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官伯:(……)你虽然是孔纥的后人,但毕竟也不是嫡子,姑且算庶子吧,以庶子的身份,恐怕想做吏都没有资格。
孔丘不说话。
亓官伯:你在鲁国和季平子的事情(……)我还是很佩服你(……)不容易啊!
孔丘还是不说话。
亓官伯:咱们直接点儿吧,你在这里读书,究竟是为什么?
孔丘:君子当精通六艺。
亓官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士人的身份,就连君子也不算?
孔子无语。
亓官伯笑了笑:我倒有个办法,能让你有个士人的出身,不仅如此,我还可以有办法让你成为鲁国官吏,让你学到的东西,能够派上用场。
孔丘抬头:啊?
宋国都城商邱街道上孟僖子马车内日内
孟僖子(鲁国贵族):就是一个你的庶子身份问题了……
孔丘:亓官伯这些日子对我十分照顾(……)
孟僖子一拍大腿:这不就成了!我回头跟亓官大人去说说,他家在宋国是几代的士族,我做媒让他把女儿嫁给你,你不就成了士嘛!
(……)
这就是《圣者孔子》里面的精彩片段。
孔子要进入仕途,的确存在一个身份问题。
(待续)
日期:2011-01-02 23:44:40
【孔子的婚姻曾经是一座桥梁】
然而,很有趣的历史重演——是过了两千多年之后,到了上个世纪的“文丨革丨”,由血脉造成的身份重新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过,来了个完全相反的颠倒:凡是地富反坏右,属于“黑五类”的家庭出身,基本上是不允许进入革命领导班子之中,或者不属于培养对象(个别改造好的可以重在表现);只有“红五类”才可以掌握人民的权力;所以,提拔干部首先要查这个人的上三代,有“黑五类”出身的可以说是没戏。这逼得某些“黑五类”或者被打倒的走资派的子女坚决要和家庭决裂,要投靠到“人民”的怀抱。血脉问题看起来不是个问题,其实在现实中直到如今也不是不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这是一个题外话,不赘述了。
孔子的贵族身份是如何解决的,没有文献证明,只有推测。可是,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情况,在以血脉为标准的历史时代,不属于统治者推崇的那些血脉下的人,他们要进入仕途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春秋时代,我们现代人无法体会到,孔子是如何经受非贵族血脉的煎熬。可是,上世纪的“文丨革丨”已经可以给至少三代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让现代人体会得出一名黑五类后代的青年,要想进入仕途的权力中心,但自己的家庭出身却不好,他会是有怎样的心理挣扎过程的。现实中该如何去应对呢?除了与他原来的家庭划清界限之外,自己还要积极的去自我改造,成为能够改造好的那一类人;但是,这些都不够有力,不能够得到完全的信任;怎么办?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婚姻上寻求解脱——找一名红五类的子女结婚。如果能够找到一名老红军(或老干部)的后代结合,将会有效的改变这个人的发展前途。
回转两千年,孔子所处的时代在血脉要求上,与“文丨革丨”惊人相似。
孔子要改变自己劣势的血脉现实,最佳选择就是找一名士族女子结婚!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孔子对于生活的艰辛有深刻的体会,因为他是从那条只有两块石头的阙里街走出来的穷孩子,自己的父亲虽然是士人,曾经做过“陬邑大夫”,其血脉刚好搭上贵族的边沿,但又没有完全搭好,只能够称为破落贵族。破落贵族是一个尴尬的身份,从贵族的方向看过来,不是贵族,而从平民的角度看过去又像是贵族。实际上处在贵族与贫民的结合部,也处于社会底层。这样的人最懂得穷和富的区分,最懂得官和民的区别,最能够体会人世中什么叫做世态炎凉。
前面的西专家,对于孔子的观察有其独到性,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毋庸讳言,孔子有着强烈的出仕情结,也就是说孔子特别喜欢当官,是一个地道的“官迷”。这并不是孔子的错,而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官府权力过于强大所带来的后果,孔子只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知道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生存,只有当官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能够有效的改造现实社会。时至今天的社会,离孔子时代已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要想出仕做官的决策,仍然是当代年轻人正确的首选。并不是大家都是官迷,而是到政府能够有更大的作为,说个最低要求的话,在政府做个公务员,与在企业做个职员,仅是在生存待遇上就有天壤之别,更别说自己去打拼了,以同样的付出产生回报看,选择政府的公职是最为明智的。所以,目前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人大校长纪宝成语)。孔子是一代宗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以穿越时空的眼光,首选做官的职业。但是,他的这个选择,一开始就被血脉宗法制度给限制住了——喂,孔丘,你不是贵族血统,不能够做官!
自己非常想要做官,身上流的血却不行!孔子很尴尬,很无奈。那么,他会怎么做呢?要么,去改变做官的规则,要么去寻找补救措施改变自己;就像民国先行者孙中山一样,先是给李鸿章上书,要想修补千疮百孔的清代社会,但没有得到重用,最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去做了改变社会规则的事情!孔子不是革命者,孔子在政治上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只能够顺从身处的那个社会——寻找补救措施改变自己的命运!
孔子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呢?很简单:结婚。妻子就是亓官伯的女儿亓官氏!
婚后,孔子如愿以偿,进入了士族之林……
南湖二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他说:“孔子选择了一次婚姻,也就选择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他继续说:“在仕途上,孔子是成功的,是幸运的,因为他如愿以偿,做到了鲁国大司寇,还‘行摄相事’”。
“可是,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兮,祸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是这次婚姻,造就了孔子的一个尴尬,和人生的一个悲剧!”南湖二振振有词的道。
孔子的婚姻有什么尴尬?
夫以妻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明显的就是皇帝的女儿嫁给朝廷的大臣之子和新贵。这样的话,公主的位阶一般要比自己的丈夫高出很多。这也带来一些麻烦,夫家的人包括公婆等长辈必须给公主行礼。但是,也有很大的好处,一是容易升官,二是可以避难。比如清朝和珅的儿子娶了公主做老婆,后来和珅虽因巨贪被杀,但没有连坐全家。这是典型的夫以妻贵并且避难的事例,否则,和珅家就得诛九族了。
近代史上,也有一个夫以妻贵的名段子,说的是宋美龄的前男友,名字叫做刘纪文。刘纪文在1914年,从日本去美国看望在哈佛大学念书的好友宋子文,因而结识了在美国念书的宋美龄。1916年,经宋子文撮合,宋美龄与刘纪文在美国纽约订婚。二人书信往来十年。后来,因为政治需要,宋美龄与蒋介石联姻,刘纪文出局。不过,刘纪文在国民党政府中首任南京市市长,后任广州市市长,情场失意,官场得意。虽然不完全是准老婆的提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刘的名声远扬,与宋的尊贵地位不无关系。
国外也有夫以妻贵的。说一个比较有名的英国人拜伦,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拜伦36岁去世,死后名气很大。可是,拜伦成名前,他家的一名祖上的名气比他大多了,因为那老家伙是“夫以妻贵”的英国版本——他老婆是查理二世的第十七号情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