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历史今读》
第6节

作者: 诗行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共叔段从此就在共邑住下,他的后代子孙就以邑名为姓,都成了共氏。
  所谓的“共叔段”,只是后来的称呼。共,就是共邑的共;叔是弟弟的意思;段,才是他的本名。
  古代排行的称谓,特别是秦朝以前,一般来讲就是:伯、仲、叔、季;也可以称作:孟、仲、叔、季。“伯”或者“孟”是老大,“仲”是老二,下面就是“叔”、“季”。如孔子的哥哥就叫做“孟皮”
  ,而孔子的字是“仲尼”。
  因为诸侯郑国是个三等爵位的伯爵国家,所以它的最高领导也就被称作郑伯。鲁国的历史典籍《春秋》里面认为,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象是一个弟弟,而郑庄公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尽到教育引导弟弟的职责,不象是一位哥哥,他们哥俩儿的事情就好象是两个国君在作战,所以就把这段故事称作“郑伯克段于鄢”。
  日期:2015-01-20 13:53:27
  三
  共叔段溜之大吉之后,接下来倒霉的就是武姜妈妈,虽然她属于自作自受。
  郑庄公对太夫人武姜作了降低待遇的处分,让她离开国都,到城颖(今河南临颍县西北)去住,也算是稍示惩罚,促其反省思过。临别的时候,郑庄公对着武姜妈妈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久之后,郑庄公就对自己发过的誓言有些后悔了。因为武姜毕竟是自己的亲妈妈,母子连心,过了一段时间不见,寝食难安,还是挺想念的,这是其一;其二呢,放逐自己的母亲,这在天下人民特别是郑国人民面前,以及各国诸侯与周天子面前,也不好交代,并且容易给反对派找到攻击他的借口。但是誓言已经发过,没有办法改变,郑庄公只好自己暗地烦闷、独自闹心了。

  郑国的大夫颖考叔——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后面还有他的故事——当时正在颖谷(今河南登封县西南)担任镇守郑国边界的官员,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心血来潮,灵机突发,有意帮助郑庄公解决这一千年不遇的难题,发挥发挥自己杰出超常的聪明才智,于是就借口献给郑庄公一些东西,去进见郑庄公。
  边关大臣前来探望,郑庄公也乐得会见,随后就留下他吃饭,赏给他一些酒食。
  颖考叔吃饭的时候,把肉放到了一旁。郑庄公感到奇怪,就询问他说:“你一个做大夫的,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薪水待遇也不算低,怎么就这么小气?连一块肉也舍不得吃,还要留起来?虽然艰苦朴素值得提倡,可是现在国家比较富裕,还不至于窘迫吝啬到这种程度吧!”

  颖考叔认认真真地回答说:“大王有所不知,我的母亲还健在,我能够得到的食物她都已经品尝过了,就是没有品尝过国君赏赐的肉汤,请让我把肉带回去做成肉汤来孝敬我的母亲。”
  郑庄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只是你有母亲可以孝敬,我却偏偏没有!”
  颖考叔故意惊讶地问道:“太夫人不是还健在吗?您怎么能说出这样大不敬的话来呢?”
  郑庄公接着就把“不到黄泉、不再相见”的誓言告诉了他,并且还说起了自己非常后悔、可是没法补救的话。

  正中下怀,颖考叔这一下来劲了,他献计说:“大王不必忧虑,这件事情很容易办得到啊!如果掘地一直掘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再在下面挖通一条隧道,母子二人在隧道里面见面,那么谁又会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
  惊奇而且神奇,郑庄公一听这话说得挺有道理,就高兴起来了:看来颖考叔那脑袋瓜还真不是白给,今天算是遇见高人了。郑庄公随后就接受了颖考叔的建议,乐得自欺欺人一番——毕竟亲情以及利害关系重要,别的暂且放下——急忙派人掘地挖隧道,好与母亲相见。
  国君一道令下,“剩纸”(圣旨)不是“废纸”,谁人他敢不听?千百号人马嘈嘈杂杂一起动手,几阵乱忙,三下五去二,没过多少时日隧道就给挖掘好了, 随后就是母子相会。
  郑庄公进入隧道见到母亲之后,心情舒畅,赋诗说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太夫人武姜出了隧道之后,也是心情舒畅,赋诗说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于是母子二人皆大欢喜,更比从前亲密——说实在的,母子二人从前并不怎么亲密。
  日期:2015-01-21 14:50:53

  第二章:卫国州吁之乱
  一
  共叔段出奔到卫国之后,那是安静了许多,但是他的儿子公孙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借助卫国的军队前来攻打郑国,一度占领了郑国的东北边邑廪延。
  边境告急,刻不容缓,于是郑庄公就联合周王室与北虢的军队,攻打卫国的南部边境。
  这个时候,郑庄公担任着东周王室的总理大臣(卿士),有着职位上的便利,他喜欢搞个军事联合,以优势兵力来压倒敌人,这样容易取得胜利,况且节省钱粮,减少伤亡,损失较少而获利较多。
  公孙,在当时并不是正式的姓氏,而是一种称谓。诸侯国的国君被称为公,如鲁庄公、晋文公、齐桓公等等,国君的家庭就是公室,国君的儿子就是公子,国君的孙子就是公孙。共叔段是郑武公的的儿子,他的儿子滑是郑武公的孙子,所以被称为公孙滑。
  郑庄公二十三年的冬季,再次出兵攻打卫国,讨伐他的侄子公孙滑的叛乱。

  公孙滑战败之后,就在卫国安居乐业,此后再无别话。  
  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二人相续在东周王室担任周平王的卿士,由于郑国国力的逐渐强大,周平王担心这样下去会导致郑庄公在周王室专权,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趁着郑国内乱,郑庄公分心不能专注周王室事务的时候,暗中把一部分朝政托付给了北虢的国君虢公忌父。
  郑庄公知道了这种情况之后,对周平王很不满意,自然就去责问他。
  周平王解释说:“没有这回事啊,都是别人瞎说!”
  可是郑庄公并不是个三岁、五岁的小孩子,老早就从幼儿园毕过业了,哪能那么容易糊弄,接着两人就开始闹起憋气来了。

  自从东周迁都以来,周王室的地位已是大大地降低了。由于周平王宜臼得到君位的名不正、言不顺,除了晋国、郑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他支持以外,东方大部分诸侯国家都不怎么承认他的天子之位,更不要说什么进粮纳贡了。现在连一个三等诸侯、二流诸侯国家都敢和自己叫板,周平王那可是气啊!想想也是无奈,足够作心的。虽然自己通过多年努力,苦心经营,努力与周围各诸侯国联络关系,千辛万苦,万苦千辛,好不容易才把以前的宿敌北虢给拉拢过来,可是周王室毕竟势力单薄,还需要有郑国的支持,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援助什么的,就目前而言,站稳脚跟仍然还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彻底翻脸,否则,麻烦就要大了。

  为了缓和周王室与诸侯郑国之间日益紧张起来的关系,取得互相合作,互信互利,于是就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不如周、郑互换质子--周天子与郑庄公互相派自己的儿子到对方那里去做人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