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那点故事》
第22节作者:
荒原w拾七 梁柏傲回到家里,酒醒七分,忽而想起董校长的那句“兴起之话”,越想越觉得话里有话,什么叫“这二十八中不是以前的二十八中”,什么叫“有的事情我做不了主”,他的意思不就是程校长把他的权力架空了吗,他不就是在说我这教导主任的职位来得不明不白吗。
梁柏傲辗转了一夜,第二天早操的时候,把这话半遮半掩地透露给了程校长。
听梁主任这么一说,程校长才发觉董校长有些不对劲,但受制于“副校长”这头衔是教育局颁发的,就无法对他下手,只道一声:“我记下了。”心里却寻思着找机会搞一下董校长,起个敲山震虎的作用。
梁柏傲私以为自己当上教导处主任是实至名归的。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他是全校唯一的……没错……就是作家;第二,他在教学上是颇为成功的,还带领着学生们出了一本作文选《春华秋实》。
马小帅一开始并不知道梁老师是个作家,而且从他经常露出的黝黑丨奶丨头来看,确实太伤“作家”这词的脸面了。不过后来,梁老师在一次语文课上拿出了证据,一本烂得发黄的《读者》,有半个版面刊登了梁老师的散文《黄山情》。他声情并茂地在同学们面前朗读了这篇散文,还在最后留给大家十五分钟的时间分析这篇散文好在哪里。最终,林映池的评价最合他的息心意:“本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后来,在国庆游玩过西湖之后,他又写了一篇《再游西湖》,里面写道:“两位老夫妇加起来一百五十岁,而那条船,也恰好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老人与我们聊得兴起,便邀与同棹西湖。夕阳半落山头,余晖粼粼洒洒,波光荡影之中,老人倚靠在一起,不禁使我联想起西施和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的美景。”读到这里,梁老师顿了一下,说:“其实我哪知道两个老人加起来多大,不过为了增加巧合的意味,就写了一百五十岁,这就是写作的技巧。”
至于那本作文选,小帅也记得特清楚,因为他不幸收藏了一本。在期中考试之前,梁老师放了话:“我现在手头上还有四本《春华秋实》,我自己要留一本,剩下的三本就送给期中考试咱们班前三名的同学,这本书可是限量的,一共只印了一百本,市场上买不到的。”——鬼才买得到,这本书根本没有出版。
那年他恰好带了一个出版商的儿子,出版商砸了三千块钱,才印出来这本还算像模像样的书。那本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出版商儿子写的,叫《秋实》,内容大致如下:我要过十六岁的生日了,爸爸带我去苗圃里野餐,我看见有个老爷爷在修剪树枝,我问老爷爷为什么要修剪树枝,这不是毁坏树木吗。老爷爷说,你有所不知啊,这修剪树枝,是为了大树更好的成长啊,这些徒长枝吸收了太多的营养,那些真正结果子的枝子就长不出果实了。我在吹灭十六岁蜡烛的那一刻,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有很多“徒长枝“,只有通过老师的、家长的修剪,才能让我们更茁壮,结出果实来……
谁也没想到这本《春华秋实》这么大的影响,在三年后,让梁老师成了梁主任;在四年后让出版商的儿子成了XX大学的文学社社长;在十年后,擦伤了马小帅的屁股,让他还以为自己得了痔疮。
日期:2012-4-26 10:05:00
除去虚有其表的“作家”身份和限量发行的《春华秋实》,马小帅最痛恨梁老师的地方在于他布置的作文题目。
例一:有人说,生活是一片云;有人说,生活是一缕风;有人说,生活是一场春雨;有人说,生活是一汪湖水;你觉得生活是什么呢,请以《生活是XX》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那次作文课,马小帅磨叽了一节课都没有想到生活是什么,他一筹莫展地对梁老师说:“老师,我实在写不出来。”
梁老师说了句特别深奥的话:“你想生活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生活啊,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例二:请以《生命的意义》为题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这篇作文又杀死了马小帅很多脑细胞,不过渺渺似乎对此驾轻就熟,正奋笔疾书。
马小帅小声问:“你怎么写的,给我点灵感呗。”
“不行,你万一和我写得一样怎么办?”
“我就需要一点灵感,开拓一下思路,我肯定不会和你写一样的。”马小帅厚颜无耻地把渺渺的作文抢了去。
渺渺的作文大意如下:有一天放学做错了两道题,老师叫我到办公室辅导我,一直辅导到晚上八点。老师叫我先走,我问老师:你不走吗,都这么晚了。老师说:我还有很多作业没改完。说完,老师点燃了蜡烛,继续改作业。我想,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突然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看完之后马小帅豁然开朗,一蹴而就:有一天下大雨,我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赶。走到十字路口摔倒了,有位交警叔叔把我扶了起来,我问交警叔叔:下这么大的雨,你不累吗。交警叔叔说:看到行人们安全,交通井井有条,我才放心。我突然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日期:2012-4-26 12:09:00
2.6收获
抛却《春华秋实》外,期中考试第一名还为小帅带来了两样收获,第一样是团员资格。为此,梁老师还专门找小帅谈了谈话,他说:“其实,你原本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你考了第一名,我不能说话不作数。我希望你能继续保持下去,这个团员名额算是我对你的期望。”
马小帅还在不识趣地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念:“老师,团员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第一看是不是班干、第二看成绩。”梁老师说。
“为什么班干优先考虑呢,这不是搞特殊化吗,有些同学表现很好,成绩也很好,就因为不是班干,就不能入团?”
“他们是班干,是我的左右手,就代表他们先进。”
“我不这么认为,虽然程宇和董昊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觉得他们没有资格入选,从成绩讲来好,还是从其他方面讲。”
“马小帅啊马小帅,你脑子不笨,有些话你也应该能听懂。”梁老师拍了拍小帅的肩膀说,“班干是我的左右手,你说他们不好,就等于说我不好,这个意思懂吗?”
马小帅没说话,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你去吧。”梁老师又拍了小帅两下肩膀。
这第二样是父亲戒烟。马建洲是在当年挖河沟时学会抽烟的,他正挖得心烦意乱,村里人给他一根烟,说:“这玩意能解乏。”马建洲信以为真,这么一抽,就抽了近二十年。为了帮助马建洲戒烟,家人制定了严格的条例,第一,不能在全家人嗅觉范围内抽烟;第二,一天只能抽五根,视情况逐日减少。不过,这两条规定总是被马建洲一场简单的怒火破坏掉。这回期中考试前,马建洲承诺说“儿子,你只要能考第一名,我就把烟戒了!”,马建洲摆出言出必践的样子,还真把烟戒掉了。马小帅后来才知道,父亲既然能为第一名戒烟,也能为不是第一名抽烟。
初一的马小帅风风火火,初三的马小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的成绩一直高不成低不就,要说她考不上市一类重点吧,爆发一下还是有可能;要说她考得上吧,总是差那么二三十分,而这二三十分,似乎是个无可跨越的鸿沟,无论她怎么努力,都突破不了。马小然感觉自己像个百米运动员,每次就差0.1秒打破世界纪录,可每次就是破不了。当然,这是马小然的话,按照孙吟就不是这么讲了——马小然,你要是少抠会指甲,少编点绳结,少买点贴画,少摆弄点头发,少看点闲书,别说二十分,五十分也该有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