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津梁:琉球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23节作者:
上官韦弦 地保奴最后的结局是一个谜。但想来他身为一位蒙古皇子,本来天天在大漠吃的是风沙,这回却背井离乡,到异域岛国感受暴风雨的洗礼,可能不会太习惯吧?失意、郁闷、沮丧、仇恨、举目无亲甚至于绝望,可怜的地保奴,彻底与原来的世界隔绝了,至于怎么度过一生、怎么死亡确实也都不重要了,可怜的人,安息吧!
日期:2012-10-15 20:36:48
第十二章 “琉球”是朱元璋命名的(4)之世子武宁隆重出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察度派通事屋芝结来庆贺元旦佳节,明朝时的元旦并非今日的元旦,而是咱们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是过春节、过大年。
中山王国来朝拜老朱皇帝献礼,一般就是挑过元旦或万寿圣节这两日为名头的,其它邦国如李氏朝鲜、越南呀、南掌(老挝)、暹罗(缅甸)、中亚的帖木儿王朝呀等也是老朱的常客,所以真正的是举国欢庆,四海邦国齐为贺彩,不是太平盛世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的。
要说察度就是会来事的人,国家虽比不上朝鲜、越南大,更没法和中亚强国帖木儿相提并论,但几乎年年都恰当好处的派人来拜年、拜寿,把个老朱弄得开心不已。
这回中山王国拜年还有一份额外的大红包,就是察度的世子武宁献上了良马五匹、硫磺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苏木三百斤。
世子武宁以前没出来过,这次一出场就是大手笔,算是一鸣惊人,令老朱从此记住了他。当然老朱还赠的远比晚辈武宁丰厚的多。需知***回赠的礼品价值往往都是邦国献礼的数倍甚至十余倍呀。
没办法,当时明朝的市场在整个世界来看,是商品最全面的市场,国力最为强大,老朱又是爱面子的人,他得厚厚赏赐那些小弟们。
顺便说一句,明朝前期几乎什么都不缺,但就缺白银缺铜钱。白银铜钱就是货真价实的钱呀,银铜不够,就会造成货币紧缩,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到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以自己的信用来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不仅是便利,也同时可以解决银铜不足的问题。
但是明朝老百姓对政府发行的纸币不太认帐,为什么?政府的信用是重要的,但白银铜钱的储备量也要足呀,你更不能乱在纸上印数字,一张纸上动不动十万、一百万、一千万的,糊弄谁呀?这让我想起了当代社会流行的那种花花绿绿的纸币,咳咳,具体的说是冥币,上面都印有十亿、百亿的字样,数字大的惊人,不过那都是给死人烧的,安慰安慰自己与祖宗罢了,当不得真的。
就是说纸币这玩意不是随意想印成多少就多少的,你不能乱来,随性印了数字只能引发纸币信用的迅速崩溃,最后谁也不当钱了,当卫生纸倒是有的。所以在明朝276年间,纸币的发行效果,总体来看是失败的,这也间接造成了明朝最终灭亡的悲剧。
话说回来,朱元璋当皇帝时的明朝,总体还是上升发展趋势,当时的明朝算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度,这也是老朱摆得起阔、中山王国年年跑来献贡的主要因素了。
中山王国的世子武宁跟明升、陈理、地保奴这群人相比,也算是一个“王二代”了。此人生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母亲就是察度发迹前、愿意放弃财富跟他爸爸过苦日子的胜连按司女儿,只可惜他妈妈的名号在史料中没有记载。
不知为什么,作为世子的武宁让朱元璋第一次知道已经是三十四岁的光景了,或许中山国虽然贪图明朝赠与的财物丰厚,可毕竟也是岛国上的老实民众,并没有想太多,不然可以多多赚它一票。
应该是南山国的王叔汪英紫父子经常凑热闹来南京城上贡,也赚得钵满盈盆,这就让世子武宁也开了窍,所以跑去跟他老子如此一说,老察度便也瞧出了发财致富的门道,而且察度年岁已高,也该让没见过世面的儿子在老朱大哥面前露露脸了,以后有事也好照拂一下。
自此后,中山王国的世子武宁名号经常出现在老朱的祝寿、拜年礼单上,也令老朱挺感动,这个小晚辈还是很懂惦记着我呀。
日期:2012-10-15 20:46:47
就是说纸币这玩意不是随意想印成多少就多少的,你不能乱来,随性印了数字只能引发纸币信用的迅速崩溃,最后谁也不当钱了,当卫生纸倒是有的。所以在明朝276年间,纸币的发行效果,总体来看是失败的,这也间接造成了明朝最终灭亡的悲剧。
————我注释一下,都说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可是明朝时期,因为经济的繁荣,造成银矿与铜矿的紧缺。而白银主要掌握在豪商富民手里,国库并不多。明朝时的银矿主要分布在湖广、贵州、河南、陕西、山东、北直隶、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多处,可是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明朝庞大市场的需求。可以说中国当时的银矿不但相当分散,而且中国是非常有限的,相对贫乏的国家。国内的银、铜矿不够,也就是造成国家的银两、铜钱紧缺,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既然本国缺,就只好进口外国的了。
在当时主要的铜矿进口就是我们中国的邻国日本。日本当时自己并不热衷铸钱,却喜欢中国的永乐钱,所以大量的铜钱输送到中国来,由中国铸造好,再通过朝贡贸易转运回日本,所在在当时一个中国商人去日本的话,完全不必考虑货币兑换的问题,因为日本流通的铜钱跟中国是一样的。
至于白银,日本也是中国的一个主要进口对象,日本的生野、石见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产银区,在1540-1644年期间,日本输入中国的白银约为7500吨,这个数据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日本的白银主要生产了九十余年,后来又由美洲的白银代替了日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白银进口地区。
日期:2012-10-20 20:41:07
第十三章 闽人三十六姓和国子监风云(1)
察度觉得明朝老朱大哥家真是太强大了,要什么有什么,不愧是**呀,所以就愈发觉得自己的渺小、中山王国的落后,所以跟王相亚兰匏、大臣甚模致结、嵬谷致等商量,派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先进文化,不过开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双方通过多次的协商,察度终于成功的派遣了第一批赴明的留学生,他们也是琉球王国历史上第一批到中国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留学的琉球人,分别是:从子日孜每、阔八马以及寨官子仁悦慈(一说王族子弟)三人入监读书。
我们并不知道察度的父亲奥间大亲有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日孜每、阔八马有可能是泰期的儿子。泰期是中山王国最早出使明朝的外交正使,为中琉关系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多年来已经没有他的消息,此时或许病逝了,具体如何,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
日孜每、阔八马、仁悦慈三位中山王族子弟先是在福州学了一阵中国话,然后就一路上游山玩水地来到了南京城,朝拜朱元璋。
朱元璋对中山王室成员日孜每、阔八马以及官二代仁悦慈优待有加,赏赐了衣巾、靴袜、衾褥及钞等日常用品,并且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来日学成回国成为栋梁之材,好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这次还有一件事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察度在奏折中提到了两位中山官员,名叫程复和叶希尹,官职就是通事(外交官或翻译官)。
咦,你说瞧这二位通事的名字怎么这么像汉人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