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4-24 13:48:42
真正短兵相接,武侠小说中什么降龙掌、伏虎拳、一指禅、二指禅、鸳鸯腿均不好用,有家伙最好用。不等你扯开架子,人家武器招呼过来了。双方扭打成一团,陈元康争刀,怎奈兰京力气大,玩笔杆子的怎么比得过玩大勺的。兰京一刀捅去,正中陈元康小腹,肠子流了出来。纥奚舍乐和王纮空手与手执利刃的刺客搏斗,纥奚舍乐丧命,王纮身负重伤,犹在奋战。
千钧一发之际,杨愔和崔季舒选择了逃跑。杨愔和崔季舒虽然都是儒士,但是杨愔的一生历尽艰难,经历过韩陵山大战,每战当先,令士人大为感叹,赞为“仁者必勇”。打仗冲锋在前的杨愔非但不上前助拳,反而撒丫子往门外跑,惊慌失措地跑丢一只靴子。崔季舒和高澄是狼友,交情莫逆,熟悉殿内的格局设计,溜进厕所藏了起来。生死关头见真交,妹夫和狼友都跑了,反倒年龄比高澄大十四岁的陈元康以身悍卫。
两位侍卫头子不能跑,侍卫就是保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保安逃跑,太没职业道德。武侠小说里侍卫都是武林高手,其实不然,没那么多高手。反正纥奚舍乐和王纮未表现出侍卫头领的风采,一死一伤。
殿内六个人,两人逃跑,两人受重伤,一人丧命,另外一人缩在床底。七名刺客搬开大床,面对明晃晃的利刃,高澄懊悔,怎么能愚蠢到把侍卫安排去府外呢。后悔晚啦,刺客们一拥齐上,乱刃杀死高澄。
南北朝又一个大帅哥死掉,死得不值,命丧一伙奴才的刀下,时年二十九岁。再过些时日,此人有注定成为一代君王。
东柏堂事件是一起偶然事件么?阴谋论者决不会认同,因为其中疑点太多太多。大家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此事件带头的刺客以及最大的受益者身上。
日期:2011-04-26 22:21:22
我们先看完故事的结局。首先,厨房里的厨师们最先得到消息,大小伙计们在厨房主管薛丰洛的带领下拿着烧火的木头等家伙把兰京等人抓获。可能与此同时,侍卫们也纷纷回到府里帮忙。接着,一个重要的人物登台亮相,高澄的二弟太原公高洋。
高洋从城东的双堂飞速赶到,处变不惊,神色平静,叛乱事件处理得干净利落,将七个人一刀刀切成肉块,脑袋漆成尿壶。人们感到惊讶的是高洋接下来的举动,高洋告诫在场所有人,忘掉刚才发生的一切,大将军活得好好的。
东柏堂喧哗的声音响遍四邻,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宫廷人员、王公大臣纷纷赶来询问,高洋缓缓来到众人面前,淡淡道:“奴才们造反,大将军受伤,并无大碍。”
冷静、老道,这是聪明人稳定局面的作法。而年仅19岁的高洋此前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流鼻涕的大呆瓜。史书对此有过记载,高洋流鼻涕,三弟高浚看不过眼,经常训斥高洋身边的侍从:“为何不给二哥擦鼻涕!”
一个流鼻涕的大呆瓜瞬间变成老谋深算的政客不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么。众所周知,高洋是高澄死亡最大受益者,继承了高氏家族的一切,最终当上皇帝。我们将此案的疑点一一罗列,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有利于还原历史的蛛丝马迹。当然,这段历史相隔今天一千五百多年,非常之遥远,况且此案已有定论,我们只能试着做一番推敲。
疑点一,兰京的身份。兰京有两个名字,另一个名字叫做兰固成。《资治通鉴》、《北齐书》和《北史》均称兰京是梁朝名将兰钦之子。此事似乎板上钉钉,但是《梁书》兰钦传未提及兰钦有这么一个流落北方的儿子。如果确有此事的话,岂不哄动江南,怎么能不记上一笔呢。
日期:2011-04-26 22:29:33
疑点二,兰京的五个同谋。倘若说兰京的刺杀行动缘于高澄不批准其南归,且遭毒打一顿存心报复,又无意中窃听到高澄扬言杀他的话,出于保命才行凶杀人。那么怎么会有五个同谋。这五个同谋既未被高澄打过,也不存在南归的问题,更没有受到生命威胁。他们会置身家性命不顾去帮助一个伙伴吗?也许会有一两个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人,一下子出现五个视死如归的人不合乎常理。
疑点三,高洋的处理。如果想查清事情的真相只需审讯案犯即可水落石出,可高洋第一时间处死他们。有一点需注意,这个案子高洋审过,只得出一条线索,兰京供出另外一个同谋阿改,这个阿改竟然是高洋的贴身带刀侍卫。
疑点三,兰京的供词。《北齐书》和《北史》略有出入,北齐书称阿改和兰京是同事,北史则说是兄弟。兰京供称,他和阿改密谋,这边动手杀高澄,阿改若听到东斋的喊叫声就拔刀杀高洋。遗憾的是高洋这一天不在府里,去了城东双堂。
疑点四,高洋不在府里的理由据《北齐书》载因为孝静皇帝立太子,高洋进宫上奏章祝贺,事后去了双堂。但据《北史》载孝静皇帝立太子是高澄死后的事情。
疑点五,面对突发事件,高洋赶到的速度非常之快,应对措施从容冷静。
疑点六,事发几天前,崔季舒无缘无故在北宫门外当着权贵的面朗读鲍照的诗: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声音凄切,泪流满面,大家觉得莫名其妙。高欢第七子高涣事发当日的表现更令人奇怪。17岁的高涣正在西学,听说东柏堂有喊叫声,大惊失色说了一句匪夷所思极准确的预言:“大兄必遭难矣!”弯弓搭箭奔向东柏堂。
日期:2011-04-27 15:57:09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像高涣和崔季舒等人已经预感到高澄身隐危机中,他们事前必然听到一些风声。刺客们决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从他们轻松对抗纥奚舍乐、王纮和陈元康的反抗来看,决非一般的奴才。
那么,幕后的主使人是谁呢?这要看谁希望高澄死。
最希望高澄死的人莫过于被高澄骂做“狗脚朕”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和保皇派。“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元善见吟这首诗的目的即希望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保卫皇帝。元善见得知高澄死讯后难掩兴奋心情偷偷对身边的人说:“大将军今死,似是天意,从此大权归于皇家。”六名刺客中有没有保皇派的人呢?琅邪公主元玉仪是否保皇派施的美人计呢?如果元玉仪是间谍的话,她推荐的厨师自然会顺利进入王府。当然,我们从元善见皇帝的话里不难看出他并不知道内情。但是,谁又能保证元善见皇帝不说谎,保皇派未参与此事呢。
高澄亲近汉人,以法治国、严法肃贪实际上断绝鲜卑贵族敛财之路。鲜卑权贵们内心深处对高澄恨之入骨。侯景造反大致顺应了鲜卑贵族的民意。以侯景为代表的鲜卑贵族们也希望高澄死,尤其侯景。儿子们被高澄阉割后仇恨心更加强烈。谁能排除他不会与鲜卑贵族勾结往王府里塞厨师呢。
当然,我们不应该遗漏最大的嫌犯高洋,阿改是他的贴身侍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