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杀人事件》
第9节

作者: 太和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浑身发软,彻彻底底地茫然——小年看到了关键词——“父母”!

  日期:2015-06-24 17:23:00
  他抬起头,困惑地环视周围的高楼、弄堂、商铺、车辆,如同往常一般的城市夏日景象:老年人晨练回家,买了新鲜的蔬菜;年轻人匆匆行走,约见了外地的客户;店铺的老板忙着照顾自己的生意,无暇其他;车子也一辆接一辆地驶离这条狭窄的马路,一如既往。
  此时的小年感觉自己站在一处空无一人的天台上,赤身裸体。眼前的街景不再,白昼变作黑夜。风冷冷地吹着他的每一寸皮肤,而父母的声音随着冷风清晰地吹向自己的耳畔,回响于脑际之中。他们在不断地喊着:“小年、小年···”
  父母的声音让他变得越发清醒。
  他又一次阅读了刚刚的短信,“若想知道你父母的遭遇,就勿要找警察。”

  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小年变得“理智”起来,他不再慌忙和紧张。
  “两件事情似乎是有关联的?所以才会把自己牵涉进来?”
  “是这个原因吗?”
  “我真想知道?”

  ······他在不断地问着自己。
  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串简短的文字,小年的心情逐渐由不安恐惧变作忐忑焦灼。一种想要知晓却又犹豫不决的情绪慢慢覆盖了充血的大脑,就像这被阴云压抑的城市一样。他的心也开始无端地发痒——等了十五年,居然以这样匪夷所思的方式呈现。
  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认为的“理智”总是夹带着极大的“冲动”。在他人看来,“理智”在这里应该是把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告知警方,为办案提供充分的线索。但他所能表现出的“理智”,就是依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憧憬了太久的事情——调查父母离去的真相。
  仿佛真是一刹之间的事,他暗暗握紧手腕的珠串,不再恍惚和犹疑。
  而黑暗中的那个他,仿佛在小年做出决定的时候,满意地笑了。

  那张狂的笑声从地底传来,也许就在密密麻麻的地铁隧道之中,也许是更深的地方,比如地狱。
  日期:2015-06-25 13:24:00
  第四章:一场有关“神秘”的讲座
  程浩带着面具来到了复旦大学。
  这所沪上第一名校的人文和社科不仅在国内处于顶尖地位,在国际上也闻名遐迩。
  现在已经九月初了,开学在即,学生大多已经返回校园,教师也基本都在学院的办公室处理新学年的教学事务。校园里的气氛非常轻松,面容稚嫩的年轻人有说有笑,似乎整个校园里只有程浩自己轻松不起来。
  程浩首先来到了文博系,关于文物鉴定、断代等工作,这里是绝对的权威。
  在出示了警官证之后,文博系的系主任亲自接待了他。程浩说明来意,但并没将面具的来历如实讲出,而是说警方近期破获一起文物走私案件,这只是其中一件赃物。程浩将面具交给系主任。
  系主任从桌上拿起放大镜,对着面具左看右看,啧啧称奇。

  他说道:“这面具应该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物件了,看上去有少数民族的特征。”他继续讲道,“只是若要判定这面具有哪种少数民族的特征,恐怕还需要些时间来考据。”
  “这么说,这面具真的是个文物?”
  “当然,甚至可以作为某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只是有个问题???”系主任将面具交还给程浩,“这面具曾经进行过几次修理,包括清除锈迹和缺失部分的重新焊接,在边缘可以明显看到焊接的痕迹‘焊接’这种现代技术,其实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依我看,面具最新的维修大概是六十年代进行的。那时候的只顾修缮,而忽视了传统的技法,这是比较可惜的。而通过其他的细节也可以看出,面具似乎在清末也进行过一次维修,技术是古法,所以还算尊重历史和文物的价值。”

  “维修过两次?”
  “应该是不止两次,我能看出来的就有两次,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的话,就需要专业的检测,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断代和其他数据的分析。只不过,这得花不少时间,需要拿到北京的专业机构才能做。”
  程浩一听系主任这么说,便皱了皱眉,问道:“您能不能看出这面具有什么意义所在?”
  “意义所在?”系主任诧异道,“比如什么?”
  “比如说面具是给什么人用的```或者,面具的使用意图等等?”
  “这可不是我能随口说的,我总归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系主任自谦道,“我的能力有限,毕竟我们这里是考古系。而你说的‘内涵’、‘意义’之类的,应该涉及到社会学方面的东西了。不过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蔡宜昌教授,他现在正在礼堂进行讲座,你可以去问问他。他一定可以给你想要知道的东西。”
  “蔡宜昌教授?”
  系主任点点头,并神秘地笑了笑,程浩实在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在谢过系主任之后,程浩走出了文博系的大门,走向位于光华楼的礼堂。
  礼堂门口的讲座通知上面写到,今天的讲座由哈佛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蔡宜昌主讲,  蔡教授在神秘文化领域颇有建树,是国际知名的人类学专家。他的著述颇丰,在业内有很高的盛名,甚至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的顾问。

  看到蔡教授一连串令人晕眩的学术头衔,程浩越来越有底气,他感觉这位华裔教授一定能帮上忙,至少能指明调查的方向。他此时想到,这张青铜面具如果被套在受害者的脸上,必然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否则是讲不通的。而这隐含的意义,无论有什么神秘的缘故,势必又要从面具上去找到原因。
  这一切,都有着神秘文化的精髓。
  日期:2015-06-25 13:25:00
  程浩抓紧装着面具的皮包,突然感受到从内部传来的一股莫名的躁动。
  进入礼堂的时候,讲座正在进行。
  一位看起来大约四十岁上下的儒雅男人站在台子正中的位置,左手握紧一支笔,不时地在空中挥动。他的手势很多,这能帮助台下的人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此时礼堂中挤满了人,很多听众席地而坐,晚来的人只好站在后面,屋子里至少有四五百人。
  “说道原始信仰,就不得不提以下几个核心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世界各个人种、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灵魂观念、死而复生、自然崇拜、巫术禁忌、神话传说。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是一门科学,那就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这点毫无疑问。”蔡教授从容地说道。
  “那宗教又是如何出现的?和原始信仰有没有继承的关系?”一个女学生突然问道。
  “宗教和原始信仰之间的继承关系,这是个好问题。”蔡教授缓缓走向女学生所处的区域,“刚刚我提到了原始信仰,这和宗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宗教观念’,却是很早就有的。比如在中国,原始母系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再到父系社会的部落崇拜和祖先崇拜,这都属于氏族社会的原始信仰,都具备某些‘宗教观念’,但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这些信仰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革新,便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也可以称作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