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的君子袁世凯》
第16节

作者: 龙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5 22:01:04
  吴长庆感动归感动,随之而来还有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中国自古有言,兵匪一家。即所谓兵就是匪,匪就是兵。庆军六营众兵丁将这“光荣”传统带到了朝鲜,一路行军,一路祸害朝鲜百姓而去。这不堪入目的情况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最后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清朝中央都听说了。一道命令随之而下,责令吴长庆戒叱部众。吴长庆行伍出身,何尝不知道军队纪律严明的重要性。但是手底下这些人跟随自己多年,都是当初一个战壕爬出来的兄弟。说浅了不管用,说了等于放屁;说深了伤感情,于心不忍。

  急领导所急,难领导所难才是好同志。一心想有所作为的袁世凯,这个时候再次站了出来。有朋友会问,怎么又是他,没别人吗?有是有,但是大家都有顾虑。你想想看,大帅都不能下决心干的事儿,能是容易的吗?那可是三千人集体犯罪啊,万一应了法不责众那句老话咋办?吴长庆一动摇,再听信一点儿谗言,搞个“中国式过红绿灯”,说不好就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所以,这一次袁世凯还是十分勇敢、果敢的。他也不隐瞒,向吴长庆表白,整顿军纪没啥难的,难就难在大帅是否有决心。

  日期:2014-05-26 14:24:26
  吴长庆一开始还真有顾忌,有一天,袁世凯请他出军营眺望一座山坡。他只看到山坡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散了一地,这一堆、那一堆的林良满目啥都有。于是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情况?袁世凯据实回答,这是咱们的部队抢劫民宅之后,将认为不太好的东西丢弃后堆积而成的。吴长庆听了这个之后,真是痛心疾首,这位自命为儒帅的将领从没想到过自己的部队已经堕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他立刻向袁世凯发誓,这事儿就交给你办了,现在就委任你为总理前敌营务。以后一切按照军纪要求管束部队,该咋办咋办。你放手去做,我要是听信谗言,我就不姓吴!

  拿到这个尚方宝剑,袁世凯马上行动,带领几个亲兵侍卫抓了几只“鸡”杀给“猴子”们看。因为咱说的是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因为杀了几个人,三千人的部队就像换成了人民子弟兵似的队伍,也就还有那不开眼的,跑到一位乡绅家里把他儿媳妇给**了。袁世凯闻听此事,一昼夜不停的搜捕,终于逮到元凶,毫不留情的把他给咔嚓了。这样的事情多了,士兵们看袁世凯不是闹着玩儿的,也不像逢年送饺子似的一阵风儿,才有所收敛。不过困难的还在后面。此时的袁世凯仅仅是小小总理前敌营务,不入流的小官。士兵还能说抓就抓,说杀就杀。但是将领们,特别是那些早年间随着吴长庆出生入死的将领们就不那么好管了。这其中,尤其是那些看袁世凯不顺眼,认为他攀附吴长庆才有今天的一些人,更是没事儿的时候还要给袁世凯找点儿麻烦,现在有事儿了,更是积极抵制他的整顿军纪行为。

  日期:2014-05-26 15:10:24
  袁世凯早就料到这些人的反应,他在给远在项城的家人写信中坦陈,这些人虽然军纪败坏,但是碍于吴长庆的面子自己又不好直接申斥,只好一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身,使其无可挑剔、无话可说。另一方面则利用常在吴长庆身边的优势,不停的找机会,请注意,是找机会而不是不停的唠叨、抱怨,向他阐述部分军官们的不良行为。谎言说了千遍就成为事实,小事儿说了千遍就成为大事儿。吴长庆听了千遍袁世凯的阐述,终于引起了重视。再次给了他尚方宝剑——传示各营官兵,有不服从命令的,将官、兵丁一体处理。

  中国人的国民性就是规定归规定,人情归人情。袁世凯承奉吴长庆命令一连处理了几名官员后,军营中老字辈人物黄仕林被众人推举为代表到吴长庆面前哭诉来了。他具体怎么说的不太清楚,大意无外乎:袁世凯根本就不是在约束部队,是假借着大帅的威望作威作福。袁小四区区一介文人懂得什么军事,平日里就目中无人、猖狂跋扈,他这是蓄意整人,看谁不顺眼就借口杀人,根本不论其是否有违反军纪的行为。

  要说还是袁世凯前期工作做得到位,预防针扎的深。吴大帅面对着黄仕林,也只能说一些这是纪律,人人都要服从的官话。黄仕林见说了半天没有效果,还赖着不走。正准备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容庵弟子记》中的话来说,却被吴长庆“嗔目叱责”了。
  咱们说了,这本书是歌功颂德的范本,有些话不能全信。就这件事儿来说,以吴长庆的性格,以往对待属下的作风来看,不可能到面对面翻脸不认人的地步。否则,他完全可以自己担任这个职务,而不必假手于袁世凯了。但自这件事儿后,吴长庆越发依靠小四来约束部众。他曾经对自己在队伍中的亲戚们说,你们可要管好自己,犯了事儿被袁某人抓到可不是玩儿的。他可不讲情面,到时候我可救不了你们。你们要好自为之!

  日期:2014-05-26 19:36:01
  平台比能力重要,跟着高人混总能学点本事
  1882年8月25日,被整顿后的庆军六营顺利抵达朝鲜首都汉城南门外。行军打仗,部队的驻扎地是很有讲究的。吴长庆将部队放在这里,一是离丁汝昌的舰队不太远,二是要对付这次动乱的魁首——大院君。这三千清兵毕竟属于异乡作战,人生地不熟,而且此时国王已经没有了实际权力,汉城内大院君派实力具体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要是贸贸然闯进去,双方言词不和动起手来就可能被对方吃掉。

  与捻军有过多年作战经验的吴长庆不傻,可偏偏有傻的主儿。这位一直被算计的大院君,就是本次最大的冤大头。咱们说过,大院君一向以维持传统,排斥外来文化、政权,秉持清朝体系为执政核心。而他要推翻的闵氏政权以学习日本,投靠日本为执政核心。所以他见清朝派大军而来,而且不入城驻扎,还以为是之师对其做出的友好表示。
  基于这样的心里,看到庆军的大院君心理肯定没感到害怕。而且以他的思维方式,也一定认为没有必要害怕,因为就在清朝军队进抵汉城的第二天,即8月26日,一品大员丁汝昌和道员马建忠就来拜访了自己。为了表示对上国的尊重,他率全体臣属列队迎接了这两位重臣——这可能是近代以来,清朝官员在国外受到的规格最高、最诚心,也是最后一次隆重欢迎。就像现在的一些官员,实际的政绩做不出什么,但是扯淡是绰绰有余的。丁汝昌、马建忠这两位深受传统熏陶的高手与大院君云里雾里的摆了半天龙门阵,大院君愣是一点儿破绽都没看出来。

  这里要说明,之所以两人如此着急的拜访大院君,完全是为了执行代理北洋大臣张树声制定的平息本次动乱的方案:尽快诱捕大院君,进而平定叛乱。朋友或许会问,去串个门儿就能诱捕对方了?您这就有所不知,儒家文化讲究礼尚往来,官场中人更是注重回拜这一礼节。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A、B都是官员,今天A去拜访了B,那么无论是否B喜欢与A交往,都应该去回拜一下A。如果实在有不得已的理由去不了,也要吩咐下人或者写封信去和对方解释,以免失了礼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