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10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见老师认可了这道菜,兄弟二人相视而嘻,这才高高兴兴地开工吃饭。
  孩子在长大,根据“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如果兄弟俩没啥不合规矩的现象比如挑食、厌食、偏食,徐先生就懒得教训他们,大家专心埋头吃饭。
  饭后,徐先生这才语重心长地开始了教导:“景林啊,先贤言称‘君子远庖厨’,这话你怎么看?”
  王景林抓了抓脑袋:“‘君子远庖厨’,有其道理。但所谓君子,也得食人间烟火。孔夫子还说过,‘食、色,性也’。喜欢美食是每个人的天性,是否喜欢研究美食的制作技巧,是个人爱好。喜欢品尝美食就高尚,而喜欢制作美食就不高尚,这不自相矛盾吗先生?”
  徐先生瞪着眼睛看着王景林,一时无话可说。

  王景书再加了一句:“如果没有人喜欢制作美食,那世上的男女根本就吃不到任何美食。”
  徐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固然你也有些道理,但切不可玩物丧志,荒废了学业啊。”
  王景林把头也摇起来了:“先生勿虑,您看我爹不也是个五香嘴巴(土话,指喜欢吃好的),他还喜欢偶尔露两手呢!但他可啥也没耽搁哦,读书,做生意,管家业,一样也没拉下!”
  徐先生听他这样讲,只好放他一马:“要得嘛,你只要晓得轻重主次就行啦。”王景林一听打心眼里开心,立即表态:“我们这样的人家,注定了我是不可能去当厨子的,您放一万个心吧,学生就是点业余爱好而已!”
  (第4节 《王景林的读书生涯》 完结)
  日期:2015-03-29 18:25:32
  5、童子试
  时光荏苒,说话间王景林已经跟随徐先生读了十年私塾,而王青云、谢珍珠、杨芳芳也在一起伴读了十年。转眼间,昔日的黄发垂髫懵懂小儿,如今都已出落成青葱少年、如花美女。
  王景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盼,十年间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楹联书法等皆为优等,就是其他几个伴读生,也有不俗的表现。业余时间,他最大的爱好当然是钻进后厨鼓捣,不仅学会了“颠勺”这样的技术活,从墩子工那里还学了些常规的刀法,向谢勺子学会了许多正宗上河菜的做法,并且徐墩子也教会了他一些驰名全川的江湖菜的制作秘笈。

  当然,王景林的菜烧得是否够火候有水平,食客徐一夫先生说了不算,必须是经他爹亲口品评才作数。因为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或美食家,他爹的舌尖味蕾相当挑剔,食材,刀功,火候,味道,创意,造型等等,若王老爷要挑剔起来,你自己信心满满的一道菜,在他嘴里也许只配拿去喂猪。
  这年深秋之际,徐先生破天荒来见王老爷,提出大少爷和王青云即将年满十六岁,明年春天必须参加县试和府试,以考取童生资格。这是科举的起点,是第一场人生大考。顾炎武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实真正的学问不仅仅在书本里,而是在社会上。因此请老爷特批数日假期,远处不敢去,拟带几位公子在成都府的数处名胜走一走,一开阔心胸眼界,二广博学识,三呢,也算休闲,放松神经,为大考做准备。

  王老爷听着有理,准了。于是佣人们准备了二辆马车,专程进府城去游历。
  王景林和王青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这还是第一次真正放假进成都府城观光。王景书也算机会难得沾个光,被恩准放假跟着长见识。至于那两个师姐,早吵着闹着要进城玩,可是被大人一阵呵斥“哪有大姑娘抛头露面之理”,就再也做声不得,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王府三公子坐在马车上,潇洒自在地云游去了。
  文人墨客游成都,自然是从城西浣花溪杜甫草堂游起。这杜甫当年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从长安经陇南辗转流入成都,投奔昔日好友、现任西川节度使和成都府尹严武。严武乃文武全才,善于治兵,数次打败吐蕃侵略者,保护着大唐的西南边陲。按杜甫的心愿,严武命人给他修建了一座草庐。《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在朝廷二度任命严武出任西川节度使时,杜甫感到严武的到来,将使唐疆边陲稳固,从而心潮澎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的产物。

  王景林一行人在草堂广阔达三百余亩的园林内畅游了一天,但见茂林修竹,浓荫匝地,雀鸟和鸣,自由而欢快,清泉流觞,白鹭探鱼,无不给人以美感和舒适,那些日日苦读的烦恼顿消。与自然风光相比,人文景观当然更令人兴奋。楼台亭榭、照壁回廊、碑林题赋、草堂茅亭,几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边看边议,徐一夫先生不时来几句精辟的提点,真是长知识、怡情怀啊。
  要说这杜甫草堂真正能开化人之处,必须要熟读史籍,了解杜甫流经成都那四年间,中国的形势、四川的局面,以及杜甫在此期间创作的260首诗,还有就是严武、高适其人其事。徐一夫不可能全面讲解来龙去脉,但几个弟子至少记住了一点:当初杜甫寓居此地,无非就是一茅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录的就是破茅房的窘况。后来杜甫离去,茅屋自然破落无踪。后一个叫韦庄的晚唐诗人,因敬佩杜工部,遂来此重修茅庐。经五代、两宋、元明至大清嘉庆,历代官府培植修葺,终成此种盛大格局,估计当初杜甫要知道破茅屋会搞成国家AAAA级景区,他打死也不愿意出川了。

  日期:2015-03-29 18:26:29
  一天的游览下来,给王景林他们几个年轻人最大的人生感概,就是人一定要有所建树,争取青史留名;即使自己不能留名,也一定得争取跟能流芳百世者混个脸熟,比如严武其人,尽管他活着比杜甫光鲜,但没有杜甫,在历史上他就是个毛线。这堂课的教育意义,完全在于励志。
  而比这励志课更生猛的课程,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管理课。当然,这个现场教学课堂,只能是武侯祠。蜀汉臣相诸葛亮,与皇帝刘备,在死后二三百年间,被后人离奇地移到同一处祭祀,虽然刘备的庙宇最为高大,但显然,他部下的人气,比他要出风头得多。一部《三国演义》,将一帮草根英雄的奋斗发迹史写的荡气回肠,其间充满了合纵连横、孙子兵法、孔孟之道等中华文明的高度智慧,人间多少沧桑事,尽付后人笑谈中!

  王景林在武侯祠学到的东西,主要是几幅对联和一句话。大门上那一幅气势恢宏的长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将“攻心”与“审势”提到了人生修为与政治智慧的最高境界。而另一联:“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则写的率性而随意,寓庄于谐,深得王景林的喜欢。当然《出师表》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作为徐一夫先生讲解阐述的重点,一定要学生们写出读后感。就这样,仅武侯祠就游览学习了二天时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