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十八年——中日海战、宫廷权斗、政府改革、群体事件》
第3节作者:
黄家理炮 野心
因为这一切不是他想要的,准确地说他想要的不止这些。
在朝鲜期间,袁世凯不停向主管他的国内领导打报告,要求回到清国温暖的怀抱,但没人理他。
没理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袁世凯的工作业绩实在太突出了。他能搞定日本人,就让他继续搞定。一来二往,袁世凯相信: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注意这句话),他就可以在朝鲜养老了——领导赏识你,没有办法啊。
前几年我曾在一个自称职场大师的讲座里听到这样一个观点,当时觉得很新鲜:如果你是某个部门或者某项业务的领导,工作不能做得太出色,否则你的上级就会认为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来替代你,你也就很难有再升迁的机会。
当然,这位“大师”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他只看到了表面和眼前,所以显得比较小家子气。他一定还不知道有另外一种观点:做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
既然你都是什么方面的领导了,就别老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生怕别人割了你几垄麦子。事实上当领导的不光要能力突出,扎实肯干,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放手和放权,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您很快就是袁大人的知音了。
袁世凯的苦恼正是来源于这个。由于国内方面迟迟不找人来替换他,他就只能永远呆在朝鲜的职位上。
如果主管袁世凯的这位领导的记忆能力足够好,他一定能够想起袁世凯还是哪年被派到朝鲜的——那是在遥远的13年前。13年!那时候的袁世凯还只有一个老婆,他满腔热血,剑在匣中鸣,他以为去朝鲜只是去打一架,顺便观个光旅个游,很快就会回来,没想到却是一张十几年的单程车票。
我爱这个地方吗?不爱。我想念家乡吗?想念。我能回到国内吗?不能。
我已经35岁了,我已经在这个穷乡僻壤服务了13年,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我在朝鲜事业还是官职,它们都已经达到了顶峰,朝鲜国王是不会把他的王位让给我的。在这里我是老大,但是回到清国,我连上朝的资格都还没有!更别说有机会去跟皇帝say hi say goodbye。作为一个中年胖子,我的事业曾经辉煌过,但那是多么遥远的曾经,现在它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我需要新的舞台,我需要人生和事业的突围。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秘密,其实你们都不知道,我的兴趣爱好不是通商,也不是通奸,而是——带兵。去带真正的兵!
除了想继续升官,袁世凯急切希望回到国内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
日期:2012-10-12 23:18:46
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清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起来了,加上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清法战争中清国取得了军事实际胜利,此后朝廷也一改鸦片战争以来的懦弱之风,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和外交攻势,在国际上重振声望。这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不久(1865),德国也刚完成完全的统一(1871),全世界都在炒作“清国威胁论”,西方报纸甚至认为当时世界真正的强国只有4个——英法俄和大清帝国。
但是十几年来,袁世凯已经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在表面的繁荣和强大之下,清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内忧当然是朝政的腐败,而从外患来说,头一个威胁就是日本。他已经跟日本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没有人能像他那样能深切地感受到日本这个好邻居的阴森与可怕。
很显然,未来的大清国需要一个有铁腕手段的军政人物,需要一种尚武之风,一种血性精神。
这就是袁世凯当年放弃科举的理由,当时他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而现在,袁世凯的感受更加强烈了。
有些鸟儿毕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翼太丰满了,袁世凯虽然并不知道安迪说过的这句话,但在他看来,他似乎就是那个人,那个拯救未来大清国的人。为了实现理想,他必须先回到国内,成为一个掌管兵权的真正的军事将领!
袁世凯最开始的办法就是——请示。他不停向那位主管他的领导请示报告,请求调回国。各种理由,各种长度,锲而不舍,对于连一个乡试都没有考过,好歹能把字写工整的袁世凯来说,这实在是很痛苦。
1888年,袁世凯又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报告,要求离任回国,再一次遭到无情的拒绝。从这之后,他似乎已经绝望了。不再写报告,也不在吵闹,安心地在朝鲜住了下来,找了3位小三(姨太太),喝酒戏花,偶尔写个诗或者家书日记什么的,记录一下失落的心情。在一个个下着雨的早晨,袁世凯大人驻足低矮窗前,遥望帝国的方向,他想回国——可是他回不去。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文字里……”——@曲婉婷 《我的歌声里》。
袁世凯已经绝望了吗?不是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亮出自己的獠牙,经常亮出的,那不是獠牙,只是颗门牙。袁世凯深深地知道这一点。他相信机会总是会有的,而这个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不能老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机会来临之前,要有恒心去等待;机会来临之时,更要有实力去抓取。
是的,时间就是牛人最好的朋友。只要平心静气,忍耐等待,上天是总有一天会眷顾到你的。那天,愿望就会实现,幸福也会到来。而在那橄榄枝落下来之前,你必须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打点好自己的行装,磨炼好自己的獠牙——亮出来就要反光!
所以,在我看来,当袁世凯不再为回国而写报告时,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争取的方式,一种不再依靠别人而依靠自己的方式,一种不疾而速的方式。在等待机会的同时,他开始了自我充电,广交朋友(后有证明),学习西方军事知识,帮助朝鲜国王练兵,总之,一切都在为他的理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军政人物而准备。他没有首先让自己乱了阵脚,他过着简单而明快的日子,他相信他终究会抓住那个最后的机会!
1894新年刚过,袁世凯的机会就来了。
日期:2012-10-13 19:40:58
第二章:最后的机会
东学党
跟前几次一样,这次又是因为朝鲜内乱(喂,你们打架的能不能消停点啊),不过,如果跟前几次完全一样,那袁世凯同学也就没有机会回国了,内乱他一个人搞定而已。原因是:发生在朝鲜的这次内乱得比较水平——是一场农民起义。
在历史上,朝鲜的这支起义队伍被称作“东学党”。东学,也就是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儒道释三学。而起义军祭起“东学”的大旗,是要跟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学”对抗,用一句我们熟悉的话来说,就是要“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国的国门被打开了,西方的传教士也来了,而其中的一部分传教士偷渡鸭绿江,进入朝鲜秘密传教。在过去的书中,当我们说到传教士的危害,总是会讲传教士如何作恶多端,野蛮无理等等,其实传教行为引发众怒的是另外一个原因。
当时加入教会的,有很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甚至是有犯罪及记录的不法之徒,无论是官是民大伙对这些人都是比较痛恨的,但当时传教很不容易,只要有人愿意加入,教会都是拍着巴掌欢迎的,从来不会搞个资格审查,问问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所以流氓地痞们轻易地加入教会,而他们只不过是想寻找教会作为靠山,好更加为非作歹,欺压普通百姓,因为教会势力很大,官府也不敢捉拿。这种情况几年后将在清国引发义和团运动,而在朝鲜,他们提前一步爆发起义了。
就这样,为了反对西化,反对教会,他们祭起了东学,取名东学道,信徒就叫东学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