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话连载(上部)》
第25节作者:
随风约会 师直为壮,曲为老。
占理了,军势才会强壮,你统帅的就是壮年一样的军队。理屈了,那你统帅的军队,就像是老年一样,打不起气来。这句话,在春秋时代,不可不谓是让一场战役胜利的黄金法则。
那么晋国人在大战之后有什么反应?秦穆公会如何处置晋惠公这块烫手的山芋呢?
日期:2014-08-13 21:52:37
第十讲 吕甥变法
韩原之战,我们没有看见郤芮、吕甥这两个人有什么表现。很有可能是两个人都没有被派上战场,大概他们的意见在战前没有得到重视。
而现在,国君不见了。曾经里克、丕郑弑君之后,国家没有国君,他们二人就是晋国的最高权力代表。现在,晋国的最高权力人物是郤芮、吕甥两个人。两个人都清楚,晋国的地位想要得到保全,只能迎回晋惠公。虽说太子圉也在国内,但绝不能唐突地立太子为国君,谁让这个太子生下来就是当奴隶的命呢?
这种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吕甥。他已经想清楚该怎么做了。吕甥应该有过对秦国细致的考虑,要不然他绝对不会像后来表现的那样镇静。
首先,秦国绝对不会很突兀地处理掉晋惠公,尤其是秦国现在的国君是秦穆公,他绝对不会这么干。秦穆公已经树立了一个“犹犹豫豫”的形象,立晋惠公的时候是这样,泛舟之役的时候是这样,韩原之战的时候也是如此,反反复复斟酌再三,才能做出决定,那么这一次也绝对不会例外。
还有一点,秦穆公的枕边人,晋献公的爱女穆姬,太子申生的亲姐姐,晋惠公同父异母的姐姐。即便是晋惠公先前背弃了对穆姬的承诺,但是穆姬绝对不会因此就一点不顾姐弟情分,一定会对秦穆公加以劝说。秦穆公真的要处理晋惠公,当然要斟酌穆姬的意见,更何况,太子康公对这个母亲也是百依百顺呢,秦穆公不考虑女人,也得为秦国的未来考虑吧。
另外,秦国可以自己考虑一下,如果秦国真的杀了晋惠公,那么对于晋国来说,道路也很好走,直接把太子圉立上君位就可以了。太子圉是晋惠公的嫡长子,前面介绍过,因为他出生之前受过占卜,结果是他就是个当奴隶的命,因此起名叫圉。如果这是个贤明的国君,那自然好,秦国你也没什么好果子吃,诺大一个晋国绝对不可以甘心受辱。如果他是个昏君,在那个礼即将崩乐即将坏的时代,想掌权,吕甥郤芮二人也绝对不会眼看着他祸害国家。秦穆公是聪明人,肯定会考虑到这些问题。
日期:2014-08-13 21:54:09
秦穆公在回国的路上应该就反复思考过这些问题了,他看一看被俘虏的晋惠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而他自己也很难去处理这一块烫手的山芋。
晋国那些打了败仗的大夫没有立刻回国,跟着秦穆公来到了两个国家的边界,秦穆公知道他们的意思,无非是要把晋惠公带回去,于是就姑且安慰了一下他们,告诉他们,绝不敢把晋君带回国内。
在战场上俘虏了对方国家的国君,如果把他带回国内,对于春秋时期的人而言,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耻辱。如果对方国家的国君没有被带回本国国都,那么一切都还好说。
之后,韩原之战的消息传到了周天子那里,周襄王接受过晋惠公的帮助,才平定了王室周围的戎族,于是他派人告诉秦穆公:“晋国和我是同姓国。”一句话就够了,聪明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紧接着,秦穆公得到了国内的消息,不得不让他吃了一惊。原来,自己的夫人姬氏听说了晋国国君正在前往秦国国都的路上,带着她的儿子,太子荤、少子弘,女儿简、璧,登上了高台,在台子下面堆上了柴火。这架势,是要自焚。
对与秦国人来说,重点其实不是简、璧这两个还没有出嫁的黄花闺女,而是国君夫人穆姬和秦君的两个公子荤和弘,尤其是两个公子,他们都是未来有可能成为秦国国君的人选。无奈这一班儿女都念及母亲的恩德,听从母亲的话。穆姬对秦国人说:“如果晋君今天早上回来,那么我们今天晚上就自焚。如果他们今天晚上回来,那么我们第二天早上就自焚。”秦国的大夫无奈,只好去路上找秦穆公商议。
从抓到晋惠公开始的一系列事件,都证明了,这块山芋是多么的烫手。
如何处理晋君真的是一件难事,还好有公孙枝。秦穆公不管碰上什么事情,不出意外的话,他第一个咨询的一般都是公孙枝,秦穆公似乎很看重这个人。
日期:2014-08-13 21:55:14
公孙枝对于秦穆公,就好像商鞅对与秦孝公。公孙枝跟商鞅一样,一开始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按理说春秋早期,这种人应该很少。春秋时期的社会体制决定了大家都能按部就班的做事情,从奴隶阶级到平民阶级,再到贵族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大家都有事情干。奴隶阶级直接服务贵族阶级,平民阶级则有连续不停的农活要干,《诗经》中的一首诗《七月》比较完整的描述了当时和平时期农民的生活,可以用凄惨无比来形容了。还有一首《东山》,以一个农民自述的角度,说他从战场回家之后如何如何。读了都不免让人觉得凄凉,也可以瞬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
贵族阶级干的事情一般都有完整的记录,这些东西都被记载在了各种各样的文献中,其中包括贵族的丧事、祭祀、对话、战争、生活等等各个方面,也是我们在《春秋晋国史话》中见到的绝大部分内容。但是贵族的生活仍然很空虚,每日有大把的时间,因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礼仪来让他们每天都有事情做。如果说的残酷一些,春秋时期那威严的礼仪,只不过是贵族整日无所事事想出来的充实生活的内容罢了。但是话还是要说回来,这些礼仪教育,毕竟是非常有意义的,贵族式的教育总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继续来琢磨一下这个游手好闲的公孙枝。他很像是一个贵族阶级,因为贵族阶级才有很多时间,允许公孙枝来挥耗。同时他也不像是一个贵族阶级,春秋时期前期的贵族阶级怎么可能会来“周游”列国呢?
那么我们可以有答案了,公孙枝应该属于世族阶级。他的祖上应该也是贵族,甚至很有可能是某个诸侯国的国君。根据他的氏是公孙,公孙氏代表的是国君的孙子,也可以作为佐证。但是到公孙枝这一代,因为可能他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就慢慢地没落下去,从贵族阶级进入了世族阶级。世族阶级应该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产物,由贵族血统的庶出子孙组成,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阶级。
日期:2014-08-13 21:56:37
从分封制建立之初到春秋前期,宗法制和封建制走过了近四百年,有的世族阶级的人已经携带着良好的出身和广博的知识走入了平民阶级,让平民阶级发展壮大,还有的世族阶级受到了上下两个方向的挤压,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有的比较落魄的可能温饱都成问题。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