐子民,只有科举这一条可以改变命运之路。这个唯一之路,却被那些官僚贵族无情地垄断了!
  黄巢屡次参加进士科考落第,看透了唐懿宗朝科举的任人唯亲,和大唐朝廷的腐朽透顶,于是他揭竿而起,成为上万饥民的领袖。
  对于黄巢的文才方面,《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黄巢传》云:“稍通书记,辩给”。《资治通鉴》云:“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史书上的这些记载,明显含污蔑成分:一个仅仅稍通书记、粗涉书传的书生,不可能是中举之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后来的徐渭、蒲松龄等落第秀才的文才及怀才不遇,然后再想象一下,《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皓首穷经,老而中举后的喜不自胜以至癫狂的丑陋嘴脸,我们就可以知道作为一个举人应有的文才,该是什么样子了。
  对于黄巢的文才,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为证:
  黄巢五岁的时候,陪同祖父父亲一起为菊花联句为诗,祖父苦思冥想,无以为接,一旁的小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亲又惊又气,惊的是小小少年居然能写出这个高格而离经叛道的诗句,气的是毛头小子目无长幼扫祖父的雅兴与面子,父亲伸手要揍小黄巢。祖父连忙摆手,道:“孙儿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小黄巢起身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祖父、父亲闻之,大惊失色。(详见宋代张端义《贵耳集 卷下》)

  这个小故事同时还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黄巢的祖父、父亲都是文人,不同于那些整天只知道打打杀杀的黑社会走私贩卖组织头目。江湖险恶,黄巢的祖父、父亲也并不想让黄巢走他的老路,所以,他们从小教育黄巢读书做官走正道。
  黄巢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慢慢长大。读书做官走正道这个书生信仰,他与《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模一样,早已深深融入到骨髓血液之中。所以,即便后来他起兵反唐,与朝廷打得火热时,还先后四次向其伸手要官。
  黄巢屡次参加进士科考而落第,这也不能完全怪黄巢自己。
  谁教他祖上不是唐懿宗的亲信,或者官宦世家子弟,而直接以特敕赐及第同进士出身呢?
  对于黄巢的最后一次进士落第,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一副画面:
  长安,夕阳染红了最后的晚霞,在余晖中黄巢大步走出殿试考场,自知此次进士犹无胜算的他,略带些许惆怅。蓦然回首,望向朱雀大街两侧的萎靡惨淡的牡丹花,黄巢不禁昂天大笑,乘兴提笔去那明德门壁上写道: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今日不是永别,我还会再来的!

  再会时,我的手中不会再是笔,而是刀!
  日期:2015-02-22 08:45:14
  私盐贩子的诞生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起义领袖王仙芝、黄巢,都是私盐贩卖组织的老大呢?
  只许官府垄断,不许百姓贩盐。
  从汉代起,盐税一直是朝廷重要的收入来源。唐朝初年,盐实行自由贩卖,基本不收盐税;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困顿,决定实行食盐国家专卖。而官府为了最大程度上获取利益,向盐户收购时以行政手段压价,向百姓销售时则高价卖出。《新唐书 卷第六十 志 第四十四 食货四》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就这样,食盐的价格,由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的每斗十钱,到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短短几十年,居然逐渐涨到了每斗三百七十钱!盐价之贵,甚至有时以谷数斗才换盐一升。而有些大奸商操纵市场上的盐价,有时比官方定价还高出一倍之多,逼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贫穷人家只得淡食。如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有云:“百姓贫家,食盐甚少,或有淡食,动经旬月”。就连后来宋代的大文豪苏轼都在他的诗《山村五绝》中感叹道:“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那就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百姓了。

  于是,在此情况下,贩卖私盐应运而生。
  私盐贩子们以高于官府价格购进,低于官府价格卖出,居然仍可获取暴利。他们秘密武装结社,奔走各地,结交天下绿林好汉。他们个个身怀武艺,逐渐形成黑社会组织,以抗拒官府稽查。
  黄巢、王仙芝等人正是利用地处运河沿线的有利位置,而从事贩卖私盐。除了黄巢、王仙芝外,唐末诸雄中许多人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著名的还有王建、钱镠、朱瑄、徐温等风云人物。
  为了打击贩卖私盐行为,朝廷不断加大处罚力度以维护市场秩序,唐德宗贞元年间规定:盗鬻盐一石者死;唐宪宗元和年间又规定:一斗以上杖背,没其车驴,能捕斗盐者赏千钱;节度观察使以判官、州以司录事参军察私盐,漏一石以上罚课料;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
  但即便如此,私盐贩子们为了求取如此丰厚的利润,仍然选择铤而走险。
  唐末私盐贩子们的大量出现,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托?约?登宁所云:“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工联和罢工》)

  日期:2015-02-22 08:46:01
  末世狗官的笑话
  大唐政府,屋漏偏逢连夜雨。本年七月,蝗虫自东飞到西边,遮天蔽日,所过之境,粮食草木皆被吃尽。
  马屁高手、京兆尹杨知至向唐僖宗谄媚上奏道:“陛下皇威浩荡,蝗虫飞入京畿地区,不敢吃庄稼,都抱着荆棘死了。”宰相们争相致贺。

  见过不要脸的,还没见过像杨知至这么不要脸的狗官!你说养尊处优的十四岁小皇帝不知蝗虫为何物也就罢了,难道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宰相们也都没有见蝗虫吗?
  这还不是最好笑的,更好笑的是这个故事:
  此次潼关以东连年旱灾,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自然也未免于难。陕州观察使崔荛是个文人,他美文词,善于谈论,而驭事简率,以气韵风度自负。既然是潇洒人士,自然只喜欢风花雪月,讨厌那些繁琐政务,于是,他的政务都交给手下办理。
  陕州百姓纷纷上访,来向他申诉旱灾,崔荛指着庭院中的树道:“此尚有叶,何旱之有?”说完,就用鞭杖抽打驱赶百姓。
  崔荛此举马上就引起了公愤,他的手下军吏大都是本地人,看到这个狗官这么欺压当地百姓,个个义愤填膺,与百姓一起发动了暴乱。军吏们把崔荛抓起来,拔他的头发和胡须以泄恨,崔荛吓得屁滚尿流,磕头如捣蒜,不住哀求,才保住了一条命。刚一起身,又被军吏们一脚踹出了衙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