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48节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日期:2014-06-29 12:52:49
【更新】 第二十二章 最牛钉子户 (上)
其他各部捷报频传,柴荣亲自率军主攻的寿州却依然固若金汤,数万周军在皇帝的亲临督战下使出了浑身解数,水攻、火攻、挖地道,各种招数轮番使用,竹龙、巨炮、云梯,各式武器攻具全部上阵,不分昼夜的攻打,从显德二年十一月,一直打到显德三年四月,打了足足半年之久,却收效甚微。
再看守城的刘仁赡,铁了心要做最牛钉子户,与柴荣率领的后周武装拆迁队对抗到底,而且他还趁对方不注意,时不时主动出击,偷袭围城的后周军队营寨,顺便焚烧一下拆迁队的拆迁器具,气焰十分嚣张。
柴荣实在想不通,自己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淮南地区的十之七八,这座寿州城,内缺粮草,外无强援,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孤城,刘仁赡究竟靠什么竟然能够死守孤城达半年之久。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城内的刘仁赡和城外的柴荣一样,是一个非常执着且坚定的男人。柴荣就不用说了,只要他认定的目标就必然坚定不移的去追求,任何人,任何事都阻止不了,他前面力排众议亲征北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与之相似的是,刘仁赡也是一名刚烈汉子,抛弃忠君爱国的信念不言,以他刚烈倔强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敌人轻易攻破自己守护的城池,更不会自己主动放弃或投降,即便对方是雄才大略的柴荣也不行。
就这样,两个同样血性刚强的男人一攻一守,互不相让,而且都是拼尽全力,决不放弃,战事陷入了长久的僵持。
一般说来,在围城战中从战术层面来讲,防守一方是占据优势的,容易凭借城池和地形的优势对进攻一方造成杀伤,但如果从战略层面来讲,则是进攻一方占据优势的,尤其是防守方孤立无援时,光是一招“围而不打”,搞消耗战就能让对方崩溃,不战而败,这一原理对此时的寿州城而言更是如此。
柴荣并非有意对寿州城围而不攻,但实际上他却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
寿州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南唐不断地派出援军来救援,但是很不幸,这些援军基本上都被周军来一波灭一波,从涡口到清流关,从滁州到扬州,从扬州到六合,南唐的精锐部队基本上被消耗殆尽了,这些救援行动,除了让南唐军队的伤亡数字不断增长外,对缓解寿州城的困局没有起到一点帮助。
在这种打援打得干干净净,南唐几乎要放弃寿州的大好形势下,柴荣准备加把劲把“围城”发展为“破城”时,却发现眼前这个被围了半年多,看似岌岌可危的城池仍然无懈可击。
事实上,在长久的僵持围困下,寿州城的形势固然严峻,后周军队所处的优势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对他们不利的因素开始逐步显现。
首先是天时。如果你注意到后周开始征讨淮南的时间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战期间大致是从十一月到次年的四月,这段时期正是四季中的冬春两季,淮南地区的气候比较寒冷,本来不是户外活动的最佳季节,但对于行军打仗这样的大动作、大活动而言,选择这两个季节绝对是有着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一方面冬季是农闲季节,方便征发大批老百姓参加战役,从事运输粮草、打造工程器具,建造军事工事等后勤保障和前线支持工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气候和地势。
从军事地理学角度分析,淮河地区之所以能成为江南政权和长江天险的屏障,依靠的乃是纵横交叉的河道和港湾。淮南地区遍布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池沼,这些河流纵横交叉,池沼星罗棋布,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形成了一张复杂的“水网”。
淮河地区的这种地理特点对北方骑兵和步兵集团起到了一定的障碍作用,而到了冬天,这些河流、池沼大多因降水较少而导致水位下降,甚至干涸见底,障碍作用大幅减小,北方大规模的部队就可以趁机南下作战了。
日期:2014-06-29 18:50:41
【更新】第二十二章 最牛钉子户 (上)
除了上述地理因素外,柴荣和他的军队还面临着气候因素的影响。
进入四月份后,天公也不作美,淮南地区进入了阴雨季节,而且是每日阴云密布,连续降雨,雨势还非常之大。
在这样的鬼天气里,城内的军队好歹还有屋子可以避雨,就算在城墙上防守,也不用担心大水淹到城墙顶上,但围在城外的后周军队可就苦大了。
寿州城本身的地势比较高,城外的地势相对就比较低洼,又没有专门的排水设施,雨水根本来不及排泄出去,全部积累在低洼地带,使得水位不断上涨,有的地方积水甚至达到了一米多深,不少周军临时搭建的营帐都被泡在了雨水里,连睡觉都找不到一块没有水的干燥地方。
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还对道路交通运输造成了不利影响,原本干涸的河流、池沼水位快速上涨,一路泥泞不堪,让后周的粮草运输遇到了很大困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还遭打头风,除了气候、地理方面的不利因素外,后周军队的士气也受到了影响,寿州城久攻不下,将士们本已师老疲惫,现在又遇到淫雨霏霏,粮草不继,饭吃不好,气也不顺,大家都没了起初那股卯足劲头往前冲,勇往直前不怕死的精气神,士气渐趋低落。
此情此景,大概可以用“天不时、地不利、粮不继、守军不降、士气不振”这句话来形容。面对如此处境,柴荣和周军究竟要如何应对?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后周显德三年四月初七,柴荣终于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起驾回京。
请大家注意,柴荣所做的决定是起驾回京,而不是班师回京,以柴荣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实际上,回京的只是柴荣和他的侍从大臣们,后周的各路部队都还是留在淮南地区的,尤其是寿州和扬州,他分别交给了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向训、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分别进攻和防守。
在柴荣看来,现在正是攻坚战最为关键的时刻,寿州城或许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再坚持下去,城破只是早晚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么这位事必躬亲的皇帝为何要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返回京师呢?答案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患病而且病得很严重的女人,这个女人正是柴荣的老婆,后周的国母——符皇后。
五代十国是一个武将强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人一般也只能做隐藏在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身影了,所以这几十年间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杰出的女性,即便是艳名四播的花蕊夫人和大小周后,也不过是男人们的附属品而已,但这位名气比花蕊夫人、大小周后小得多的符皇后却与他们大不相同,事实上,她在嫁给柴荣,成为皇后之前就已经是家世显赫的大家闺秀、豪门淑女了。
符皇后家世十分显赫,他的祖父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干儿子符存审,父亲是五代名将符彦卿,但这位姑娘长大以后的运气却似乎不太好,她嫁给了一个叫李崇训的男人,成了他的妻子,李崇训也就成为了她的第一任丈夫。
李崇训倒不是什么青史留名、留好名的大人物,可她的公公知名度却很大,因为她公公的名字叫李守贞。
没错,这位李守贞就是前面我们已经就讲过的后汉时期三镇叛乱的首恶分子,河中节度使李守贞。
当李守贞在河中府带头造反,抵抗郭威镇压时,作为儿媳妇的符皇后(当时应该叫李夫人) 也在其中,城破之际,符皇后的丈夫李崇训自知难逃一死,准备拉着全部女眷一起来个烈火自焚,共赴黄泉,这些其中当然会有自己的妻子。
不过符皇后不是一个普通女子,她不想平白无故的陪他一起死,偷偷藏了起来,总算逃过一劫,这个时候,破城的后汉士兵也冲了进来,发现了独自一人的符皇后。
这位将门虎女果然不同凡响,面对一群心怀叵测的汉军,她没有露出半死惬意,而是声色俱低喝道:“郭威大人跟我父王是好朋友,你们谁敢碰我一下?”
这声吆喝十分管用,大兵们看到这位单身女人如此霸气,只好乖乖地把消息报告给了郭威,郭威得知这个情况,派人这位故旧的侄女安安全全的送到了符彦卿家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