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那点故事》
第1节作者:
荒原w拾七 日期:2012-4-20 10:16:01
今年是我本命年,过年时,和几个朋友吃了顿饭。我没喝酒,躺在被窝里怎么也睡不着。想我碌碌无为度过了两个轮回,以后也将碌碌无为下去,彻骨的的辛酸一股脑翻滚了出来。我想写点东西,为以往的生活作个回忆或祭奠,也为以后的生活做一个展望,尽管此种展望不并为我所期待。
于是写了这本小说,百分之三十是我的经历,百分之三十是别人的经历,百分之三十是虚构和臆想,还有百分之十我也分不清。写本书是我从小一来的梦想之一,我的梦想很多,包括和志玲姐姐睡上一觉,也包括天下掉馅饼,一直往我头上砸,砸得我头破血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写书或许不是梦想,出书才是梦想,好带给我点钱、名气和女娃,尽管此种梦想对于我这样并没有点文化底蕴的人来说,过于奢望。好在我唯一可以称道的优点是:我从来不介意把自己的鄙陋毫无遮盖地展示给别人看。于是完成了,无论好坏,也毫无遮盖地展示给别人看,慰藉慰藉自个,毕竟意识到自己只是个热爱装13的213青年绝非乐事。
全书三十万字,从小时候讲起,前十万字自认比较无聊,但我还是写了,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必须连贯,也和环境密不可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社会等等。作为一个资深潜水hooper,这小说只发在两个地方,一个是hooper步行街,一个是天涯校园文学。我自然称不上文学,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版块,便厚着脸皮上了。地址也贴出来,以防被一处因尺度被删帖,当真有人看,找不到。
P.S. 1既然完成了,除非我死,断然没有TJ的可能。
2 本人自认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不涉及我亲属的重TX也无所。
3一天不定时贴5000~10000字,万一人多了,有需求了,可能会多贴一些。
4 闲言碎语不多讲,见正文吧。
日期:2012-4-20 10:18:00
林
第一章 童年
1.1 1934,1937
1934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三年,日本人还在东北虎视眈眈,立溥仪做傀儡皇帝也三年有余,老蒋喊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把红军打得东躲西藏。毛主席不得不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而在华北平原上的阳城朱家村里,一切又都平静得似乎与世隔绝。这年腊月将过没几天,一盏红得烫人地轿子落在了村头,乡里乡亲把朱怀安家门围了三五层,敲锣打鼓吹唢呐,催着新娘子火燎燎得。老丈人朱怀安赶着马车从集上回来,从怀里扯出一带红绸子,交到新娘子朱秀云手里,新娘子赶忙将绸子缠在腰间,小脚这才落上了轿子。
等人烟散尽,朱怀安松了口气,半躺在门口马车上,慢条条地装烟叶。
“闺女出门了?”隔壁齐大勇推着独轮车正要往县城赶。
朱怀安微微颔了下头。
“带子买到了?”
“买不到咋出门。”
“谁在乎这!”齐大勇放下车,“少了带子还能不让你闺女进门?”
“那说不准。大户人家规矩多,咱可一点礼都不能少了。”朱怀安吐了口烟,“这带子带子,就是带着儿子,可不能少喽!”
1937年数伏,日本人的尖刀刺穿了卢沟桥,也撕碎了整个中原,战火也无可避免地烧到了上海。为了躲避战火,马广元不得不从上海一路往回逃,入秋才回到家乡阳城。随后的几个月,发生很多事,国共合作、新四军成立、淞沪会战结束、上海彻底沦陷,还有南京大屠杀——马广元惊了一身冷汗,他本想在南京的朋友家里避难的。正在马广元惊魂未定的时候,阳城又沦为了徐州会战的战场,一时间县城驻满了国军。马广元的父亲马立仁只得不顾脸皮派人连夜用马车接来了亲家朱怀安。
爷爷马立仁牵着刚两岁的孙子马念先等在了家门口。远远看见马车近了,他慌忙迎了上去,“老亲家,不好意思啊,这么晚了还劳烦您过来。”
“有屁就放。”朱怀安叼着烟斗在车里抽。
“这是外公。”马立仁戳了下孙子,“还不快叫外公。”
“外公……”小孙子半个身子还藏在爷爷身后。
“到底是外的,哪有你这个亲爷爷亲。”朱怀安砰砰磕了两下烟斗。
“这是外公你不认得!”马立仁把孩子拎到身前来,“快叫外公下来。”
小孙子只能怯生生走了过去,回头望了望爷爷,而后揪住朱怀安的衣袖:“外公,你快下车。”
“我的好外孙!”朱怀安一把搂过小念先,“外公这就下车。”
朱怀安大摇大摆走进了马家大院,马立仁吩咐下人带念先睡下。
“亲家,实不相瞒啊。”马立仁支开所有人,“这仗怕是要在阳城打了。”
“打就打呗,又不是第一天打了。”
“这回来的可是日本人。”马立仁说,“就看看南京,南京,死了多少人呐!日本人杀人可不长眼睛啊。”
“他们杀过来就杀过来,我的家,家里的地,地里的祖坟全在这。”朱怀安仍旧若无其事地抽烟。
“哎,仗一打起来,肯定先往县城里打,就算侥幸活了下来,广元也指不定被人抢去当兵。”马立仁叹了口气,“不比你们朱家村,离大路都十几里地,谁都挨不着。”
“哼哼。”朱怀安冷笑,“然后呢?”
“这广元啊,好歹还是孩子的爹,您再怎么气不过,也不能念先没了爹不是。”
朱怀安脸色一变,摔下烟斗:“孩子他爹?你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结婚半年他就跟别的女人跑到上海去了,这样的爹不要也罢!”
“是,是!”马立仁慌忙应过来,“是我管教不严。”
“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朱怀安腾地站起来,“他把休书寄来的时候,我闺女肚子都怀了八个月了。你儿子不明事理也就罢了,你居然还要验是不是亲的,你这不是摆明了说我闺女偷汉子么,你叫我的老脸往哪里搁!”
“这验亲是我的不对,我认了,可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全家上下哪里亏待过秀云,平日里没让她做过活,当自己亲闺女养着。我们一直在留她,她自个不愿意!”
“我不跟你扯这些!”朱怀安提起烟斗,“我就一句话,想上我那里去,行,你儿子得八抬大轿把秀云抬进你们马家的门。”
“这兵荒马乱的,我上哪给你找八抬大轿。”马立仁道,“等仗打停了,我再给你补上。”
朱怀安咬咬牙,“也行,你得让广元那小子给我出来,磕头认个错。”
日期:2012-4-20 10:20:00
1.2 1962 1989
1962年腊月,腊月可能是最难熬的的一个月,年底不比春夏秋,夏有麦,秋有稻,春天再不济,也有野菜,赶上几粒米就能熬上一锅“粥”的时候,野菜也成奢侈的念想了。阳城县是比其他的村子好过多了,没碰上水旱,好收成。从安徽河南涌来的难民推着用草席搭成的平板棚车往这片富庶的土地赶,他们窝在每家每户门口,白天出去乞讨,晚上便睡在草垛里。马念先家门口就睡了这么四个人,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马念先心善,每次吃饭都要多做一盆,给这四人送去。可饭毕竟少,那母子三人排挤女儿,每每不与她饭吃。马念先看不过,叫那女孩说:“你从哪来的?”
她不说话。
“他们怎么不给你吃饭?“
她还是不说话。
“这是你亲妈吗?“
她摇头。
“你家里人呢?“
她抹泪,一直哭,哭花了脸。
马念先叹气说:“你多大了?”
她说:“十柳……“
“你来当我妹妹吧,过些年我给你找个好人家,嫁出去,好歹有个温饱。“马念先拎着她的手,带进家门。
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家人养了两家人,妻子陈红梅还怀上了——千不该,万不该,怎么在这个时候怀上了,饿得奶水都下不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