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的君子袁世凯》
第31节

作者: 龙右
收藏本书TXT下载
  10月30日,袁世凯正式被任命为“钦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加三品衔。小四同学实现了由一个五品同知连升三级为三品候补道的飞跃,同时开启了他在朝鲜三任九年的“太上皇”日子。
  日期:2014-06-16 12:36:24

  与1945年8月日本二战投降后,麦克阿瑟将军入主日本成为“太上皇”相似,袁世凯走马上任后的日子并不轻松,首当其冲的是他与掌权的闵氏集团关系越来越差。
  或许有些朋友会感到疑惑,甲申之乱中如果没有袁世凯的机警、果敢,国王李熙和闵妃早就遭遇不测,他们应当对袁世凯感激涕零才对,为何双方关系会变得还不如从前?如此局面的出现,完全要归因于大院君的返朝。首先,袁世凯受其堂叔袁保龄影响,认为大院君与现任国王相比,更适合治理朝鲜。大院君来重掌政权不仅可以改善朝政局,更有益于中国与朝鲜宗藩关系的维护。所以早在1885年,他就对外声称朝鲜政局腐败不堪,如人之病入膏肓,药不能救,医不能治,不用猛药——改立君王,不能根治。

  套用一位现代政治学家的话,集权体制就是没有给掌权者以后路,所以掌权者与竞争者之间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也就是为何闵氏集团如此容不下大院君的原因。再加上袁世凯喜欢运用中国传统的权谋术策,习惯于人为制造朝鲜党派分立,从而驾驭其上分而治之。李罡应与闵氏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不可能调和。
  当然,这个时候朝鲜已经门户洞开,闵氏集团面前并非只有中国这一棵歪脖树,供其选择的小径还有很多。对于上了两次日本漏船的闵妃,痛定思痛,这次决定摒弃日本改选更加强大的俄国。他们觉得,袁世凯你不是非要与我们为敌吗?那好,我们也不和你腻歪了,改投其他人了!

  咱们前面提到过,当初袁世凯送大院君回国,就曾力劝朝鲜当局不要引“熊”入室,打消向俄罗斯寻求保护的念头。而随着袁世凯总理朝鲜的相关理念日益彰显,维护清朝宗主国地位,打击朝鲜独立自主的措施越来越强硬,自1886年6、7月起,朝鲜再度与俄罗斯发生了密切的接触,而且一度谈到了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借俄兵排华的问题。
  如此机密的事情,袁世凯要想知道,肯定得有人向他透风报信才行。这次向他报告的正是当初在甲申之乱被砍的神志不清的闵泳翊——袁世凯率人第一时间去看望,还阴差阳错认识了唐绍仪的那位闵妃亲信——无论何时,拉拢亲信、收买人心都是成事的第一大秘诀。当然闵泳翊也不是单纯的忠于清朝,对袁世凯知恩图报这么简单。在当时的朝鲜政局,所有大臣都在走钢丝,在各外国势力尤其是清朝势力与本国势力间寻求自身的平衡。这位闵妃的亲戚,手握兵权的大臣,一方面在国王征求其联俄排华政策的意见时表现得唯唯诺诺,一切以国王的意见是从;一方面,当国王让其去给俄国发电报,进行实质性接触时,他转身就将整件事向袁世凯和盘托出。

  日期:2014-06-16 13:57:44
  小四同学得到确实的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刻给远在天津的直属上司李鸿章发电报——甲申之乱后,1885年底,中朝间实现了电信联系。自1886年7月25日起,短短一个月内,袁世凯连发八封电报,将自己所掌握的朝当局一举一动尽可能详细的汇报给中堂大人。因为他知道,俄罗斯不比日本,清朝处置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作为一个尽职尽责,希望有所发展、力图表现的官员,在汇报消息之后,肯定会附上自己的分析、建议,以供上宪参考。在这些电报中,袁世凯明确提出在征得英日两国同意的前提下,先于俄国出兵朝鲜,以武力压服闵氏集团,废国王,以大院君的孙子李埈镕取而代之,再立大院君为摄政。总体来说,他认为这些事情四五日内就可办妥,而且不会引起朝鲜政治的大动荡。

  从李鸿章的角度来看,袁世凯提供的解决朝鲜此次危机的方案并非不可行。虽然李一直主张采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但是袁世凯堂叔袁保龄对朝态度在这一时期极大的影响了李的外交理念。他在8月14日,也就是接到袁世凯最后一封电报的第二天就给北京的总理衙门大臣发了一封电报,在罗里吧嗦的一大篇套话之外,明确提出“恐非诛乱党,废国君,无以挽回局势……如果李罡应有诛乱党之力,即嘱其一面正名诛除群小,一面电报北洋,由鸿章相机酌办”。

  日期:2014-06-16 20:29:03
  日后的形式,虽然没有完全按照这封电报设想的路径演变,但是自此之后袁世凯成功的将自己绑上了李鸿章的大船。因为从朝廷来看,这个决策是由李鸿章做出的,如果责怪袁世凯就等于责怪李鸿章。而这样的事情,不仅对于颟顸的醇亲王,就是对于慈禧也不是随意可以做出的。
  在这里,咱们要检讨一下李鸿章的对朝策略,笔者认为无论如何李对中国在朝鲜的损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有很多人争论,那个时候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完全吞并朝鲜,将其划入清朝的版图。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以当时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竞争朝鲜的只有日本——俄国刚刚起了贼心,自身还没思考成熟。而那时的日本明治维新不久,国内财政困难,与西方列强的外交纠纷尚未完全解决,英国的驻朝大使就曾明确表达过,日本军队虽较清朝精良,但国家总体实力尚不如中国的观点。也就是说,归根结底,如果像历史演进的那样,中国与日本终归不免一战,与其在甲午不如在甲申,甚或在壬午。那个时候的中日两国都刚刚经历改革,但是中国如四十五岁的中年,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下去;日本正如二十五岁的青年,体格一天天强壮起来。退一步讲,既然已经放弃对朝鲜的主权要求,与其被别人挤牙膏一样一步步逼退,不如主动放弃既得权利,以征得朝鲜上下的青睐,作为结成坚固友邦的基础。

  日期:2014-06-16 21:12:43
  可惜的是,李鸿章没有选择这两种看似极端的方法,转而选择一种较为中庸的维持现状的策略。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不可维系的,袁世凯上任后面临的俄国挑战就是例证。这个时候的李鸿章再次错失良机,他本可以忽视列强对中国强占朝鲜的指责,命令袁世凯率领军队——李鸿章在8月17日得到总理衙门的肯定回复后,已经派出军队支援小四——一举平定朝鲜,怎奈他再次放弃了既定方案,令袁世凯给闵氏集团施压,只要他们肯惩处“宵小之徒”就可既往不咎。

  好人让李鸿章做了,袁世凯的处境就只有坏人一个角色了。这件事情直接导致袁世凯与闵氏集团的关系彻底破裂,如果说之前双方由蜜月期过渡到平缓期,双方至少维系着表面的和平,自此之后,闵妃对袁世凯的不满溢于言表。闵氏集团在刚刚度过这次危机后,立刻开始组织倒袁活动。他们知道清朝惧怕西洋人,所以联系替代穆麟德而担任朝鲜总税务司的美国人墨贤里、在天津担任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德璀琳,向清政府请示,要求撤换袁世凯。小四因为他们的运作,再次被李鸿章“申斥”,不过也就如此了。因为李鸿章知道,袁处境的困难,一定程度就是自己造成的,不能过分责难。但是闵氏集团仍不罢休,在袁世凯1888年第一届任期结束时,再次鼓动撤换他,甚至草拟了新的人选名单以供清朝选择。可惜他们还是没能如愿,这次仍然是已经视袁世凯为心腹的李鸿章力排众议保袁位置不失。就这样,袁世凯与闵氏集团相互打压,直到甲午之战前夕,双方关系都不曾好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