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13节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好了,趁着李守贞和郭威这两个配角进行对峙的时候,我们再次请出本书的男一号赵匡胤同志,他已经休整完毕,做好了大展拳脚的准备。在他看来,正在进行的叛乱与平叛战争,就是自己那个等待已久的机会。
带给自己这个机会的,当然不会是造反头子李守贞,而是平叛军总司令郭威。经过毫不犹豫的思索,赵匡胤选择了加入郭威的部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其实我相信,赵匡胤一直以来并不想当兵的。虽然他出身将门,虽然他武艺非凡,虽然他志存高远,但他并不愿意乐意参军,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从儿时有记忆开始,赵匡胤的生活就与困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洛阳夹马营的童年,到东京开封府的少年,再到闯荡江湖的青年,赵匡胤就从来没有享受过平安富足的生活,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那可恶的战争。
赵匡胤厌恶战争,自然也不愿意做战争的参与者。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争频繁,军队士兵伤亡众多,为了募集充足的兵员,参军的门槛被大大降低,大量流氓无赖、饥民难民甚至犯罪分子都进入军队,加上大多数军阀治军不严,导致军队流氓化,流流氓士兵化现象十分严重。
多年来,赵匡胤所见所闻,都是战争和军队带来的灾难。打了胜仗,主帅就放纵士卒劫掠百姓以示庆功打赏,打了败仗军队溃散,四处奔逃的溃兵又到处骚扰百姓,不论是那个军阀的军队都难以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正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面对如此弊端,身负大才,胸怀壮志又深受战争之苦的赵匡胤不想当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如果真的想投身军旅有所成就的话,赵匡胤就不会四处闯荡寻找机会了。想参军打仗,家门口就能提供大把的便利机会,自己老爹干的就是武将一行,用不着老爹退休接班,他就可以在军队混口饭吃,而且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始终战乱不断,参军就业机会十分丰富,完全没有必要远走他乡投靠父亲的故旧,那些地方离家遥远不说,还没有多少仗可打,更别提以军事建功立业了。
然而,不想当兵的赵匡胤最终还是选择了参军,促使他改变初衷的是自己游荡两年的见闻和经历,以及那个带给他机遇和希望的人。
在很多野史资料记载、评书戏本和民间传说中,赵匡胤离家出走流浪在外的两年是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而这则主要源自于赵匡胤传说中很深厚的武功修为。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会打仗、能打仗的不计其数,但若要论起个人武功修为,赵匡胤自认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据说这位太祖皇帝是太祖长拳的创始人,还是绝门武器双节棍的发明者。
这并不是我胡诌八扯,太祖长拳是正儿八经的中华武术长拳系列中的一种,属于少林十八家中的一家,即便放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也是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有不少的修炼者,就连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也在他的《纪效新书》中留下了“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的记载,对武术和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尝试练习一下,用不着拜师学艺,到百度上就可以搜到练功秘籍,如假不包换,练到走火入魔也概不负责。
至于野史中记载赵匡胤使用的绝门武器盘龙棍,还真有人研究出了它的相貌形状,看起来就是现今双节棍的原型,有图为证。
有如此高超的个人修为,闯荡江湖的经历自然要十分精彩。于是,在很多演义小说和评书中,赵匡胤虽然一时困顿却不失英雄气节,仗着一身高超的绝世武艺行走江湖,杀贪官,除恶霸,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俨然一副江湖少侠快意恩仇的派头。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结交天下豪杰好汉,一见之下意气相投,磕头拜把子的精彩情节,更少不了美女爱慕,投怀送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浪漫故事,什么驼峰山义结金兰,勇斗恶霸地主韩通父子,千里送京娘之类的重头戏也是精彩纷呈,**迭起。
在民间,这些野史故事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范围远远超过了那些正儿八经,枯燥无味的正史记载,给宋太祖赵匡胤同志增添了不少人气。由于本文性质所限,关于这些精彩故事,我就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些演义小说,看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了,这些故事都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智慧的结晶,真实的历史一点也不浪漫。相反,历史非常残酷,对赵匡胤所处的那个时代而言,历史不仅是残酷的,还充满了暴力、血腥、悲惨,以及死亡。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是不幸的,藩镇割据,兵荒马乱,战火不断不说,就连老天爷也舍弃了一贯的仁慈,给这片饱经蹂躏的大地火上浇油,大旱、蝗灾、水涝、黄河决口各类天灾轮番上阵,把可怜的老百姓折腾地死去活来,别说吃饱穿暖,就连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说不定哪天就被军队拉去当了壮丁干苦力或者当大兵,又说不定哪天在战场上被不只是何方的敌人给干掉,而干掉自己的或许同样是被强行拉来当兵的壮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