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60节作者:
冰原极光 西班牙王室曾经支持麦哲伦在1519年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他们对麦哲伦殒命的菲律宾群岛一直念念不忘。新登基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更想把太平洋变成“西班牙的内湖”。他狂妄地命令西班牙驻墨西哥军队远征菲律宾。1564年,由4艘船和380成员组成的远征军从墨西哥出发,越过太平洋来到亚洲。
1565年2月13日,远征队抵达菲律宾的萨马岛,上岸实施了第一次抢劫。到了4月27日,舰队到达宿务岛。西班牙人选定那里作第一个殖民点。水手们用大炮向土著人的村子一顿猛轰,100多间房屋被毁坏。登岸以后西班牙人用火枪强迫当地的土著首领图帕斯签订条约,承认西班牙统治权。这个条约是西班牙征服菲律宾的开始。1571年4月,230名远征队员在吕宋岛登陆攻打马尼拉,土著人的抵抗力量不团结。很快,马尼拉被征服,成为西班牙在远东的殖民中心。
1569年,利亚斯比被任命为菲律宾的行政长官。西班牙人还计划北上征服明朝。甚至向国王呈递了征服中国的详细的计划书。但因为其“无敌舰队”1588年被英国歼灭而最终没有成行。此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欧洲日渐衰落。
日期:2013-10-16 18:48:41
葡、西衰落之后,英国、法国、荷兰兴起。荷兰早在1595年就派遣舰队远征东方,在爪哇等地大肆劫掠。1598年又再次远航印尼,运回大批香料。此后,荷兰商人纷纷组织船队前往印度尼西亚。1602年,荷兰正式成立东印度公司,加紧对香料群岛的渗透。荷兰人1605年在安波那岛建立起第一个在东方的据点,随即进占摩鹿加群岛,驱逐葡萄牙殖民势力。1619年,荷兰在爪哇岛建立了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作为殖民扩张的据点,并于1641年夺占马六甲。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亚洲总部设在的巴达维亚(雅加达)。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企业,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150艘商船、40艘战舰。两百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共有4789船次来到东南亚。
英国插手东南亚要稍晚一些,之前它专心致志地蚕食印度。取得印度后,触角立刻伸向远东。1786年起,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英荷战争之后,英国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1824年签订的《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西亚和荷属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1826年,英国马六甲殖民地宣告成立。
欧洲人瓜分南洋的过程中,华人完全是旁观者。北京早已经替欧洲人把南洋的华人反抗力量清剿得干干净净了。只有明末的大海盗郑芝龙,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他十分忌惮。台湾早就被西班牙人占领过,后来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夺去,最后被郑芝龙那个倔强又勇敢的混血儿子郑成功抢回来,作为反清基地。
华人大量移居南洋,正是欧洲人东来以后。通过对华侨族谱的研究发现,华人下南洋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在明朝嘉靖(1522-1566)以后,比例高达90%以上。而华人涌向南洋的最高峰还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欧洲殖民者开发东南亚急需大批的劳力。黑奴贸易被禁止以后,劳动力缺口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下,无论种植园还是矿山,在东南亚都有工作在等着华人。为吸引华工,殖民者曾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英国殖民者为华人移民提供耕地和住宅;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给华人永久居住权等。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下南洋的热忱。
在下南洋的华人来自福建、广东的占95%以上。下南洋在福建、广东民间也称“过番”。福建、广东两省海岸曲折漫长,百姓很熟悉大海。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1381年时,广东人口310万,福建人口384万。到了1626年,广东和福建人口分别为414万和553万;1685年,福建人均耕地为8亩,而到了1851年下降到了人均0.65亩。两省的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南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的调查,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 69.95%。为了谋生,闽粤百姓一批又一批地前往南洋。
从1840年到1930年,福建、广东两省每年都能输出10万人口,足以抵消每年的人口增长,缓解人口压力。1890年,在南洋的华人华侨有300万,1906年则达到400万。民国建立以后,“下南洋”人数明显减弱。1949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下南洋基本停止。
大量华人涌入东南亚,对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种植园和矿山一直是两大支柱。华人来到加里曼丹岛谋生,有的在农村种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特别是橡胶树的种植。主要产品是从非洲引进的咖啡,又有部分种植甘蔗,特别的有香料种植。棕榈种植也十分普及。
还有一部分华人在山区开采矿藏。在加里曼丹岛,华人是唯一的采金者。矿工人数最多时曾超过9万,每年生产的金矿砂超过60万两。马来西亚的锡矿几乎都由华侨开发,产量曾长期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大半。都是华侨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英国殖民总督瑞天咸也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努力之结果,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对于如此勤奋耐劳守法之华侨之谢意,非言语所可表达。”
还有一些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在殖民地从事手工业,面包师、花匠、园艺师、渔夫、裁缝、鞋匠、金银匠、雕刻师、锁匠、画家、泥水匠、织工,几乎无所不包。在荷兰殖民者想把巴达维亚(雅加达)“建成整个东印度最大的城市”,主要倚重华人承包工程,荷兰人对华人的制砖工艺十分满意,千方百计招募华人。1682年,雅加达的华人人数是3101人。到了1719年,已增至11648人。
“下南洋”的华人是廉价的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资源。但华人经常与西方殖民者产生冲突,殖民者进行了多次有组织的针对华人的屠杀。
第一次屠杀发生在1603年的菲律宾。起因是这样的:当时西班牙人以菲律宾为通商据点,连年向中国输入大量原产美洲的金银。这让一些明朝人误以为菲律宾本地盛产金银。1602年,一个叫张嶷的术士上奏万历帝,说菲律宾的机易山有大量金银,甚至连树上都长满金豆,朝廷应该开采这些金银来充实国库。万历皇帝信以为真,于1603年派遣官员到菲律宾去查看,西班牙总督给予了接见。
中国官员离开之后,明朝将要进攻菲律宾的谣言开始流传。西班牙人十分警觉,误认为明朝要与自己争夺殖民地。为了防止华人成为明朝的内应,西班牙军队对华人进行了屠杀。
这次屠杀中最少有23000名中国人遇害。事后,殖民者拍卖遇难华人的财产,竟拍得66000多比索。大屠杀以后,马尼拉没有理发师,没有裁缝,没有鞋匠,没有厨师,没有农民和牧民;“没有粮食吃,没有鞋子穿,即使出极高的价钱也买不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