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奇:被野人劫走的女人》
第22节作者:
辣哥abc 日期:2012-11-21 21:01:23
第三十三章,杨平儿的去向〔二〕
“喔——他们这帮人中还真有能人!”我叹道。
“他们这帮人在跟随杨平儿造反前,有不少都是手艺人,所以他们中间的能人多。”四爷爷说,“他们中间有泥瓦匠,有木匠,还有杀猪的屠夫。他们后来就用这些手艺在阳州成家立业,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对了,其中有位姓李的士兵,名字没传下来,只知道他姓李。这位姓李的士兵起义前,家里是开白粒丸店的,此后他就在阳州的山口铺开了家白粒丸店养家湖口,并且把这种名叫百粒丸的小吃在阳州传承开来。这种白粒丸不知你吃过没有,既好看,又好吃,而且价钱还非常便宜,我每次经过山口铺,都要到那家白粒丸店去吃一碗。你如果没吃过这种白粒丸,我倒是建议你不妨进去买一碗试试,我保证你吃过后,一定会喜欢上它,会忘不了它那味,会经常想着去吃它。”
我赶忙说:“吃过,吃过!您说的这种白粒丸我在山口铺吃过,确实是又好吃,又好看,而且价格还特别划算。”
这时我就想起了山口铺白粒丸店那位总喜欢对着我笑的大妈,她们家的白粒丸就是这位姓李的将士从宋朝起传承下来的,这几乎是件毫无悬念的事情。但他们家是不是就是这位李姓造反士兵的后人,她们家是不是也姓李呢?我想,下次经过山口铺时,一定要亲口问问白粒丸店的那位大妈,看她们家是不是姓李?
如果她们家是姓李,是那位李姓造反士兵的后人,那她们家在山口铺的这家百粒丸店就该算是一家老古董店了。因为从他们的老祖宗——那位李姓起义士兵算起,至今已经一千九百多年了。
一千九百多年,历经了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了这么多个朝代,一段漫长的历史,但在一个故事中,它却只有弹指一挥间。我有些感叹!
在蛮王余部的这二十七位将士中,杨平儿是头,是这二十七人的首领,我自然对他的去向更关心些,于是就问:“四爷爷,那杨平儿呢?您刚才没说,那杨平儿后来怎么样了?他也会什么手艺,后来也有个好的归属吗?”
四爷爷说:“这位杨平儿会不会什么手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故事的第二个版本中说,把他的二十六位弟兄都安顿好了后,杨平儿找到一家寺庙,拜了庙里的一位老和尚为师,剃度以后,又回到了野人山。杨平儿每天都到蛮王庙去打坐,陪着蛮王的神像,看着光阴从眼前一天天地流过。忽然有一天,正在打坐的杨平儿说了句‘我来也’,然后就变成了一尊石像。”
“啊——”杨平儿的结局十分出乎意料。尽管我知道这里面含有迷信的成份,但还是让我对他肃然起敬,让我震憾!
四爷爷仍在说:“所以说,现在野人山中蛮王庙神像的左侧,盘坐着一个石头和尚。那个石头和尚就是杨平儿的躯体,杨平儿的魂魄早已跟随蛮王走了,不知是回他们老家洞庭湖,蛮王的老家武陵塬,还是又到别的什么地方造反去了。
日期:2012-11-22 21:00:29
第三十四章,住进冬姑家
第二天我起得比较早,在厅里坐了会儿,就跟在队长和四爷爷到食堂去吃早饭。
感觉比平常要早些,围在食堂门前的人很少。
一走进食堂,负责蒸红薯的朱嫂子就向队长招手:“队长,队长,你快来看看吧!”
我跟在队长和四爷爷身旁走过去,朱嫂子就指着刚揭开的蒸柜中热气腾腾的红薯说:“看见没有?队长!我每天早上一揭开蒸柜,这个角上总是空的,肯定是有人偷了队里的红薯!”
顺着她手指的地方,蒸柜靠最外面的一个角上,果然空出一小块地方没有红薯,队长就问:“你这红薯每天是什么时侯放进去,什么时侯开火蒸啊?”
朱嫂子说:“因怕一大清早时间上来不及,所以我总是在前一天傍晚就将红薯洗干净,在蒸柜中摆好。第二天清早来,只要把下面煤灶的火一开,等上四十五分钟,红薯就熟了。然后再让它息十五分钟的气,等大家都到食堂来吃早饭时,正好就可以揭蒸柜拿红薯了。但这两天我早上揭蒸柜时发现不对,这个角上总是空的,肯定是有人把这角上的红薯偷走了。”
队长问:“你是不是记错了?这个角上是不是原本就没放红薯?”
“不会,绝对不会!”朱嫂子态度十分坚定,“刚开始,我也以为是自己记错了,我就每天晚上盖这个蒸柜前都检查一遍这个角上,确定这个角上放了红薯再离开。但当我第二天早上蒸好红薯再揭开蒸柜一看,这个角上又是空的。连着几天,都是这种情况,我今天才敢向你反映。队长啊,这肯定是夜里有人趁这食堂里没人时,偷了这蒸柜里的红薯,绝对不会错!”
“好!胆子不小,敢偷队里的红薯!”队长顿了顿说,“等会儿吃早饭人到得差不多的时侯,我把这事儿跟大家说说,警告警告那个偷红薯的小偷,如果他以后再偷队里的红薯,被我抓住了我就不客气,我就要停他全家的饭,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偷队里的红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