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9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三王陈氏因为一直没有子女,也属于老大老二的欺负对象,假惺惺的安慰背后,常常有幸灾乐祸的潜台词。如果有冲突发生,老大老二都是拿“断子绝孙”来说事。客观上,这也把老三推到了四姨太这边。春香看准老三的心病,采用“缺啥补啥”的战术,常常把小孩送给她逗弄着玩,玩着玩着,老三老四的关系就亲密起来了,就是王景林和王景书,也都显得很巴三娘王陈氏的肉(川话,即贴心),对大娘和二娘,总显得有那么些生分。

  当矛盾无法化解、凝结成仇恨之后,人们心理上的最后绝招,就是比赛谁活得更长。春香常常想,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活得比她们都久,要亲眼看到儿子成材,要亲眼目睹她们的凄惨下场。

  有了这份心思,春香对儿子的学业尤其上心,她希望儿子将来出人头地,进京城,当大官,最好有权力拿链子来把那俩个恶妇锁了,当堂脱了她们的裤子打得皮开肉绽,方解心头之恨。
  王景林不懂得他母亲有那么多的心事,作为少爷,他养尊处优地活着,要吃个饭,只要耍一下脾气罢吃,王府上下的人都如临大敌,必须哄到他愿意张口亲自吃。要拉屎,他想在哪里拉就在哪里拉,大不了工人伺候着,擦完屁股再赶紧收拾残局。要穿衣,手一伸,自然有人来负责穿脱换洗,稍不如意,直接把人体当足球踢。没办法,公子哥从小就有脾气,不屌不拽,那还叫公子哥?
  先前王府里唯一能哄得动他的人,只有徐墩子。徐墩子跑出去公费旅游之际,能哄得动他的,是谢勺子。而这两个人,都是大厨身份。这说明,王少爷的嘴巴有点名堂,他喜欢跟厨师们打交道。
  (第4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03-27 22:16:09

  (上接第一章 第3节《王景林的读书生涯》)
  王少爷那次随他爹,应邀去华阳城关见新来的下河菜大厨何屁娃,无意间受命充当了评菜“考官”,何屁娃当众恭维他“天赋异禀”。这话确实算拍马屁,但也算拍到了点子上。
  俗话说:“儿随爹,女像娘”,此话不假。不信随便找个身边熟悉的人作对比,你会惊讶地发现,儿子说话的腔调、语速、音高、包括比划的手势,绝对与他的亲爹如出一辙。而有一个什么样的岳母,也就决定了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婆。
  王少爷的性格、做派,当然完全来自他父亲的影响。

  王博勋自诩为美食家,他不仅喜欢美食,还爱研究美食的制作方法。他认为,自己欣赏的美食就像艺术品,而高明的艺术必须要能模仿和复制,才能经常领略这种艺术的感觉,否则美味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了。
  王老爷爱往后厨钻,去与厨师们探讨厨艺,王少爷出于贪玩和好吃的天性,更喜欢往厨房钻。而徐墩子和谢勺子、花卷他们几个,一个比一个对少爷还好,王景林不光是有得吃,连吃的感觉如何区分层次,也有人捎带着给他讲解。听的多了,这王少爷渐渐地也会挑剔某些菜品的口味了。
  其实徐墩子介绍表哥徐一夫进王府来教书,出了对王老爷感恩和对小少爷的爱护之外,当然更有关照提携表哥的意思。另有一个难以启口的心事,就是有亲戚加入进来,势必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前文交待说他“外表猪相,心头嘹亮”,由此可见一斑。而事实上,整体形势确实是在朝他的预想方面发展。
  徐一夫不懂厨艺,但再老土的人,好东西还是吃得出来的。因为他是少爷的先生,少爷多少有点怕他,为了更好地督促少爷吃饭,于是陪少爷共同进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天经地义地落在了徐一夫头上。徐一夫从不挑嘴,他觉得每一道菜都堪称极品,因此每餐都吃得津津有味,而少爷却经常要挑三拣四,说出一大堆毛病来。每当这时,徐一夫就要拿二十四节气,农夫的春种秋收,禾粮一米一粟之不易,瓜果时蔬都是上天的赏赐等来说事。说着说着,什么二十四孝的典故,孔孟朱熹王阳明等圣贤的教导等等,也要来宣导一番。王少爷就像孙猴子一样,有一颗爱活泼自由的心,而恰好身边给配了个像唐僧和尚一样喜欢喋喋不休念经的师父,这简直是人间绝配,搞得王少爷半点脾气也没有,唯有乖乖地吃饭,尽快地吃完,以便逃离现场。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学识一天一天地增长,身体也在一天一天地发育,王景林除了被逼着发愤攻书之外,课余他最大的乐趣,还是来自后厨。随着个子的长高,到他十二岁时,他已经完全可以拿着勺子铲子,站在高高的灶台边学着炒菜了。当然,像“颠勺”这种力气活和技术活,徐墩子也好,谢勺子也好,还不敢教他,因为搞不好给烧着烫着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日期:2015-03-27 22:17:27
  这天晚饭时分,徐先生照例在书房等厨工们送上饭菜,并等着俩少爷一起来就餐。十二道荤菜素菜一一送齐了,而二位公子却人影也不见,让徐先生好生奇怪。他站起来,背着手默默地观赏了一番挂在墙上的“惟吾德馨”和“采菊东篱下”两幅字,这都是王景林的书法。前一幅取自刘禹锡的《陋室铭》,采用欧体行书,笔法略显稚嫩,但笔意丰润饱满,一个阳光少年的质朴醇和,于毫端尽显。而另一幅字取自陶渊明诗意,采用颜体楷书,于恭谨中露圆活,笔端洋溢着自信与谦和。

  “孺子可教也”,徐一夫看得频频颔首,准备在饭桌上夸奖王景林几句。

  就在这时,王景书先快步进来了,他并不是徐一夫的学生,却一直跟着徐先生吃饭,因为徐先生对于吃饭的教育那一套,王老爷和四姨太都很欣赏,效果是摆在那里的。
  王景书说:“徐先生,今晚有好吃的菜了,您可要有心理准备哦!”
  徐一夫:“我们每天都吃的上等美味佳肴嘛!再说,好吃就是好吃,既然曰‘好吃’,何来心理准备之说?”
  王景书调皮地一笑:“真的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菜是我哥亲手做的。”
  说话间,王景林亲自端着个菜盘进来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盘子放在桌上,将桌子中间的菜挪开位置,然后才把盘中的菜放进桌子中,这样,就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效果。王景书赶紧把空菜盘放到旁边,跑来就坐。王景林拍了他一下,兄弟二人一起站好,点头致意道:“恭请先生就坐用餐。”待到徐先生入座,他们才规规矩矩地坐下。
  却说徐一夫仔细一看,桌子中间是一盘茄子,确切地说,是一个熟茄子躺在盘子中。

  茄子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瓜菜,夏秋之际,很容易吃到,一般是红烧或凉拌。王大少爷干嘛要学做这道菜呢?徐先生满怀狐疑,在二位少爷的恳求下,提起了筷子。
  他先尝了尝淋在茄子上的芡汁,是糖醋风味的,亮点是细细的雪梨和菠萝颗粒,口感酸甜,非常爽口。再用筷子一刺茄子,表面完好的茄肉,一下就刺开了,夹了一坨进嘴,有点烫,这才发现内有乾坤:茄子里攘的有鸡肉粒。而这肉粒,显然事先还油炸过,炸之前裹上了米粉子,米粉子里又添加了辛辣佐料。茄子的口感软而烂,攘肉粒却脆而香辣,再蘸点芡汁,又多了酸甜和鲜味。好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