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第29节

作者: color_wol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1-23 23:09:01

  第三篇 较量
  第六目 内斗
  3.6.1咸阳景象
  二世二年七月,函谷关以东,咸阳。
  丞相李斯收到章邯的急报,执政经验丰富的他敏锐的意识到他的麻烦来了。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李斯特别的心力交瘁。
  两年前,也是七月,老皇帝驾崩在沙丘宫。作为丞相的他当机立断,和中车府令赵高合作,将这个消息封锁起来,逼死公子扶苏,将胡亥安安稳稳的扶上帝位。以他的贡献来说,晚辈胡亥即便喊他“尚父”也不为过。
  二世皇帝登基后,半年内就提出要东游,向天下人显示新皇帝的威德,当时李斯陪着他一直巡视到帝国最东端的辽东,沿路在当年先帝立下的石碑上也刻下字(不是秦二世皇帝胡亥到此一游之类),以昭显先帝的功业盛德。【注1】
  二世皇帝大概以为他可以凭借这些造势获得天下人的认可,可惜他错了,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群臣和哥哥们的认可和尊崇,这些人只是在敷衍和应付。自尊心极强的他无法忍受群臣和哥哥们内心深处轻蔑的目光,在赵高的挑拨和指导下,二世悍然发动“叉叉大革命”,向那些藐视他的群臣宣战,他要让群臣们知道什么是权力,什么是尊崇,他要让群臣们发自内心的恐惧和畏服。
  朝廷内一时哀鸿片野,十二个哥哥被戮杀,十个姐姐矺死,大批无辜的臣僚被诛杀,这是怎样的恐怖景象。李斯是胡亥登基的功臣,这场“叉叉大革命”的火自然不会烧到他身上,但他出于自保没有站出来为同僚们讲话,放任二世的肆意恣行。
  二世皇帝推崇他父亲的威严和力量,他渴望模仿他父亲,他要继承他父亲的意志,他希冀将大基建、大扩张、大战争的策略进行到底,从辉煌走向辉煌!在二世看来,大基建、大扩张、大战争等先帝做出的决策,不是一个可以探讨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态度问题【注2】。于是“赋敛愈重、戍徭无已”,国民经济濒于崩溃,逃亡、暴动时有发生。
  三个月后的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一年前,戍卒陈胜在大泽乡放起一把烽火,烧遍了整个关东。两个月后,这支叛军突然打进函谷关,把李斯也吓得够呛,好在章邯利用骊山囚徒紧急拼凑了一支军队击退了叛军,使得秦帝国躲过一劫。
  对于出现数不胜数的叛乱事件,二世皇帝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而是不断指责李斯的无能【注3】。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相当于现在省部级的高官,面对气势汹汹的吴广叛军,李由没有躲在三川郡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而是勇敢地带兵前往荥阳堵截,结果在荥阳被叛军围困了四个月后才被章邯解救。李由的表现还是相当英勇顽强的,比起其他浑水摸鱼的官员,李由堪称模范郡守。但二世却怀疑他和叛军有勾结,在叛军被击退,三川郡重建和首都的联系后,二世政府就派出使者开始调查李由【注4】。

  在重重压力下疲惫不堪的李斯为求自保,写下《奏请二世行督责书》向二世献媚讨好【注5】,这篇文章被李开元教授斥责为“邪恶美文”,因为这篇文章引经据典,文笔非凡,内容却颠倒黑白。《奏请二世行督责书》依据《韩非子》等法家学术名著雄辩的论证了君王只要“督责”臣属就行,不用担当责任。迎合了二世既想要拥有权力,又拒绝承担义务的心理。“邪恶美文”正合二世的胃口,“书奏,二世悦。”,二世和李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李由的事情也得以渐渐淡化处理。

  但这篇文章带来的恶果却超出了李斯的控制,二世以此为理论依据,更加理直气壮的强化“督责”,以向百姓收税越多、杀人越多作为官吏是否贤明、是否忠诚的技术指标。结果就是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犯人,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刚杀死的人的尸体【注6】,景象恍如地狱,胡亥真是罪孽深重。
  法令更加严苛,局势日益恶化。
  一边是二世的无能和轻佻,一边是叛军的凶狠和狡猾,李斯身居高位却难得信任,夹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坚持工作,努力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政府,其心酸和辛苦可以预想。
日期:2012-11-23 23:13:24

  3.6.2李斯的困顿
  二世二年七月,李由被解救后又过了九个月,章邯在东阿会战中被项梁打败,向秦中央政府发出求援信。
  接到章邯的求援后,李斯感到事态严重,召集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行商议。经历了“叉叉大革命”的血雨腥风后,秦政府的官员们失去了曾经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整个官场浸泡在一种非常沉闷的气氛中,以混日子为指导思想,运转愈发生涩。冯去疾和冯劫是仅存的少数老臣,也是李斯觉得为数不多的可以信任和议事的人。
  三人经过探讨后,承认河南的战局已经严重恶化了,必须要尽快控制住局势。由于三人都经历了战国末期的统一战争,具有出色的战争素养,面对不利局面三人迅速制定出应对措施,让河北的王离兵团南下,向章邯方向靠拢,同时抽调王离兵团的部分兵员沿着黄河秘密补充进入濮阳,实施反击。协商结束后,李斯以丞相的名义签署了命令。
  会议结束后,借着座谈的机会,李斯向二人透露心迹,表达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
  一是担忧国家局势恶化。事实是叛乱分子越打越多,秦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征发关中的国民兵到关东进行镇压,仍然无济于事【注7】。叛乱不息的原因不在于秦军不可怕,而在于民众已经活不下去了,如果不马上停止大基建、大项目,与民休息,全局的崩溃将是难以避免的。此外,另一个麻烦是现在皇帝不参加朝会了,什么事情都是赵高代为转达【注8】,群臣们很难见到皇帝,李斯无法将意见通过正常途径表达给皇帝。

  二是担忧赵高这个人在搞什么阴谋。
  原来,之前赵高先是很诚恳的告诉李斯:“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很多,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我的地位卑贱。这实在是丞相您的事,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一听赵高说的这么恳切,也实话实说:“确实这样,我早就想说了。可是现在皇帝不临朝听政,常居深宫之中,我虽然有话想说,又不便让别人传达,想见皇帝却又没有机会。”
  于是赵高对他说:“您若真能劝谏的话,请允许我替你打听,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我立刻通知你。”

  李斯得到赵高通风报信后赶紧去见二世,谁知每次去都不是二世闲暇的时候,而是二世正娱乐的很high的时候,这直接扫了二世的兴,搞得李斯也灰头土脸的。反复几次,李斯才明白自己上当了。二世怀疑李斯是不是存心找茬【注9】,赵高则借机挑唆二世去调查李由,试图找到突破口,扳倒李斯,李斯后来也知道了这事。【注10】
  面对阴险狠毒的赵高的咄咄相逼,李斯感到一丝凉意,他向冯去疾、冯劫表达了想要除去赵高的想法,但二人没有当场进行表态。
  会议结束后,冯去疾、冯劫虽然没同意对赵高采取行动,但出于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冯去疾、冯劫同意了另一件事情,同李斯联名上书,要求立刻停止大基建工程,与民休息【注11】。他们大概认为“人多力量大”,三个重量级的官员联名上书,二世至少会认真的对待他们的建议,如果二世有所不满,那么压力三个人也可以共同分担点。谁知,二世的暴虐超出他们的想象,直接把三个人一勺给烩了。

日期:2012-11-23 23:17:28

  3.6.3李斯之死
  三人联合上书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反倒给秦二世造成了逼宫的感觉,在赵高的挑拨下,秦二世将其视为一起结党谋逆事件【注12】,三个人被一块送进监狱,冯去疾、冯劫说:“将、相不接受这种屈辱。”就自杀了。冯去疾、冯劫二人以自杀向二世表示愤怒和抗议。李斯不想死,于是皮肉就受苦了。【注13】
  李斯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进了监狱就开始唠叨【注14】,大概是希望这些话可以传到二世的耳朵里,二世可以醒悟过来释放他,可惜他的目的显然没达到。二世派赵高来审理这个案子【注15】,这种审理方法无异于让猫来看鱼,结局可想而知,李斯直接就被打服了【注16】。但是李斯依然不放弃求生的希望,他试图向二世上书以求得生机,赵高绝对不给他机会,将他的写给二世的奏书直接扔掉。【注17】

  李斯上书辩诬的渠道被堵死了,但是李斯的身份特殊,李斯谋反案还是需要二世做终审裁决。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检察官)、谒者(传令官)、侍中(秘书),轮流往复审问李斯。如果李斯实话说自己没有谋反的话,赵高就让人狠狠的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二世皇帝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注18】囧rz!

  案件裁定后,二世派人到三川郡逮捕李斯长子李由,使者还没到达,李由就在雍丘(今河南杞县)阵亡了。赵高索性自己文学创作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注19】,反正死人也不能开口说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