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
第44节

作者: 岷州苍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25 22:40:33
  第五节  治国之才
  (1)
  坚强的信心,能使人做出惊人的事业!而胜利后呢?历史将会是胜利者的宣传!

  司马懿用雷霆般的军事手段荡平了孟达,对曹魏政府而言,从此魏蜀边境地区最大的隐患被连根拔除。
  此役不仅稳定了边疆,更重要的是在未来战争中获得了进可攻,退则守的战略空间。蜀汉政权错失良机,导致后期诸葛亮伐魏不得不重复着六出祁山。
  司马懿因此功荣耀加身,提升了自己在朝廷的威望。那死去的孟达呢?却被后人唾弃为反复小人,死有余辜。历史是多么有情,对于孟达,又是多么的无情!
  印度著名学者落米拉·塔帕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学家不能容许历史学这门学科堕落到这种地步,以致于捏造的历史成为宣传政治神话的工具。
  是的,所谓成王败寇。这几千年来历史在无形的潜规则下被层层过滤,留给后人的,又有多少是多为真相呢?
  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一样: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耻的历史。

  日期:2015-06-25 22:41:19
  第五节 治国之才
  (2)
  可怜我等常以读史可以明智勉励自己,却不知从一开始,我们已跌进一个很深的陷阱里,只能顺着标号的方向前进,不敢对旁边的黑暗进行任何冒险性的探索。
  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就成为一种习惯,慢慢的侵入我们的骨髓,最终被无方向的灵魂全部吸收。
  司马懿赢了,历史毫不吝啬的为他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致于千百年的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司马懿割下孟达头颅的功劳。却无法去想想,一个挣扎于乱世里的男人,那些无人理解的伤心。

  孟达死了,对于这段历史,他的存在或者死去都显得无关紧要。他就是一个芝麻大的小人物,青史里的溢美之词很少,怎么会有他的一份呢?
  孟达死了,与他的肉体一起垮掉的还有他的帝国!
  司马懿深知孟达在新城一带盘踞多年,必然是树大根深。若不动摇孟达经营多年的根基,就无法巩固恶战得来的胜利果实。
  于是在战役结束后,司马懿除了处理大量的战俘,还将孟达在新城郡的七千多部众全部迁到远离乡土的幽州。
  作为一名统帅,司马懿的韬略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指挥方面,更多的则是站在全局之上,从宏观的战略层面考虑问题。

  日期:2015-06-25 22:42:03
  治国之才
  (3)
  从司马懿的角度分析,这一招的确很高明。孟达虽然身死,但其生前在新城一带颇有人望,若不将其余众远迁异地,难免会节外生枝,甚至有可能死灰复燃。

  司马懿审时度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样一来,基本上保证了新城一带的稳定,曹魏政权在这一地区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
  除了剿灭孟达打退吴蜀援军,司马懿此役的另一收获则是收编了一支七千人的蜀国降军。关于这支由蜀将姚静、郑他等率领的军队,只有《晋书》中有几个字的记载,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先不说找不到此二人的名字,就连佐证这个事件的史料都几乎没有。
  史料只说魏军对增员孟达的蜀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这一点《三国志》与《资治通鉴》记载都大致相同。
  按照《晋书》记载的先后顺序,取得胜利后的司马懿先是率得胜之师返回原来的驻地。而后主要干了两件事:
  第一、在荆、豫一带鼓励农桑,禁止浪费,南方百姓都喜悦而归附,这里的百姓既有潜居山林的魏国平民,也有来自吴蜀的百姓。
  日期:2015-06-25 22:42:47

  治国之才
  (4)
  司马懿从小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济世安民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而他的施政也本色的表达了这一点。在他之前,他的哥哥司马朗就因爱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可以说,后来司马氏篡魏自立,除了势力使然,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是其几无阻力的原因。
  第二、迅速果断的绑了申仪。原因是之前申仪由于长期在魏兴作太守的缘故,疆场之事独断专行,常假借皇帝旨意刻印授官,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样子。孟达被杀后,申仪因自己的罪责心中多有疑虑。

  司马懿杀了孟达后,许多郡的郡守前来送礼祝贺,司马懿抓住时机,装作不禁止这类官场上俗事的样子,并使人暗示申仪也当来祝贺。
  申仪左右犹豫,最终觉得自己报信有功,就前来道贺。可申仪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是升官加爵。而是一场因他私刻官印引发的祸事,司马懿多话不说,直接将他拿下送往京师。
  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可谓始终是站在曹魏国家利益的一面,兢兢业业的做着一个人臣应尽的本分。诸葛亮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也可以!
  只是在这以后又冒出了蜀兵投降七千多人,《晋书》中的投降事件到底从何得出,历史总是这样留下众多的谜团,费解!真的很是费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