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14节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日期:2014-06-07 16:25:59
【更新:第六章——《命运转折》】
自从汴京出走,赵匡胤先向西北,再向东南,然后再回西北,整整闯荡两年,辗转数千里,眼中所见都是饿殍满地,哀鸿遍野,耳中所闻,尽皆生民悲泣,百姓哀号,而最让他震撼的还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怪现象——狗肉贵于人肉。
拿人肉与狗肉比较价格,本来就是一个极不现实的比较法。你想想,这人肉怎么会有价格呢?它又不像猪肉、牛肉、羊肉一样拿来论斤买卖?虽说《水浒传》中到处都是拿人肉做包子馅的黑店,但就是这些黑店也绝不敢公然叫卖人肉馅包子啊!然而,这个极不现实的比较在五代十国时期却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就鲜活地出现在青年赵匡胤的眼前。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绝不是人肉好吃,大家都去买卖人肉,而是老百姓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家里要是有个猪、狗、牛、羊之类的活物,早就杀了宰了填饱肚子了,什么树叶、树皮、野菜等等,能吃的全都吃光,不能吃的也都吃了,吃到最后,吃无可吃,也就只能吃人肉了。
支配着百姓们吃人肉的是最基本的欲望和本能——生存,只要能够活下去,哪怕多活一天,人肉也是可以吃的。
赵匡胤曾经经历过战乱,也见到过难民,他自己也曾经作为难民群体中的一员经历过逃亡,但那时他的年龄还小,对百姓的苦难还缺乏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体会,而今他亲眼见识了这个狗肉贵于人肉的怪象,亲身体会了这个传说中人吃人的社会,其震撼之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当然,这些人肉绝不是像《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那样专门捡了膘肥体壮的过客,下了蒙汗药放倒之后,剁碎了当做包子馅,而是从死人身上剥下来的人肉。这些死人大多是无家可归的难民,饿死了、病死了,就那么倒在路边,无人理会,无人收拾,这些可怜的死人有一个凄惨的名字叫“路倒”,这些路倒就成了供人食用人肉的主要来源。
其实,买卖人肉的双方对这些“肉”的来路是心知肚明,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世道,猪牛羊肉是吃不着的,没人卖,也没有多少人吃得起,尤其是饥肠辘辘,挣扎着死亡线上的难民和百姓,吃得起的只能是这些来路不正的所谓“狗肉”,但大家谁也不肯说破,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中寻求心安理得罢了。
要不是亲自眼见,亲身经历,赵匡胤真的难以想象,这个社会最底层、最贫困的百姓境遇竟是如此之悲惨,人的生命真的如同草芥一般。自己的家庭虽然也不富裕,自己在童年时期虽然也经历了困难,但与这些命运悲惨的人们相比,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一般。
在自己离家出走以前,他绝对想象不到,这个自己以为广阔自由、任我翱翔的世界竟是如此的残酷,如此的令人窒息,很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不啻于人间地狱。
不过,赵匡胤很快又发现,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个世界却像是人间天堂一般。
那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不说,就拿自己前去投靠的王彦超、董宗本两位来说,一个是复州防御使,一个是随州刺史,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干部,虽算不上方面大员、封疆大吏,却也都拿着丰厚的俸禄,坐拥数千亩良田,无不是高宅大院,锦衣玉食,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都相当可观。
生在这样的家庭,当然不用担心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已经解决了第一、第二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追求的是第三层次的社交需求、第四层次的尊重需求和第五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具体表现在主要精力可以放在考虑明天去哪里游猎,后天到何处宴乐就行。
反观赵匡胤自己,虽然跑到江湖上游荡是为了寻找一份实现自己伟大理想抱负的机会,似乎属于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但问题在于,他同时也要花费很大精力在满足第一、第二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上,而且低层次的需求显然要占据他更多的精力。
当然,那些锦衣玉食、兴致高雅的公子哥(比如董遵诲)也会找点事情做,追求一些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读读经史,纵论兵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绝对能够忽悠一大片年轻姑娘排着队上门相亲。
但不论去找什么乐子,关心什么兴趣爱好,有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他们绝不会去关注另外一个群体,一群与他们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的百姓,哪怕这些快要饿晕了的穷光蛋们沿街乞讨,向他们哀求施舍,他们也只会昂起高贵的头颅,露出厌恶的表情,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扬长而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们的死活,与我何干?
日期:2014-06-07 16:31:01
【更新:第六章《命运转折》结束】
最令赵匡胤痛心的是,这种穷富两极分化、世事人情淡漠的现象绝不止一时一地而已,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自己走过的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和豪门的贵族们哪个不是如此这幅模样?更别提那些雄踞一方的节镇大藩、高高在上的皇帝大臣们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