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奇:被野人劫走的女人》
第21节作者:
辣哥abc 日期:2012-11-19 21:03:00
第三十一章,野人护佑杨平儿〔二〕
跨上一道堤坎后,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山谷,这个山谷名叫野人谷。徐世昌远远地看到野人谷的那头有群人正在往野人山上爬,心中一喜,大声喊到:“弟兄们,看见没有?那二三十个人肯定就是反贼。大家跟我冲啊!抓到反贼有奖,每名反贼奖纹银十两,凭反贼的人头领赏,谁抓到归谁。冲喔!”
就有想得赏钱的官兵拉开架式往前冲,边冲边喊:“冲喔!抓反贼得赏钱喔……”
“冲喔!”
官兵们拉开架式往山谷里冲去,眼见得与前面那二十七名起义将士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前面正往野人山上攀爬的这群人,真就是杨平儿带领的那二十七名造反将士。
杨平儿走在最后,因为他在搀扶一位腿部受轻伤的士兵向上攀爬。
眼瞅着饥肠漉漉筋疲力尽的二十六名弟兄,再回头看看越来越近的四百多官兵的虎狼之师,和他们手中寒光闪闪的刀剑,杨平儿在心中叹道:“难道我等跟随蛮王造反的所有将士,当真就要被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么?”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野人山最高处的野人台上,忽然响起一阵唿哨声:“咀呜——咀呜——咀呜——”
杨平儿听到这阵唿哨声有点纳闷,心想这唿哨声一般都是那些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中才见使用。现在野人山顶怎么忽然传来了唿哨声呢?难道野人山上不仅有野人,另外还有土匪不成?
杨平儿正这么想的时侯,左边山林中忽然传来“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
紧接着右边山林中又传来“嗙嗙嗙!嗙嗙嗙!嗙嗙……”的声音。
接下去,发出响声的地方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杂……
这些声音吵得杨平儿很不舒服,他回过头再去看山谷中那些追来的官兵时,只见他们已全都摇摇晃晃地往地上倒去……
随着这些毫无规律,毫无乐感的嘈杂之音,山林中忽然刮起了大风。这风越刮越大,片刻功夫,就吹了个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整个野人山瞬间变成了黑夜,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听到满山的野人嘶喊,满处的豺狼虎豹吼叫,满地的官兵哭爹喊娘……
这种日月无光的黑暗状态持续了十来分钟,所有的声响嘎然而止,万赖俱寂,只听到一只小蛐蛐儿在鸣:“啹啹,啹啹,啹啹……”
接着,天色慢慢地亮了。杨平儿再回过头去看那些官兵时,立马被惊呆了。只见野人谷中,横一具竖一具地躺满了官兵的尸体。
杨平儿带着二十六名弟兄回到山谷中去查看时,发现这些官兵尸体缺胳膊少腿的,肚子上被抓出个大洞肠子流出来了的,脸上被抓的血肉模糊看不出本来面目的,比比皆是,都死得很难看。面部挣狞被活活吓死的也不在少数,有几具尸体居然连头都没有……
徐世昌和徐世昌带来的四百多官兵,转眼间就全报销在这野人谷中,无一生还。
日期:2012-11-20 20:55:33
第三十二章,杨平儿的去向〔一〕
“就这样,野人山的野人将前来追杀杨平儿他们的四百多官兵,全都报销在野人谷,一举救下了杨平儿他们二十七名造反将士。哈哈哈!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说到这里,四爷爷不说了,端起茶杯来一口接一口地喝茶。
尽管我明知这个故事中有很多夸张甚至是虚构的成份,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古代故事一样,有很重的迷信色彩,但我仍被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深深地打动了。
一个故事说到这个份上接尾,应该是说得过去的。但我很想知道杨平儿他们二十七位造反将士的后来去向,于是我问;“四爷爷,那后来呢?后来杨平儿他们二十七位造反将士怎么办呢?到哪儿去呢?他们的老家肯定是回不去了,回老家他们肯定会被当地的官兵抓住杀掉,那他们怎么办呢?他们留在杨州了吗?留在野人山了吗?”
四爷爷点燃根烟,狠狠地抽了口后说:“关于杨平儿他们二十七位造反将士后来的去向,流传下来的说法有两种,我说过的渔鼓评书也有两个版本。”
“嗯,有哪两个版本,您快说说!”我催。
四爷爷说:“一个版本说,杨平儿带着二十六位弟兄,起早贪黑地在野人山中伐了一段时间的木头,然后用这些木头在野人山中盖了一座‘蛮王庙’。蛮王庙落成的那天,杨平儿带着其余二十六位将士,恭恭敬敬地给蛮王的神像行罢三拜九叩的大礼,然后就在野人山生下根来,与野人山的野人交配繁衍,世世代代的生活了下来。同时也担当起陪伴和守护蛮王庙的任务。”
听到这里,我叹道:“这个结局真凄美。他们跟野人山的野人交配繁衍,实际上是将自己送回到远古的那种原始社会。他们这种无奈的做法倒真有些返璞归真的味道,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四爷爷“嗨”地叹了口气说:“是呀,返璞归真,回到远古的原始社会,虽然是无奈之举,却未必没有一点好处。‘人之初,性本善’嘛,那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没有争权夺利,没有尔虞我诈。在野人山中与野人一起生活,虽然生活条件差了很多,但平平安安,与世无争,也不失为一种境界!”
我又问:“四爷爷,您开头说杨平儿他们二十七位造反将士的去向有两个版本。你刚才说了一个版本,那还有一个版本呢?还有一个版本中,他们也像这样在野人山中盖了一座‘蛮王庙’吗?”
四爷爷说:“是的,在第二个版本中,杨平儿也带领二十六位弟兄一起伐木,然后在野人山中盖了座蛮王庙。这一段,两个版本的说法完全一致。但再往后去,两个版本的说法就大相径庭,完全不同了。”
我说:“是吗,两个版本大相径庭?那您快说给我听听!”
四爷爷说:“第二个版本中说,蛮王庙落成的那天,杨平儿带着其余二十六位将士,恭恭敬敬地给蛮王的神像行罢三拜九叩的大礼后,又带着那二十六位造反将士齐刷刷的跪下,朝野人山那座最高的山头磕了三个响头,感谢野人山的野人救命之恩。然后他带着二十六位壮士走出野人山,隐姓埋名地散落到我们阳州的各个地方,各个行业中去了。”
我问:“那他们以后就在阳州结婚生子,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啰?”
四爷爷说:“对!他们都在我们阳州结婚生子,一代一代地溶化成了我们阳州人。”
我想起了四爷爷的渔鼓筒,就问:“四爷爷,那他们中应该有个人会讲渔鼓评书吧?要不然你老可能就该找到洞庭湖去,才学得到这种渔鼓评书了。”
“哈哈哈哈!对,对!他们中间有个名叫段占文的,在跟随杨平儿造反前,在汉寿老家是个教私孰的先生,他会讲渔鼓评书。在阳州成家后,他就一边讲渔鼓评书养家糊口,一边招收徒弟,一代一代地把渔鼓评书这种文艺方式传承了下来。所以啊,现在无论你问哪位在阳州讲渔鼓评书的,他都会告诉你,他们讲渔鼓评书的祖师爷名叫段占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