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商父》
第2节作者:
不在此山 沈葆桢皱了皱眉:“筹措西征军饷难度之大,确非常人所能,要是不难,左帅也就不会全都托付给雪翁了。”
胡光墉苦笑了一下:“这打仗其实打的就是钱!时间拖得越长,这个窟窿就越大。一星半点儿倒还好堵,可您知道现在这个窟窿有多大吗?”
二人走到一处没人的地方,胡光墉悄悄地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沈葆桢望着胡光墉,谨慎地问:“100万两?”
胡光墉摇摇头。
沈葆桢面色一变:“难道是……1000万?”
胡光墉咬着嘴唇,点了点头:“您说,这么大的窟窿,我能有什么办法?就是把我这一身的骨头和肉都碾成了沫也堵不上啊。”
沈葆桢听罢,身体不由一凛。他知道,如果一件事连胡光墉都说棘手的话,那这件事就一定真的很难办。
“不光是窟窿大,就算是有了钱也休想松口气。”胡光墉轻叹道,“咱大清各地银两的成色互有高下,平砝的规定又不一致。就拿上次江苏拨解到甘肃的那笔饷银来说,先要按‘库平’⑷,汇往上海时又要折算成‘漕平’,到了上海得改用‘规元’,从上海到甘肃又折回‘漕平’,甘肃收到银子后再折成‘库平’同江苏结帐,然后再折成本地银两存进钱庄,再然后折成‘库平’同户部结帐,整个兑换过程不下八九次之多,这能不耽误事吗?您说,是不是有了银子也麻烦?”
“内忧外患,左帅也难呐!”沈葆桢长叹了一声,随即问道,“雪翁下一步做何打算?”
沈葆桢清楚,胡光墉绝不会只跟他诉诉苦,而没有了下文。
“朝廷决定拿不出数目这么大的一笔开销,国内的钱庄、票号更没有这样的实力,剩下的就只有管洋人借钱这一条路可走。可您知道,向洋人借钱,一是利息太高,二是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要是没有抵押,休想拿到银子。”胡光墉长叹了一口气说“可即便是如此,这1000万要全靠借洋债的话,我这心里也着实没有半分把握……”
二人正说着,身后蓦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沈葆桢回头一看,原来是周开锡。
胡光墉也看到了周开锡,二人相视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周开锡向沈葆桢呈上一封加盖了军机处火漆封印的信函,低声说:“皇上密谕。”
沈葆桢面色一凛,接过诏书,心中那种忐忑不安的情绪再次涌动起来。
(2)胡光墉,字雪岩,晚清著名徽商,近代商业史中的传奇人物。
(3)指林则徐。
(4)平:实银的重量标准。清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银两制度,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银两计量标准。从当时的法律上说全国通用的“平”应是清政府征收各项租税所用的“库平”,但实际上却又并非如此,除”库平”之外还有话多种“平”。
日期:2012-09-11 14:23:21
(二)
兰州,陕甘总督衙署。
左宗棠背对着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份挂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形图。
自从他兵进陕西、甘肃以来,虽谈不上捷报频传,但湘军在几次重大的战役之中,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金积堡虽然地势险要,但他知道:马化龙的叛军已是强弩之末,何时被消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比这一问题更为严峻的则是:庞大的军费支出,着实让他感到应绌不暇。
“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军事部署,左宗棠早已在头脑中演练了无数次,甚至经过了上百次的精确计算,决不会有丝毫的差错。
他现在唯一关心的是:推动实施这项庞大计划的军费何时才能落实到位。
自己所需的1000万两中的300万已经有了着落:皇上严饬12个省负责这批款项。可剩下的700万怎么办?胡光墉又能解决多少……
外边不时有下属进来禀报来自各方的情报:
亲兵甲道:“大帅,刘松山已经赶回绥德,兵变已被迅速平定……”
“唔。”左宗棠随意应了一声。
亲兵乙又报:“大人,刘锦棠来信催粮食和弹药了。他说,已经和徐占彪的骑兵会合一处,包围了金积堡,但粮道却被敌军切断……”
左宗棠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图,然后摆摆手说:“知道了。”
亲兵丙又进来:“李鸿章向朝廷奏请海防经费200万两,皇上让他找户部尚书罗淳衍商议……”
左宗棠皱了皱眉,似乎想起了什么,忽然打断亲兵,但还是没有转身:“有没有胡雪岩的消息?”
“胡雪岩?”对方似乎没有料到左宗棠会有此一问,立刻愣在那里。
左宗棠不奈烦地一挥手:“行了,你下去吧!”
“李鸿章奏请200万海防经费,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消息……”左宗棠只觉得脑海中灵光一闪,便围绕着“海防经费”这四个字飞快地运转起来。
又一个亲兵进来:“大帅,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宋晋给皇上上了一道折子。说‘制造轮船,糜费太重,福州船政局造船经费已拨用至四、五百万,且用之于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便利,名为远谋,实同虚耗。故奏请暂停制造轮船,并同时裁撤福州船政局……’。”
“什么?”左宗棠蓦然一惊,不由转过身来。
紧接着,另一个亲兵也跟了进来:“禀大帅,皇上密谕。”
左宗棠起身接过,小心翼翼地拆开,一行字迹清晰的蝇头小楷映入眼中:“……前因内阁学士宋晋奏,制造轮船糜费太重,请暂行停止……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此闽、沪二局究竟应否裁撤,或不能即时裁撤,并将局内经费如何减省,及轮船如何制造方可以御外侮各节,著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通盘筹画,悉心酌议具奏,钦此。”
日期:2012-09-11 14:26:28
(三)
同治皇帝的老师,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翁同龢正站在自己的书案旁,闲逸地写着什么。他身穿一件灰色底隐花绸袍,美髯修长,风度翩翩,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经世大儒的气质。
“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翁同龢写完最后一笔,紧皱着眉头,端详着这幅刚刚完成的手迹,似乎对最后一笔颇为不中意,甚至萌生了一种巨大的自卑感。
他觉得自己在文字上,浸淫半生,苦心造诣多年,却并没有领略到其中的最高境界。直到那一年,他见识了曾国藩弹劾他的长兄翁同书的那道奏折时,才蓦然发觉,原来文字的最高境界竟然是——杀人。而《参翁同书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
“老爷,宋大人来了。”一个家人在门外低声禀报。
“有请。”翁同龢随口答了一声,目光却还是没离开书案上的那幅字。
过了一会儿,宋晋跟在家人身后走了进来。见翁同龢在书案旁,就走到他身边,同他一起欣赏起来。
“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乾为神,坤为质,翁师傅的字神质合一,深得乾、坤之大道。”宋晋笑着评价道,“本朝诸名家,直突平原⑸之上,与宋四家驰骋者,南园、道州、常熟⑹而已。今日得见,确为至论呐。”
“心手不能合一,以致最后一笔,竟成了败笔,让老侍郞见笑了。”翁同龢微微一叹,把手书不屑地丢弃在书案上,随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陪宋晋一起落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