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共公见到宋襄公未做霸主,先已霸道,心理很不服气,回去之后就改变主意,不肯顺从宋国。宋襄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恼怒,到了秋季,派军队讨伐包围了曹国。
公子目夷向宋襄公进言说:“周文王听到崇国国君的德行不好就去攻打他,打了一个月的仗,崇国没有投降。周文王就退兵回国,修明政治,教化人民,然后再去攻打。大军扎下营寨,崇国就投降了。《诗》上说:‘在妻子面前作出榜样,以此作为兄弟们的表率,来治理邦国家园。’现在大王的德行恐怕还要有所欠缺,却来攻打别人的国家,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为何不暂且撤军回去反省一下自己的德行?等到德行无缺的时候再来讨伐别人。”
宋襄公子兹甫凭借自己的意图来会合诸侯,想要做诸侯各国的盟主,很多国家都不听从。
鲁国的大夫臧文仲听到这种情形,就发表国际言论,批评说:“自己愿意服从别人可以,要使别人服从自己单方面的意愿,很少能够成功。”
这话说得比较委婉。实际上,要使别的国家服从自己单方面的意愿,若非以强大的武力相胁迫,那是绝对成功不了的;即使是以强大的武力相胁迫,也只能取得暂时的成功,那还是长久不了的。
日期:2015-02-07 15:28:26
二
宋襄公十二年的春天,即公元前639年,宋国、齐国、楚国在鹿上(今安徽阜阳县南)进行会盟,宋襄公向楚国提出要求,想让当时已经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奉自己为盟主,楚国人答应了。
国相公子目夷劝阻说:“我们小国争当盟主,会惹祸。宋国会因此而灭亡吗?失败得晚一些,也算是幸运了。”
宋襄公没有接受公子目夷的意见。他认为只要有外表的德行,巧妙地运用政治手段就可以了,然而他不知道,巧妙地运用政治手段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的。
这一年的秋天,楚成王、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等国诸侯与宋襄公在盂邑(今河南睢县西北)会盟。楚国强大,是个一流的大国,其它国家害怕楚国,主要是看着楚国的面子来的,宋国只是一个国力一般、规模中等的国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威望可恃。
宋襄公错误地以为是自己在外交上的胜利,又因为是在自己的国家里面开会,自以为高枕无忧。
公子目夷说道:“灾祸就要出现在这里吗?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的国家怎么可能忍受!”
接着宋襄公就想主持大会,自己做盟主,可是人家楚国人不干,于是就不免争执起来。
宋襄公原以为楚国虽然是个一流大国,不过偏居南方,是个蛮夷之邦,没有教化,怎么可能想做盟主,盟主是北方中原诸侯国家的事情;再说楚成王平常崇尚宋襄公的品德,见面总是对他毕恭毕敬,要说楚成王想做盟主,那可是天大的笑话!宋襄公因此心中并无戒意。如今楚国突然发难,宋襄公毫无准备,不觉大惊失色,一时手足无措,就慌了心神。
宋国本来就没有过硬的军事实力,凭什么来领袖群雄称霸天下?诸侯各国的领导人对宋襄公不自量力的行为大开眼界,不免是好奇而又好笑。楚国人见到宋襄公头脑愚蠢,是个井底之蛙,接着就囚禁了宋襄公,随后派兵前来攻打宋国。
到了冬天,诸侯各国又在薄邑(今山东曹县南)会盟。楚成王见到宋襄公志大才疏,头脑迂腐,没有什么用处,同时又有一些与宋国关系比较好的诸侯国家为宋襄公求情,就乐得做个人情,把宋襄公给放了。
这一下子,公子目夷对宋襄公就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不禁担忧地说道:“灾祸还没有完结,国君还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训。”
宋襄公十三年的鲁历三月,即公元前638年,郑文公到楚国去拜见楚成王,宋襄公因此恼恨郑文公。
到了夏天,宋国出兵攻打郑国,公子目夷忧虑地说:“看来灾祸就要出现在这里了。”
这一年的秋天,楚国发兵攻打宋国,解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三军总司令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抛弃我们商朝的子孙已经很久了,现在想要复兴它,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
宋襄公自以为自己英明神武,那里肯接受别人的意见。
接下来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宋襄公是这次战争的主角,不过是一个蹩脚的主角,一个丑角而已。
这一年冬季的十一月一日,宋襄公的军队与楚成王的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附近遭遇。
宋、楚两军各自集结,隔河相望。说不尽人马纵横,刀枪林立,战车驰骋,旌旗蔽日,一片准备厮杀的景象。
楚国的军队人数众多,队伍庞大,久经战阵,素来剽悍,不免藐视宋军,开始渡河。
楚国的军队还没有渡过泓水,宋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大司马公孙固瞧见楚军骄傲托大,时机大好,急忙对宋襄公说道:“他们的人多,我们的人少,现在趁着他们正在渡河的时候,赶快攻击他们。”
宋襄公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思想工作做得很好,勇不可挡,坚不可摧,而楚国不过是个蛮夷之邦,军队没有教化,将士没有理想,不足为虑,就没有怎么理会大司马公孙固的话。
说实在的,当楚军渡河的时候,用弓箭射击楚军,或许可以打击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这样做,虽然不见得能够打败楚军,却也不会输得太惨。若是下河与楚军作战,肯定打不过他们,因为都成了半渡,而楚军是南方人,熟知水性,处在优势,宋军是北方人,水性好的人不多,处于劣势。可见兵法上所说的“军半渡而击”的话,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巧妙地运用,是不可以生搬硬套的。
等到楚国的军队已经渡过河还没有列阵的时候,大司马公孙固心中焦急起来,又对宋襄公说道:“现在是打败他们的最后有利时机,不可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赶快进攻。”
宋襄公这人倒是挺大方,好像胜券在握,要给敌人留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似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地说道:“等到他们列好阵再战。”
宋襄公虽然很蠢,却也是有过以少胜多的经验的。那次护送齐国的太子姜昭回国继位,宋国也不过是只带了曹、卫、邾三个小国的人马,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堂堂霸主、一流大国齐国的军队,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四处狂奔,何况现在不过是对付一个并非霸主的一流大国楚国呢?
宋襄公胸有成竹,他要重温往日的辉煌,他在等待着奇迹。
然而奇迹只光顾条件足备的人,条件不备的人从来没有奇迹,幸运之神把盲目自大的宋襄公抛得老远、老远。
宋国那次之所以能够打败齐国,实在是由于齐国内部的混乱。齐国四公子的军队是四个主子、四条心,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没有凝聚力,没有统一的指挥;而齐国国内还有一只支持太子姜昭的军队,以及不少支持太子姜昭的大夫。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