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人听了口供,肯定了凶手是自后窗潜入现场的判断。于是下大力沿可能路径寻找蛛丝马迹。可令他们万分奇怪的是,非但一路没发现任何血迹,竟连一枚脚印也没辨寻到。他们仔细推敲,更加迷惑,按常理说,凶案无非谋财、报复等动机肇始,凶手没必要将被害人头颅也携了去,他带着这么个烫手累赘干嘛?眼下看来有必要再拾回凶手自前院进来作案这一推断。
可这一推断的不可能再次被验证了一遍。新郎肖月证实送走最后一位来取赠物的送亲宾客时,离自己昏厥还有不短一段时间,这就排除了曾进过洞房的宾客的嫌疑。并且几个丫头也说新郎每次都是把客人请进里屋亲自挑好礼物装进篮子再亲自送出外厅门的。办案人问丫头洞房内帷也让人入?丫头说新娘子为人爽利,不忌讳这个,何况进去的都是些个熟朋至亲。
办案人员一时无措,想着还是寻找到新娘失踪的头颅要紧。于是又下起一番力气来。可这一找不打紧,其牵连出一段的干系竟为本已扑朔迷离的案情凭添了几分“神气”。
那是在接连找寻数天无果后,大家都在拧着眉头发愁。这时忽然地方来报,说有人在城隍庙的神像后边偶然发现了死者的头颅。
大家不敢怠慢,急忙过去验看。果然在黑无常雕像后面的旮旯里起出了新娘子火芦花的人头。人头旁边扔着一把沾满血迹的剔骨钢刀。显然,凶手作案后把头颅扔在了这里。可他这么做动机是啥呢?有什么必要呢!大家苦苦思索难以定论间有人不经意咕哝出一句:“莫不是这无常鬼白昼飞去干的?”
——这一句无心的戏言竟被人听进了耳朵,不多时传遍了市井。街谈巷议,说案子已有定论,是城隍庙里黑无常施法于无痕,把肖家媳妇的头摘了去的。后来传言愈加离奇恐怖,说什么城隍庙里的白无常过些日子也要动手的,下一个被摘取脑袋的指不定是谁哩!一时间人心大惧。
火家仨媳妇听到这传言,立码想起前阵子在城隍庙门口测字时慧月师太的拆底,个个惊心,觉得小姑子这是应了那言谶。悔不该当日教她在庙门口大喊大叫,冲撞了里面的无常神道;听说还有另一个无常伺日动手惩毖唐突,莫不是还来冲着我们火家!娘诶!这如何得了!
仨娘们儿张皇失智下,想到还是应该到慧月师太面前讨个禳解。于是跑到自家佛堂去求她。
加载中—————————
日期:2014-05-22 15:10:00
接前文:
慧月师太听她们唧唧喳喳一番,沉吟许久,最后开口说火家是不大妨事了。妯娌几个里最聪明的一位听出了话外音,就问她话里有啥隐义。慧月面露难色。几个娘们儿生磨死缠,逼得她启口吐露出天机来。
慧月说自己其实早已测知肖、火两家将有灾劫,奈何深恐天谴不敢直言述告。今番见当劫的两家经验得如此惨烈,心下实在不忍,豁出去自家形神俱灭,把这段是非剖白了吧,也当自家不白端持了一场出家人慈悲为怀的本念。
她说今后火家不一定再会有灾殃,因为姑娘的结局显然应谶,最后有所关碍的恐怕是姑爷那头,他恐怕是正当血魔劫——两任妻子都是血尽而亡。
妯娌仨听得面如土色。慧月看在眼里微微叹息,说此番渡劫也不是苦海无涘,只是自家恐怕——
三人一齐跪下求告,说尊师傅慈悲兼法力高深,一定有法子为两家纾此奇祸!
慧月没法子,又叹息一番,说出一番措施来。
这措施其实也简单,和 《三国演义》 里孔明为三求于他的刘琦公子所设计类似,一个字,走。——肖家公子远出家门或可灵验,在家宅着必定遭殃!
三个女子频频点头称是。慧月接着说至于贵姑爷避难何处贫尼可代为妥善安排,贵亲家那头——仨人接腔:“这不用尊师傅费心,前因现实有我们几个过去挑明,并陈清利害,亲家公姆保准没有异议......”
我们再拆换个场景(类似于电影表现手法呵):
本域城隍庙由于关联血案,一时冷清。连它后面那一溜寓所(当地民政部门修造,类似于如今的招待所。由于本地没有大的寺庙,一些游方僧道也多递宿于此)也少了很多住客。里面的文记(管文字登记等工作的管理人员)就想借此机会整理一下住客出入记录。弄了一会儿,觉得有尿意,就去了厕所。等回来,他气恼地发现一只老鸹正在他摊开的簿子上跳跃,似乎在找吃食。这地方这类厌物最多!文记就想过去赶走它。那鸟见人来,本着宁丢勿空的理念竟顺嘴衔起文记丢在一边的派克笔帽,飞出墙去,落在外面一棵树上。
文记拾起块石块儿追了出去,想掷过去吓一吓老鸹,让它松一松喙,好捡回自己的笔帽。谁知一掷之后那贱鸟竟一直飞往林子深处了。文记紧紧跟住,见它停落在了一口废弃枯井口盖着的石板上。他又寻了枚土块,冲那老鸹努力掷过去。
谁知这时出了个小小意外:文记是个左撇子,刚刚的一个甩手,腕子上带着的瑞士梅花手表一侧卡子突然失灵,带累表带子瞬间脱开,那表盘扯着表带嗖的一下子飞了出去,不偏不斜,正好从石板子缝隙里滑入井中。
文记懊丧不已,想下去捞,又怕有啥子毒虫湿瘴,只好出了林子上外边街头雇了俩“棒棒”下去摸找。这一下去,好让前番无头案子大白于天下。
——俩“棒棒”摸上来的不光有那块表,竟还捎带上来一个竹编提篮,一块红布,一件僧衣和一挂念珠。念珠上一枚较大珠籽儿上刻着细小篆字,文记是识得的,念一念是首诗:“慧剑难绝此夙缘,月华遥挂映身单。之今掬把氤氲色,执向炎方盼满圆。”
文书看罢不知所云,就把它放在一边,端详起另外几件物件。那篮子编织的很精美,僧衣却也不旧,那块红布更显得光鲜——格老子!谁把这么好的东西就扔弃了呢?还投到个井里!怎么篮子底儿粘着这么多锯末?暗黑又透着红的那是什么颜色?等等,衣服和红布上也有萨!
他下意识地捏起一撮粘着颜色的锯末凑近鼻子嗅了嗅,又抓起衣服细闻。怎么有股——血腥气!——一个念头飞快迸出他的脑海。妈呀!莫非——
......
日期:2014-05-22 17:57:00
喝了杯茶,提提神,接着:
侦办无头案的人员正愁没有线索,这下如同瞌睡时刚好有人递来了枕头——接过上文那位文记送来的证物,真相也就跟着浮出了水面。毋庸多想,佛珠上的藏头诗就说明了一切!
下面的事情好做,抓人,审讯——展示真相是平息谣言的最佳手段。
慧月尼姑和鳏夫肖月被摁在了将欲出行的前夜。他俩是此前曾被肖家许可结伴远出门庭避祸的。
肖月得知事泄一下子垮了,涕泗横流。他本来就是个公子哥兼没有主见的人,哪经历过严斥盘问,很快就把所做过的事全撂了。
慧月尼姑却很平静,只是冷笑几声,说天意如斯人何可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