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话连载(上部)》
第33节

作者: 随风约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智者的话,不得不慎重考虑。
  郑国、卫国、曹国对自己的种种不礼行为,公子重耳都记在了心里。齐国、宋国对自己的好意,公子也都记住了。公孙固、僖负羁这样的好人,公子会想办法报答他们,当然也忘不了叔詹这样有意加害自己的人。
  走遍了中原诸侯国的公子重耳,终于来到了泱泱大楚。
  日期:2014-08-19 20:55:25
  楚国霸业已成,楚成王非常开心迎接这位流亡公子。眼下的中原,郑国、鲁国都已经服从,宋国已经没有力量再和楚国争霸了,如果能争取到北方的晋国,那对楚国的霸业无疑是如虎添翼。

  前一阵子,楚国若敖氏的另一分支成氏的将领成得臣讨伐陈国,让陈国服从于楚国,令尹子文便让贤,把令尹的位置让给了能征善战的成得臣。
  成得臣,字子玉。这个人应该是楚国历史上最有水平的令尹之一。楚国的历代贤臣,能跟成得臣并列的,也就只有斗谷於菟(子文)、孙叔敖、吴起等人。他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狐偃、赵衰等人。
  由于楚国和中原文化经常发生交流,楚成王也比葫芦画瓢,学会了很多周礼。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公子重耳一行人,楚成王专门用周礼来接待,而非南方的荆蛮礼仪。
  接待贵客的礼仪,最有名气的就是“献礼”。献礼是一种很繁琐的敬酒礼仪。每一献的步骤大概是由主人先向客人敬酒(献),喝完之后,客人还敬酒(酢),主人再敬一次(酬)。其中的礼仪十分繁琐。

  楚成王招待公子重耳,用了九献之礼,即上述步骤重复九遍。九献之礼是接待诸侯的礼仪。统治阶级的贵族们每日不用操劳于田野之间,整日无所事事,因此也有了如此复杂的礼仪来充实他们的生活。
  公子重耳一看,楚成王竟然拿接待诸侯的礼仪来接待自己,赶忙推辞。狐偃说:“这是天命啊!您还是享受这样的礼仪吧。流亡者享受国君应有的礼节,地位并不与您的地位相符。如果不是天命,谁能让楚王这样对待您呢?”公子重耳于是接受了九献之礼。
  公子重耳自小在中原长大,虽然晋国长期和狄戎等族交流,但终究也是一个中原国家,很尊崇礼仪。公子重耳一行人能熟练的运用应该不足为奇。但是楚成王作为一个南方的国君,长期与中原缺少交流,能在短短十几年内北上争霸已经不是易事,竟然还熟练掌握了很多周朝的礼仪。姑且不论楚成王掌握的是否仅仅是表面功夫,起码能用献礼这样繁扰的礼仪招待贵客,已经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了。

  公子重耳受到了楚成王热情的接待,非常高兴。但是公子也知道楚成王的用意,即使楚国能帮助自己回国,他也绝对不能让偌大一个晋国服从楚国,两个强国早晚有一争。中原诸侯早已听闻了这个有仁义有德行的公子重耳,都期盼着他作为霸主的到来。
  两个人都心知肚明,楚国不受中原文化待见,这已经是相当久的事情了。在中原国家的眼里,楚国就是一种南蛮,只能因为他的强横而暂时服从。双方就这样各怀鬼胎地喝着酒。
  楚成王突然发问公子:“你如果能得到晋国,将要怎么回报我呢?”
  公子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回答说:“美女玉帛,楚国不缺少。鸟羽、牦牛尾、象牙、牛皮,都是楚国的产物。晋国宝物,都是楚国用之不尽的,我能用什么来报答您呢?”
  楚成王知道公子是在刻意回避,但是他一定要问个清楚,他想要的到晋国的服从,所以他一定要得到一个答复,哪怕这个答复不是他想听的。楚成王说:“虽然这样,我还是想知道您要怎么报答我。”
  公子说:“如果托您的福,我得以返回晋国,那么当有一天,晋、楚两国交兵,在中原相遇,我愿意退避三舍,如果您还是不肯饶恕我,那我就左手执着马鞭弓箭,右手拿着箭囊弓套,和您周旋一下。”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退避三舍”的来源。
  公子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楚成王爱帮我不帮我,我如果回去了,肯定不会服从你们楚国,最多就在战场上退让你们三舍罢了。
  相比于十几年前的公子夷吾,对秦国公子絷说的话,要掏空晋国讨好秦国以求晋国国君的位置。重耳和夷吾,两个君主高下立判。
  楚成王的心情应该比较沮丧。但事已至此,他也绝不可能翻脸不认人,只能好好地接待完公子重耳。
  礼仪结束后,令尹子玉私下对楚成王说:“杀了晋公子吧。如果不杀了他,等他回到晋国,肯定会威慑我们楚国。”
  楚成王回答令尹子玉:“不行。楚国如果被威慑,那是因为我没能治理好。我没能治理好国家,没有德行,杀了公子重耳有什么用呢?上天赐福于楚国,谁能让楚国人害怕?上天不赐福于楚国,那么冀州的土地上,难道没有明君么?公子重耳聪慧知礼,即使深处困境也不谄媚。有狐偃、赵衰等人辅佐他,这就是上天赐福于他。老天要让他兴旺,谁能废弃他呢?”
  人到老年,就会不由自主地相信“天道”。这是一种祈福的态度。祈福是为了躲避灾祸。人到老年,自然不愿意再遭灾遭难,于是就会信天命,听天道。楚成王正是如此。
  而且他而已知道,即使杀了公子重耳,中原冀州的土地上也不缺明君,公子只是他们之一。
  子玉又出主意说把狐偃扣留下来做人质,想以公子重耳的舅舅作为砝码,在日后要挟晋国。楚成王熟练地引用了《诗经》中的《侯人》这一首:

  彼己之子,不遂其媾。
  “媾”的意识是厚爱。这句话的愿意是:那个人不值得我们的厚爱。可以强行理解为是指出别人过错的诗句。楚成王这么引用,说明自己的过错,因此就没有扣留狐偃作为人质。
  楚成王和子玉的对话,公子重耳的随从们自然也有办法探听到了,公子重耳不由得害怕起这个想要谋害自己的令尹子玉,这个日后让他闻风丧胆的人物。
  我们可以看春秋时期贵族之间用《诗经》说话的很多例子,大多都是引用一首诗中的某个句子,如《行露》中的“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就多次被引用。引用的过程中,只是利用这个句子的表面意思,而完全与整首诗脱离联系。可见这种引用除了文饰礼仪,并不能让这些贵族有什么真正的长进。
  同样,楚成王作为一个南方国家的君主,不仅熟知中原礼仪,连产生于曹国的诗句都能背诵并加以引用。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勤奋好学的君主。楚成王,恐怕是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了。楚国的历代君主能和楚成王相聘美的,恐怕只有他的孙子楚庄王。
  就在公子重耳在楚国谋划出路的时候,安稳太久的晋国局势终于再一次出现了动荡,这一次动荡,同样和秦国有关。
  公子重耳的机遇,正在来临。
  日期:2014-08-23 22:35:41
  第十四讲 重耳归国
  晋惠公的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出生就被预言是奴隶命的太子圉却不甘心这样待下去。他已经了解到了公子重耳一行人到处流亡寻找机会回国的消息,这个年轻人感到了危机,他感觉自己的储君之位很难保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