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讲些古怪事》
第24节

作者: 燕北烈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原来,(大家这时猜也该猜得出)这位慧月尼姑正是前文提过的那位与肖家公子有过一段感情的官家女儿。她与肖月的懦弱摇摆不同。和肖月被逼分开后她毅然出走,不久奔向南方。在肖月家乡附近刺探一番,知道他已经娶妻,伤心欲绝,便遁入山中寻了座尼姑庵出了家。不过一段俗缘不可能随着几缕头发落下就跟着化尽。她到底还是和肖月暗里通往着,且一直怀着一丝憧憬,直至最后听说肖月丧妻后被家里逼着续弦,才意识到自己若不采取些手段恐怕和心上人再无重聚的可能。于是她处心积虑设计出了一套办法,暗地里约出肖月逼他配合。

  这肖月一听感到其法过于狠辣,简直灭绝人性,就有了退缩的意思。慧月劝诱、挖苦一齐上,说你知不知道咱两个分开以来我受的罪数简直比死还要惨酷!?你那后妻和你有啥感情!?你的家里完全不顾你的感受替你结下这门子功利婚姻。如果你甘心后半世守着你那半憨子小娇妻过,那我俩就此永诀......
  肖月其实也是个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痴情主儿,也同样和慧月一样承受着摧心肝般的相思之苦。见慧月摊了牌,他坐不住了,心想也罢,人生不过百年,与其窝窝囊囊度此一生还不如施些狠辣爽活一把!于是急忙过去抱住假意欲走的慧月点头同意了她的设计。好么——硬起心胆掂拾起无毒不丈夫不良念的汉子只知道心上女子被逼急了使出了黄蜂尾上毒,哪里知道她长久以来心头积聚起的不得与子偕行的怨尤所播撒的目标竟是与他有乃妻名份的任何无辜女子呦!

  ......
  计划实施得无懈可击:慧月当日在城隍庙门口见招拆招轻易骗取了芦花姑嫂几个的信任,进而在婚礼当日作为送宾进入肖家,趁着进洞房取赠果的时机,将早被肖月骗着灌下掺了迷药的茶水而晕迷过去的火芦花头颅割下,迅速用盖头包裹住并凶器一起置于篮子里。又迅速换下粘了血渍的僧衣同样塞进篮子,把篮子仔细包装一番后,再换好早已由肖月准备下的一套一模一样的僧衣。仔细擦拭好手上的血污,又低声叮嘱了肖月几句关键,迈步提着装了人头的篮子大摇大摆出来,气不多喘地与人闲谈起来。

  这慧月行事相当精细,为了防止割头时血液喷溅,她特别用了副褥单覆在凶刃上;为了防止提篮出来时人头残端滴下血渍,她事前嘱咐肖月在篮子底儿铺上了一层锯末;在她出洞房前,特地用喜被蒙盖住新娘尸身,以给后进来的客人造成个新人劳累小寐的假象。
  ......
  可百密一疏,使得天衣剐出了细口子:在后来趁乱溜出院子将头颅、凶刃置于黑无常像后面时,她仿佛听见前门有人声,于是急急溜出后门,来在寓所外那片林子里。本来想着把手里的累赘埋掉,可她总觉得刚才那人声就在切近。惶急之下,她刚好看见那口枯井,就过去使了个猛劲把上面压盖的石板掀个半开,将篮子扔了进去。可放回石板时,一不小心身上挂带着的念珠被崚嶒的石板钩挂了一下,一弹,竟哗啦一跳,迸出她的身子,从石板缝隙里落入井中......

  可怜这一对怨偶,使尽手段也没能换来终身厮守,倒白白拉上了另一条鲜活生命!
  (完)
  日期:2014-05-23 11:38:00
  旧兵营里发生过的奇事(20)

  这个故事主角是爷爷的一位把兄弟。地点在大上海,时间么,大概是松沪战役前一段时期。
  此人当兵前曾浪迹江湖多年,混过码头,站过堂口,守过道场,充过袍哥,做过哥佬,入过青帮,总之,是个老江湖混子。之所以爷爷和这样的人攀交拜把子,主要还是看他有几分传统江湖人物的义气,关键时候真敢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像现如今有些所谓的出来混的,见**就呼娘、见刀子就筛糠,连流氓俩字都对不起。
  这人是个工兵,成天和些个武器弹药打交道。
  某天,爷爷忽然听说他受伤了,就抽了个空请假去驻军医院看望他。到床前吓一跳,没想到他受伤还不轻。询问陪护的,说是拆地雷炸伤的。爷爷心里难过,觉得真是 瓦罐不离井上破 呵。等他痊愈,劝他换个岗位、不行另调个兵种好了。
  他把这些宽慰的话一说,那兵躺在床上惨笑,说兄弟你不必为哥揉那段怨肠子了,哥这次是好不了了!哥知道自己以前做的不是太多了,今番合该人家过来索命!
  爷爷听不大明白,不过见他语气不像玩笑,大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意味,心里也不免沉重起来。

  那兵接着说,自己讲究个有恩必报、有仇不饶,虽痛快一时也误害过无辜......
  听他说这个,爷爷马上想起有一次在山东他偶然尿急在一户人家院墙外拐角撒尿,正好这户人家姑嫂俩出门一头撞见,那嫂子出言斥了他几句,双方发生口角。那姑娘回身唤出了家里男丁,着实揍了他一顿。他回去待到夜深人静,竟抓了三捆手榴弹,爬上这户人家屋顶拉了弦从烟囱里丢了进去......
  还有一次在江苏,他和一位本地乡绅的儿子生隙,竟然偷偷往人家乘坐的马车地下掖了个炸药包,导火索缠在车轴上。最后把那小子炸得尸骨无寻。
  爷爷多次表露过对他这些行为的不快,他不答腔。爷爷很无奈,知道这类人自己奉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们永远依照这类哲学思想的指引行事。
  这次受伤他竟然一改原先的性情,露出一丝悔意,不免让人称奇。

  接下来,和前些篇一样,这位主人公自己解释起一段前因后果来:
  那是一年多以前,这个兵所在的军营在上海近郊。他某天得空,就想去市里拜访自己的朋友,于是换了身便装过去了。
  从朋友家出来,要穿过十数条弄堂。这些弄堂都很窄促,住户却极多,环境显得很逼仄。他快速地穿行其间,想着早点返回营房。这时,走到了一间两层民居下,低头见鞋带子开了。他弯下身子系鞋带工夫歪了下头,见那楼往里拐角楼梯口栏杆起首倚着一个女子,穿着旗袍,涂抹着浓妆,夹着根细长的“骆驼”烟卷儿。他一搭眼就知道那是个流莺。操持这种职业的女子各地都有,只不过叫法不一样。东北叫卖炕头的,西北叫百家婆姨,隐晦点叫打伙计的......本地多叫这个称呼以区别那些个楼凤、堂客。

  那女子见他驻下,以为有了要打点的生意,冲他笑吟吟挑逗了几句“桑海爱吾”,意思是 看侬小开样子哦,珸来耍耍地好!——作为一个在本地混过地面的人,他当然知道是怎么个意思,不过眼看时间不多,得赶紧走。想到这他起身就走。那女子见他立起身,就过来拉拽。他急于脱身就斥骂了女子一句。女子听他不是本地口音,又执意要离开,就出言尖酸了起来。
  那兵起先不恼,知道上海本地人歧外,再说自己和一娘们儿口角有啥意趣。就闭了口低头径自往弄堂外走。谁知刚走到弄堂口,迎面撞见几个横眉立眼的家伙。那女子远远望见就像母狗望见了家主人,气焰更加嚣张,一迭声叫几个人截住兵,教训一下这个 毋知趣 的赤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