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当然明白,日本之所以这么做与其说是支持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不如说是不希望朝鲜落入更强大的俄罗斯之手。攥在清朝手中的朝鲜,日本还有机会夺过去。如果朝鲜被俄罗斯“保护”起来,日本将面临着无法染指的窘境。
不过没有关系,这毕竟对清朝来说是一次机会,是弱国外交难得的一次胜利。于是李采纳了袁世凯堂叔袁保龄的建议,决定送羁押在保定的大院君回国以制衡朝鲜的亲俄派,同时暗示其清朝可随时操控朝鲜政局,不要轻举妄动。对策有了,具体执行的人可让李鸿章犯了难。大院君怎么送,谁去送,送去了之后怎么办?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办得不好鸡飞蛋打,办得好敲山震虎。宰相李鸿章最初的想法是派重兵乘北洋的军舰护送大院君回国,这样更能体现出震慑的作用。但是刚刚与日本签订了两国从朝鲜撤军的条约,现在又要派大部队去,容易引起外交麻烦。于是他将眼光聚焦到了袁世凯身上。
日期:2014-06-13 13:45:43
袁世凯也渴望着这位老上司的目光,他接到堂叔袁保龄招他赶赴天津听后调用的信札之后,先是骡不停蹄的走陆路,真的是骡不停蹄——活活累死了那头骡子,然后在最近的码头换水路,三日即到天津。李鸿章见到袁世凯,开玩笑的说,“现在如同演戏,台已搭好,客也请来,就等着你登台演出了。”袁世凯请求依原意,仍派军队同往。李又说,“韩人听说袁大将军至,欢声雷动,谁干抗拒?原议诸人都不用去了,你带小队数十人作为随身护卫就可以了。”
虽然是玩笑,在官场中上级与下属开说这样的话,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非常器重,将赏识的话轻松地说出来,免得气氛太严肃导致下属紧张;二是反话正说,不好正面批评而做的讽刺之语。作为一向喜欢摆中堂架子的李鸿章,没有几个人是他不好直接批评的,所以他对袁世凯所说的,无疑属于第一种情况。1885年9月6日,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建议朝廷派袁世凯送李罡应回朝,并且建议由袁世凯代替目前留守在朝鲜的陈树棠作为清朝派驻朝的全权大臣。
9月27日,袁世凯和大院君在大沽口分成两艘轮船,开赴朝鲜。七日之后,两人登上仁川的土地上,等待他们的除了冷冷清清的码头,一个朝鲜大臣也没有。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获知,闵氏集团处于对大院君的猜忌,在听闻其肯定会回国之后,就以壬午兵乱的罪名处决了他的两名亲信,还杀死了一名他最死忠的仆人。更进一步的,闵氏操控国王给全体臣民下命令,不得与大院君交往、通信。
日期:2014-06-13 15:14:23
小四同学听闻这些之后,非常生气。中国人是最讲究形式,看重面子的。闵妃你就是再防范大院君,但是他是由我上国“大赦回乡”的,尤其还有我袁某人陪着,竟然不派一个人来迎接,真是岂有此理!在国内没有多大发言权的袁世凯,知道自己在朝鲜的能量。他一面写信给驻朝的各国外交人员,通知他们来迎接;一面写信给朝鲜当局,恐吓他说,我奉朝廷之命送你们国王的父亲回国,你们竟敢如此简慢!这样做,如何面对皇恩?无论如何,国王一定要在城郊迎接我们!
朝鲜真是被吓大的,面对仅仅带来数十人的袁世凯,不敢不听话,李熙乖乖的在南郊摆了欢迎仪式,给足清朝的面子。另一方面,袁世凯也不轻松。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送大院君回来,还要保证他的安全。按照朝鲜目前的形势,自己一旦离开,他立刻有性命之忧。于是袁慰庭利用与国王笔谈的机会,向他说道,考虑到你们父子骨肉之情才赦免了大院君,这次送他回来的前提就是不允许其再干预朝鲜政治,这也是他答应的了。不过我看现今的朝鲜大臣中,有一批行为不端之人,他们影响着你成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贻笑各国。对这些,必须予以罢免,否则难以向朝廷交代!
这些先给个甜枣再扇一巴掌的话,一字不漏的传到了闵氏集团耳中。以闵妃为首的这群人,虽然对大院君的归来多少放了心,但是对这件事儿总体上还是持不满的态度——你清朝何必送他回来,多此一举!让这个老家伙客死他乡不是更好?!所以闵氏集团仍然没有停止与俄国的接触,就在袁世凯抵达汉城的前一天,俄国公使还向朝鲜提出了陆路通商、朝鲜聘用俄国人作为练兵顾问、直接派兵驻扎朝鲜等重大要求。
针对朝鲜与俄国的接近,袁世凯同意日本人的分析,都是这个德国人穆麟德搞的鬼。同样的,要防止两方形成实质性协议,首先要除掉穆麟德。10月14日,袁世凯写了一篇《摘奸论》给国王,同时抄写了多份分发给朝鲜众臣。很可惜,这篇文章已不可考,不过据笔者揣测,以小四同学的文笔来看,行文不会太精彩,与张謇骂他的那篇文章相比,肯定逊色不少。
日期:2014-06-13 20:15:03
当然,这种策论讲究的不是行文有多好,看的是所举出的建议是否可行。而袁世凯的目的是朝鲜一定要采纳自己的建议!所以他借着随意出入朝鲜王宫的便利,不停的向国王、闵妃解说、阐释朝鲜保持与清朝藩属关系的好处,与俄国结成盟友的坏处,而且还暗示,如果朝鲜不听劝,清朝会动用武力。
闵妃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终采纳了袁世凯的建议,没有接受俄国的要求,解除了穆麟德所有职务,但又不敢过分得罪德国,只好免费送他三个月的薪俸,礼送处境。不得不说,还是强国之下无弱民啊。这么便宜的事儿,笔者咋就找不到呢?要是哪个公司愿意炒掉我多给三个月的工资,我愿意一年失业十二次!
拉回来,咱们接着聊袁世凯。
客观的讲,袁世凯这次的差事非常困难。之前还有驻朝军队作为后盾,现在自己连个正式的身份都没有,严格来说只是送遣李罡应的一个清朝官员。又恰逢朝鲜对清朝若即若离之际,一旦朝鲜决定与中国决裂,或者下定决心不接收李罡应,大到朝廷小到其自身,都是不好下台的。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轻松就可办妥,李鸿章完全可以随便安排个人把大院君送到朝鲜,然后令仍然驻扎在朝鲜的老好人陈树棠来办理了。
小四同学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将其在朝鲜的“余威”运用到极致,有军队时用军队,无军队时用人心,纵横捭阖之下力保朝鲜政治秩序如常,有效避免因大院君回国出现政治动荡;还削弱了俄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危险。在晚清当局,能做到如此效果的恐难找出第二人。
相信就是李鸿章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如此完美,当然李鸿章不会因此而猜忌小四,相反他也一定很高兴,就像当初吴长庆发现袁世凯的才能一样,作为上司,在庸庸无为、一票混饭吃的下属之中终于找到一个可堪大用之才,那是非常兴奋的。于是他也没有吝惜手中的权力,在袁世凯回国不久的10月28日正式向朝廷保荐其代替陈树棠,接办朝鲜事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