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如何告乃翁?——悲催的南宋覆亡史》
第18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1-04 13:23:02

  历史的精彩就在于——无巧不成书!
  取了黄历看时,禫祭的日子恰好是七月四日甲子吉日。
  赵汝愚这才无话可说,二赵计议已定,分头行事去做准备工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果没有取得军界人员的支持,政变可能会在刚开始的瞬间结束。赵彥逾明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原因,径直去做殿帅郭杲的工作。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游说之后,终于与殿帅郭杲达成共识,郭杲“遂与区处发军坐甲等事”。
  赵彥逾这边搞定了军汉,赵汝愚那里却碰了壁。依他的理解,这次非常行动除了取得郭杲的鼎力相助之外,必须要打通太皇太后吴氏这一关,只有得到吴氏的首肯,披上“合法”的外衣,政变做起来不但名正言顺,而且会事半功倍。
  赵汝愚最初找的中间人吴太皇太后的侄子吴琚,史载:琚辞,或云:“已白宪圣,不许。”赵汝愚担心夜长梦多,又去找另一位吴氏的娘家人吴环,哪知道“环亦辞”。
  马上就到了赵汝愚择定的吉日,赵担心功亏一篑,急忙派亲近来寻知閣门事韩侂胄。
  韩侂胄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朝名臣韩琦的曾孙,其父韩诚,娶高宗吴皇后之妹,官至宝宁军承宣使之职;其妻为吴后侄女,嘉王赵扩的正妻又是他的侄女,因此他与两宫有着三重门的亲戚关系。
  赵汝愚亲信来找他,也是事情紧急、迫于无奈。哪知道韩侂胄与二吴推三阻四的态度截然不同,当即立断表态道:“某世受国恩,托在肺腑,愿得效力。”韩侂胄说到做到,立即进慈福宫(孝宗遗诏改重华宫为慈福宫)活动,韩侂胄直接找到慈福宫提举张宗尹、重华宫提举关礼请他们帮助。关礼“言与泪俱”地向吴氏陈情,终于打动了太皇太后。
  史载,“宪圣(太皇太后吴氏)可其议,礼(关礼)以告侂胄”。
  七月四日,是孝宗大丧除服的日子。太皇太后在孝宗丧次垂帘,“群臣入、王(嘉王)亦入”。
  嘉王由王府直讲彭龟年作陪,在郭杲军队的保护之下参加禫祭大礼。赵汝愚率群臣向帘后的太皇太后建议立储传位嘉王,吴氏按照此前约定,下诏道:“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
  赵汝愚抑扬顿挫的读毕太皇太后诏书,参加禫祭大礼的朝臣不禁面面相觑。关礼、张宗尹二人扶着嘉王入帘,吴氏“面谕再三”。
  此前,彭龟年只是提醒他“禫祭重事,王不可不入”。嘉王并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一步登天”,正在懵懂之中,韩侂胄已将吴氏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
  (笔者注:另据南宋-叶绍翁著《四朝闻见录》记载:游说太皇太后的人改为了吴琚。吴氏将赵抦和赵扩二人一齐唤入,明白无误的告知赵抦,自己准备立长。赵抦“色变、拜而出。”太皇太后吴氏亲手将黄袍披在了赵扩身上,赵扩“亟拜不知数,口中犹微道‘做不得!’——考《四朝闻见录》成书之时,正是理学兴盛之期,叶绍翁师承叶适,所以难免会对韩侂胄的历史功绩做有选择的遗忘。有意突出理学名臣赵汝愚的作用,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嘉王惊的脸色大变,俯伏而泣道:“恐负不孝之罪!”
  一片缟素之中,赵扩身披黄袍成了焦点人物。众目睽睽之下赵汝愚率先拜倒称臣,其他朝臣见状急忙罗拜于庭。赵汝愚振振有辞进言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人人忧乱,万一变生,置太上于何地?尚得为孝乎?”
日期:2012-11-05 13:39:10

  嘉王即位之时年已27岁,因为健康的原因,出镜率较低。嘉王本来口拙(宋-周密《癸辛杂识-宁宗不慧》载,“或谓宁宗不慧而讷于言,每北使入见,或阴以宦者代答。”),被赵汝愚一席话辩驳的更是哑口无言。见他手足无措的立在当地,“众扶上就座,汝愚等率百官再拜,皇帝立受”。
  严格讲来,宋太祖赵匡胤立国是种不臣之举,是以两宋统治者处心积虑地防范武夫染指最高权力。哪知文臣搞起政变来也是不遑多让,未费多少周章,没有流血牺牲,嘉王赵扩就被宗室大臣赵汝愚、外戚韩侂胄等人拥立即皇帝位,史称宁宗。
  此次事件,史称“绍熙内禅”。
  对于新君究竟如何登基,人们并没有太多关注。朝野士民只是“翕然望治”,谁做皇帝并不重要!
  见生米做成了熟饭,第二天,韩侂胄跟随新君“诣光宗问起居”。
  光宗仍闷在鼓里,惊问道:“是谁?”
  侘胄上前回道:“嗣皇帝!”
  光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视良久才恍然大悟。喃喃道:“吾儿邪!”
  光宗转过身又问韩侂胄:“尔为谁?”
  对曰:“知閤门事臣韩侂胄。”
  光宗问过之后,扭回身再不理睬二人。
  韩侂胄陪同宁宗前来探视光宗,另有紧要事情——“时惟传国玺犹在上侧,坚不可取。”
  宁宗虽然已经是皇帝了,但皇帝之宝却仍在父亲手中。没有了象征皇权的宝玺,接下来大赦天下等事情就无法继续。
  (赵汝愚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层!在“内禅”进行的同时,郭杲就奉命率领五百禁军前往内殿,向光宗内侍索取玉玺。这些太监,担心国之重器落入他人之手,于是灵机一动“封识空函授杲。”)
  知道精神病人不可理喻,韩侂胄转而向李凤娘求助。
  李凤娘虽然跋扈,但却没有什么政治野心,这时候见儿子忐忑不安的站在一边欲言又止,光宗则闭了眼如老僧入定一般不理不睬。当即自作主张道:“既是我儿做了,我自取付之。”说完话,扭身径直“即光宗卧内掣玺。”(一说,太监直接将玉玺交给了太皇太后吴氏,吴氏又将玉玺转交给了宁宗。事情究竟如何已不可尽知,存疑好了。)
日期:2012-11-05 13:39:59

  道学家二三事
  宁宗登基第二年(1195年),改元为庆元。

  史料记载的宁宗为人厚道,即使是在大内行走,也禁止太监们大声呵斥开道。他曾经护送赵构的灵柩到绍兴地方下葬,走出宫禁的他这才了解到生民稼穑之苦。大发感慨道:“平日深居宫内,怎知农人如此艰辛?”
  即位之后,宁宗每年都要颁发为农民减负的诏旨。宁宗提倡节俭,吃穿用度力求朴素。一个富有四海的天子居然“尝自以补革舄,浣油衣”,所有皇帝的美德在宁宗身上皆有体现。
  宁宗皇帝自幼体弱,患有慢性胃病,做了皇帝之后,宁宗更加注生养生之道。在皇城内,每到一处,都有两个小太监扛了两扇屏风做前导。宁宗落座,屏风“即张于座侧”。一屏风上书“少饮酒、怕吐”,另一屏风上书为“少食生冷、怕肚疼”。此举意在提醒所有人,注意禁忌。
  衣服破了自己补,鞋了脏了自己动手洗涮涮,节约闹革命的宁宗无疑是个好皇帝。
  然而,身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宁宗最欠缺的就是治国的能力。临朝听政,却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缺失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缺陷。史载,“左右至以语激上,上不之听。尝学于永嘉陈傅良,导以毋作聪明,以乱旧章,故终身不妄更作。”
  君纲不振,就为大臣干政提供了机会。一朝天子一朝臣,宁宗登基,有拥戴之功的赵汝愚、赵彥逾、韩侂胄等人心底充满喜悦之情,因为他们是有功之臣,有资格在新一届政府中成为新的受益人。
  和平演变大功告成,宁宗即位之后按惯例便是论功行赏时候。
  然而,在本应该分享胜利成果之时,赵汝愚表现出来的强势,彻底令韩侂胄和赵彥逾二人失望了。
  赵汝愚是宋太宗长子元佐的七世孙,因为信奉道学,所以深受理学家们的好评——史称:“事亲孝,事君忠,居官廉,忧国忧民,出于天性”。

  赵汝愚曾任光宗藩邸太子侍讲,被光宗视为亲信。光宗即位之后,不顾高宗赵构立下的“本朝宗室,虽有贤才,不过侍从而止,乃所以安全之也”祖宗家法,更不顾御史官员的强烈反对,将他擢为知枢密院事。
  赵汝愚在解决赵宋政治危机一事上,确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严格讲来,“绍熙内禅”实是一场成功的宫廷政变。在留正挂冠远遁之后,赵汝愚以首席执政的身份 主持了政变一事。另一宗室大臣赵彥逾参加了最初的决策,外戚韩侂胄则居中穿针引线。三人群策群力,终于促成内禅一事。
  依圣人孟轲所言:异姓之卿,“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是去。”留正在适当的时间选择远离,无可厚非;同姓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赵汝愚发动这次政变更值得肯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