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十八年——中日海战、宫廷权斗、政府改革、群体事件》
第2节

作者: 黄家理炮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工作不满一年正浑身是劲的袁世凯跟着吴长庆进入朝鲜了。吴长庆带来了3个营的兵力,一进入朝鲜,吴长庆就把其中一个营的兵力临时交给了袁世凯,命令袁世凯带着士兵往前冲。实事求是地说,吴长庆的意思不是让袁世凯去送死,而是有意让他建功立业,将来好升官。
  袁世凯当然也能理解吴长庆的良苦用心。第一次带领一个营的兵力,他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比吃了高丽参还要兴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勇猛无常,我冲我砍,展现他真正的实力,他也将以实际行动,令吴长庆都感受他的可怕,而这一切也将奠定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袁世凯,你放弃了科举,投笔从戎;你不在国内好好呆着,却跑到朝鲜来思密达,这正是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只要一心一意,从不放弃,总有一天,你会有资格向人们说见证奇迹!来吧,袁世凯!需要你的时候已经到了,你必须挥舞你的战刀,雪亮你的獠牙,来证明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命运之神还在考验着你!
  日期:2012-10-12 20:36:35
  礼物

  袁世凯回报给吴长庆的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当时清国军队镇压农民起义有两把刷子,但纪律一直不怎么好(军队腐败问题后述)。对于**来的军队,当时朝鲜的百姓是夹道欢迎,热情款待“王师”,有用石锅拌饭的,有做一碗冷面的,也有送几个煮鸡蛋的。但清兵们的表现实在值得《疯狂的石头》里的道哥问一声:什么素质啊?
  他们吃完后,大摇大摆地侵入平常百姓家,抢走财物加强奸妇女,令吴长庆无比地头疼。
  袁世凯认为打仗之前必须整顿纪律。于是他向吴长庆报告:大帅,我已经处罚了几名带头闹事的士兵,请您前往视察。
  吴长庆赞许地朝袁世凯点点头,觉得袁世凯还是有作为一个将领的天才。为了好好地训斥这些闹事的士兵,吴长庆边走边打好了腹稿,准备发表一篇既措辞严厉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训话,让这些士兵做出深刻检查,以维护军纪。

  他跟着袁世凯来到关押的地点, 门推开,吴长庆的笑容凝固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训话没已经有必要了。
  因为死人是听不见的。
  只见黑屋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7颗人头。
  原来袁世凯要吴长庆来看的不是活人,而是人头。在抓住这些闹事士兵后,他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报告(这是惯例),就自作主张先把他们全砍头了。而袁世凯杀的并不是自己那个营的士兵,而是另外两个营的人。
  吴长庆突然感到一种不寒而栗,呆在那里足足十分钟。所谓杀鸡骇猴、杀人立威这种事他也懂,但一口气切瓜砍菜砍下7颗战友的人头,并且还没闹出乱子,足见他的不简单啊。
  其实吴长庆不知道的是,早在出国之前,袁世凯就向周围人抱怨:吴叔身为军中主帅,却只会一贯温文尔雅像个书生,满足于“儒将”之名,不敢杀人,也不敢以杀止杀,你们有什么打算,反正我是准备从朝鲜回来之后,就要离开这里了!

  吴长庆最终没有说什么,而袁世凯经此一杀,在军中威望立升。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他表现了身先士卒的特质,以亡命之徒的打法冲在队伍的前面,而士兵们也跟着他全力向前冲锋,格杀敌人。最后在吴长庆的大军增援下,袁军平息了朝鲜宫廷政变,政变的国王父亲被擒拿送往天津,朝鲜国王重新掌权,日本人和开化党的领袖被赶出首尔,吴长庆的军队留驻朝鲜,清国仍然保持着对朝鲜宗主国的地位。

  吴长庆连夜向朝廷写奏章保举袁世凯,这样,23岁的袁世凯升官了,成了清国正五品的“同知”——也就是副市级官员,年薪80两,正式成为驻朝清军一个营的长官。
  后来,吴长庆奉调回国时,他并没有把袁世凯带回国,他知道自己留不住袁世凯,也不想再把袁世凯带在身边,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人物,不如留他在朝鲜震慑日本人和开化党的小动作。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袁世凯绝对是这份工作的最佳人选。
  日期:2012-10-12 20:48:42
  过了两年,宫廷政变又一次来了,这次驻首尔日军趁乱打进了朝鲜王宫,诛杀事大党大臣,软禁国王,宣布朝鲜“独立”。

  朝鲜“独立”,不仅意味着实际上废除了对清国藩属国的地位,停止向清国朝贡,而且以后只能听日本人的。
  消息传出,驻朝清军另外两个营的长官决定立即向国内朝廷报告,听候朝廷的指示。但袁世凯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兵情危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等朝廷的指示下来,日本人都成为太上皇了,必须趁日军的势力在朝鲜还未站稳,当机立断,果断平息政变,维护清国在朝鲜的利益。
  由于袁世凯的态度很坚决,情绪很愤怒,最后其他两个营的长官同意:由袁世凯率领他的部队攻打日军占据的朝鲜王宫,其余两营帮忙策应。
  袁世凯又一次出手了。和上次一样,他又一次冲在队伍的前面,带领手下士兵蜂拥而上,锐不可当,日军仓皇逃窜。赶走王宫里的日军后,袁世凯又煽动首尔的流氓地痞(跟他关系很好),在街上见到日本人就砍,并且一把火烧了日本大使馆。混战中,袁世凯成功地解救出被挟持的国王,护送他回宫,并拿出自己的军费(朝鲜王宫没钱),亲自做好了被诛杀的事大党大臣家属的抚恤工作。

  由于袁世凯一系列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朝鲜朝廷又一次恢复了对清国属国的地位,国王被日本人挟持期间发布的对清国不利的政令通通废除,清国的利益再一次被维护。
  袁世凯在这次动乱中表现出了军事上的果断和政治上的成熟,他在朝鲜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后来,清国撤去了在朝鲜的驻军,而袁世凯仍然没有被调回国,成为清国派驻朝鲜的最高领导——清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这个官职在清国相当于道员,也就是省部级级别的(正三品)。实际上是清国派往朝鲜的全权代表——监国。为什么不直接叫监国?这是为了避嫌。当然叫大使也不行,因为爱面子的**上国认为,“属国无外交”,派到小弟那里去的,自然要避免使用外交上的一些称号。所以打着“通商”的牌子,来行使监国的权力。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作为“官二代”,但目前为止袁世凯的一切还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他能力强,又舍得付出,所以对于在朝鲜做到这个最高领导人别人是没有异议的。
  就这样,袁世凯开始了他在朝鲜漫长的驻扎生活,这一驻扎,就是13年。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异国他乡,在清国朝廷的大臣几乎把他遗忘的时候,在日本人的处处包围和挑衅之中,袁世凯几乎以一人之力一次次成功抵抗和反击,坚守清国的利益底线,日本人对这位油盐不进流氓作风的清国人很是头疼,先是想撵走袁世凯,然后又实行暗杀,都被袁世凯躲过。

  这段日子,用袁世凯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只手撑支东方大局”,这话虽然是吹牛,但我认为吹得还比较合乎事实。
  由于袁世凯十分强硬和狡诈,朝鲜国王在他面前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战战兢兢。袁世凯不仅可以随意出入王宫,还要对国王说话办事指指点点,当时国王发给各国的外交文件除了盖上玉玺,还必须盖上他袁大人的大印才能生效,重大事情上的请示通报也是少不了的。而袁世凯出入王宫期间,打听到朝鲜王妃还有一位妹妹,很年轻地思密达(16岁),很漂亮地思密达,就将她笑纳为自己的三姨太,然后又成功地把这位姑娘两位陪嫁的丫头纳为二姨太和四姨太。据野史上说,袁世凯还打过美艳的朝鲜王妃的主意,很可能跟她有一腿,这个说法当然找不到明确的历史证据,我写出来也不负诽谤的责任,但我认为就袁世凯的性格来说,这种事情他是绝对干得出的。

  总之,在外人看来,袁世凯在朝鲜是很风光的。他也有了独轮车,所谓春风得意有人参,独轮车上抱美人,是也。
  但谁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袁世凯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准确地说是他的苦恼。
  日期:2012-10-12 23:15:2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