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十八年——中日海战、宫廷权斗、政府改革、群体事件》
第4节

作者: 黄家理炮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起义军的口号是:逐灭洋倭,尽灭权贵!“洋”,指的就是洋人,“倭”就是日本人了,可见朝鲜人民对日本人也没什么好印象。权贵就不用解释了,大家也见过。打权贵,听到这个口号你们很兴奋吧,小样儿。
  总结一下,这不是一支抄起家伙就上的起义队伍,而是一支有着明确的价值观指导和精神信仰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战斗力是很强的。朝鲜中央政府派出家底去镇压,结果不出人意料:还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占领了全州,逼近首尔(汉城)。国王这时候才急了,按照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他应该向宗主国清国求援,请求清军入朝帮助镇压起义。

  但朝鲜国王比较犹豫。这么多年朝鲜虽然一直夹在清国和日本之间,但夹心饼干也有它的生存之道。朝鲜就已经摸索出一套双面讨好,左右逢源的艺术。这边恭维一下清国要点赏赐,那边勾搭下日本暗中做个生意捞点好处。如果请求清军来到朝鲜平叛,请爷容易送爷难不说,日本人那边也不好交代。
  袁世凯大人出面了,他极力鼓动朝鲜国王向清国借兵,不仅是鼓动,简直是施压。于是朝鲜国王慌忙向帝国求援,请求“上国立派天兵”(原语)。
  求援国书立即由袁世凯转发给了他的主管领导。朝廷接到这个请求乐了,因为这是维护“***上国”面子的绝好机会。只要是对付老百姓和农民起义军,***的军队一向可以所向披靡,不仅可以威慑清国,还能声震亚洲,所以,这是一个扬眉吐气的好机会。
  但冷静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还要顾忌日本人。
  日期:2012-10-13 19:47:24

  虽然袁世凯那次果断攻打王宫平息了政变,再次维护了大清国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但是,清国外交部门在接下来和日本的善后谈判中却吃了亏,当时清国只想早点息事宁人,就和日本签署了一项协议(清日《天津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将来朝鲜还发生动乱(一定会的),两位大哥动手之前都要互相通告一声,免得影响清日交好。也就是说:从那以后应对朝鲜动乱,清日任何一方都没有单方面出兵的权力。

  大家可以看出来,狡猾的日本人虽然军事上被老袁压制,但在外交上却占了很大便宜,通过这个条约又在实际上废止了清国对朝鲜的宗主权,把朝鲜推向了两国“共管”的境地,日本人在清国的专属权力中成功地插上了一腿。
  袁世凯的那位大领导犯难了。不派兵吧,朝廷一向是把面子看得很重的,而且作为保护属国的***上国,当他们的国王把求援书送到你面前的时候,你不出兵,就没有一个大哥的样子。但如果派兵吧,又很可能与日本造成纠纷,因为在清国出兵的同时日本也很可能出兵,清日两国军队同时出现在朝鲜的领土上,擦枪走火的事情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领导指示袁世凯首先去摸一摸日本人的态度。
  于是袁世凯去了日本驻首尔大使馆,向日本大使了解情况。日本大使拍着肩膀告诉袁:你看我们日本的商人已经被东学党人烧杀抢掠太多了(这是事实),我们只想有一个和平的经商环境,多赚点钱,请贵国尽早派兵平息叛乱吧!
  接下来的一幕我们比较熟悉了,它在很多书里都得到过描述:袁世凯然后给国内领导发了封电报,极力主张出兵。并说明日本大使杉村浚是他的哥们,日本只看重经济利益,即使我们出兵,日本也是不会派兵的(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意,重在商民,似无他意)。发电报的时间是1894年6月2日。
  再然后,按照这些书里的叙述,袁世凯就这样轻易“上了日本人的大当”。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人关心的并不只是商民,而是如何发动清日甲午战争。为了强调一下袁世凯这次上当受骗的情况,这些书中一般还会列举一下袁世凯的生活作风问题,比如经常和朝鲜的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出入声色场所,笙歌夜夜,以致于智力下降等等。

  但问题就是出在这里,这些书籍一般只会注意宏大叙事,只要场面够大,长句子够多,“深远的意义”、“重大的影响”出现得够频繁即可,却忘了我们的历史主人公也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和我们没什么两样,也要面对生活的各种纠结,人生的各种困境,也是一个吃三碗饭就要饱,饱了也要打嗝的人。
  而我们在观察历史的时候,经常缺乏的是 “体制内思维”,对于一个封建体制内的人物,我们经常把握不准,不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
  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体制内思维。
  这不是一种为了集体(朝廷、国家等等)的思维。
  也不是一种为了个人的思维。

  而是一种在为了集体的口号掩盖下为了个人的思维——表面为集体,实际为个人。但这也只是一般官吏的想法。对于身处中高位的封建官员,他们的想法还要更高级一点,那就是:公私两便。
  因为他们知道,天下为公,没人愿意去干;完全为私,也干不长久。而朝廷的体制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它不像有些完善的体制,公就是公,私就是私,朝廷的体制公私是混在一起的,公里面可以夹带一点私,私里面也可以混淆一点公。正是因为这样,帝国对于一个官员的评价常常是把道德和能力混在一起,只要他亲民,有事总在一线,不怎么贪,不乱搞男女关系,就是好官,如果还能成天对贪官污吏黑着个脸,为民做几回主,那简直就是青天——杰出代表就是包青天包大人。至于这个高官的能力问题,反而让人忽视了。

  也就是说,对于封建朝廷体制内的人物,特别是高层人物,只有“合众人之公以成一己之私”的思维,才是最高明的思维。
  袁世凯的考虑就是一种公私两便的想法。
  日期:2012-10-14 11:55:01
  在说到袁世凯的考虑之前,我们要来了解一下袁世凯大人究竟有没有上日本人的当。
  我的答案是:没有——准确地说是上了当,但小袁同学心里清楚。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一切的事情很可能都是袁世凯“主动上当”。

  作为大哥级的滑头人物,我相信,袁世凯是不会那么轻易就上了日本人的当的。日本人的把戏也骗不了他,日本人的真正用意,他不可能没察。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这个人的特点是一般只有他骗别人,基本没有别人来骗他的。更何况他还有一支神秘的情报队伍。
  在朝鲜的10多年期间,袁世凯结交了各式各样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本土外来,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大家都是朋友。比如现在人在朝鲜后来出任英国驻北京大使的英国人朱尔典,更重要的是,袁世凯的朋友里还一群有特色的朝鲜人。他们是:分布在首尔以及其他城市的市井流氓,泼皮无赖。
  在十几年期间,袁世凯成功地将这些人笼络到麾下。当帝国的官员都自命清高不屑和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袁世凯却优待他们,真正做到了跟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下基层最多也最有诚意的人,而袁世凯也有他的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帮忙收集情报。
  《潜伏》里的谢若林说:真正有用的情报,就出现在街头巷尾之间。袁世凯也相信这一点,每一个流氓混混都是能为他提供日本人情报的眼线。我们应该还记得袁世凯上一次冲进王宫平息政变的故事,在日本人和开化党发动政变之前,他们的计谋是先设一个鸿门宴,以庆祝首尔邮政局落成为借口,邀请袁世凯和朝鲜事大党人前去参加晚宴,然后就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发难,抓人的抓人,杀人的杀人,企图将事大党和支持他们的袁世凯的力量一网打尽,袁世凯正要动身时,他接到了流氓朋友给他的警告,于是他不去了,派了自己的一个手下作为代表。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当晚有10来个事大党人被杀死,而袁世凯成功躲过一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