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衰三百年》
第22节

作者: 新木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一道单选题。

  但是努尔哈赤用他自己的选择告诉了我们: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生存和尊严也可以一并选择。
  选择生存,就要杀掉威胁自己的尼堪外兰;选择尊严,也得杀掉这个令自己祖、父惨死的帮凶,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一种方式:
  反抗。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盔甲对天起誓,这就是清人所描述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
  起兵后的努尔哈赤不得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己方盔甲十三副,手下不满一百人,仇人尼堪外兰兵精粮足,兵强马壮,大有建州老大的架势,双方的差距已经悬殊到不能用悬殊来形容的地步。
  为了缩小实力上的差距,努尔哈赤联系四位归自己管辖的寨主结盟想要共同讨伐努尔哈赤。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深信这一点的努尔哈赤在结盟后不久就发动了对尼堪外兰所在图伦城的攻击。
  王台和王杲的例子告诉了我们:
  在双方实力不均衡的情况下,背弃盟约是大势所趋。
  四位寨主中一位实力比较强大的寨主在进攻前悄无声息的撤走了,这让原本就不强大的反尼堪外兰联军势力又缩了一大截。
  在盟友背弃盟约、己方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仍发动了进攻,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可神奇的一面出现了:势力弱小的努尔哈赤几乎毫不费力的便攻占了图伦城,怒堪外兰带着妻儿跑到了明朝境内寻求保护。

  清人对这一战的评论一般是太祖(努尔哈赤)英武神勇、勇敢坚强等等一大堆杰出的个人能力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本是没有错误的,努尔哈赤确实在这一战中做到了身先士卒勇猛杀敌,但是要把胜利的原因仅归功于努尔哈赤的个人能力就有些问题了。
  努尔哈赤不是小马哥,尼堪外兰的手下也不是拔枪需要四分钟的群众演员。
  以少胜多还是正面战场的城市攻坚战,图伦城之战处处透出一股诡异,因为这场战役中似乎还有另外一股势力的参与,他们是观看者也是主宰两面命运的决策者。
  日期:2013-10-05 09:01:23
  这股势力就是大明。
  与其说努尔哈赤的神勇决定了图伦城之战的成功不如说是大明在暗中的帮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尼堪外兰手下众多首领的一致哑火;努尔哈赤近乎过家家似得便轻松攻克了图伦城;逃亡明朝境内寻求庇护的尼堪外兰被大明官员亲自送到了努尔哈赤的手上。
  这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此时的大明已经抛弃了尼堪外兰并暗地之中帮助势力弱小的努尔哈赤。

  尼堪外兰显然对这些一无所知,当努尔哈赤以几百人的队伍就敢于向他进攻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
  努尔哈赤不是疯了,就是人家有后台。
  后来的事实告诉了他,努尔哈赤是后者。
  日期:2013-10-05 10:27:46
  努尔哈赤在击败尼堪外兰后实力大增,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女真各部。
  这不是一件好事。
  人怕出名猪怕壮,头顶响亮名号却缺乏实力就好像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夫人穿金戴银走在深夜劫匪频频出没的小路上,这不是公开诱惑劫匪的视觉神经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古人用无数血淋淋的经验告诉了我们:光环背后必定得有与之相符的实力,有实力没名号,这叫低调;没实力有名号,这叫作死。
  现在的努尔哈赤就是属于作死的节奏,这也令他一时间成为女真各族觊觎的美味大餐。
  不想被别人吃掉,那就必须得拥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盟友,既要有强大的势力,更要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这样的盟友在辽东是很不好找的,不仅是辽东,怕是整个历史都难找。
  联盟联盟,联盟的基础是什么?共同的目标。不是,联盟的基础是实力,只有实力相近才会联盟,才能保证联盟的可靠性。
  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基本上是不会有这样联盟的,就像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只会出现在童话里。
  现在的努尔哈赤就像一个三本大学的毕业生求职,学历不高却要求待遇高薪,职位还得有上升空间、三倍加班费、节假日带薪休假等都得齐备。
  这样的公司很难找,这样的盟友更难找。
  可努尔哈赤却偏偏找到了。

  一个辽东大地上势力最为强大,一格可以给予努尔哈赤360度贴心呵护的盟友。
  大明。
  大明?大明怎么可能扶持一个潜在的敌人对付自己?
  首先大明不认为努尔哈赤是自己的敌人,不是大明糊涂而是此时的努尔哈赤太过于弱小远远没有成为大明敌人的资格;其次大明在处理梦、女真等少数民族问题是惯用手段就是:以夷制夷,这手段也是一般汉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手段,大明既可以扶持尼堪外兰为建州之主,那么也不排除扶持努尔哈赤抑制其他女真部落的可能。

  但诡异的是这件事情却在明人所著的史书中赢得了一阵痛骂,一阵近乎伤心欲绝的痛斥。
  因为这次“以夷制夷”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扶持起了一个强大的势力,这个势力给明王朝带来了毁天灭地的灾难并亲手把这个最后一个汉族政权送上了断头台,而实施人也被后人永远绑在了历史的荣辱柱上,成为了所谓的大明千古罪人。
  他就是辽东总兵,明朝名将,李成梁。
  日期:2013-10-05 20:52:31
  值得历史歌颂的人物只会是正面人物,可大败蒙古瓦刺,速把亥,小王子被《明史》称为“军功之盛二百年未有之”的常胜将军李成梁却为何无人歌颂呢?
  不单没有获得历史的歌颂,常年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下,还遭到了无数人激昂慷慨的痛骂,但凡提起他都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
  本该万人敬仰的大英雄怎么会落得个如此反差之大的遭遇呢?
  通敌。
  明人在相关著作中对李成梁无不是破口大骂,痛斥以极,因为他通的这个敌人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尔哈赤。

  关于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故事我后面还会详细提到,我们这里先说说李成梁的沉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李成梁也不是一天沉沦的。
  李成梁的沉沦其实早有痕迹,在清剿王杲、清剿阿台时纵容手下屠戮女真无辜族人以良冒功就是具体的体现。
  王杲可以袭扰明朝市镇,可以肆意劫掠明朝百姓,明朝军队就不能够杀几个他们的百姓?
  答案是不能。
  明军是政府军队,王杲是叛乱武装,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明朝军队杀戮女真百姓的错误:
  叛乱武装杀戮百姓,你政府军队也杀戮百姓,这行为和叛乱武装还有什么区别?这还可以称为政府军对吗?

  从道义角度来讲,明军打击王杲部众,是自卫反击,是举着正义的旗帜,这无可厚非,但恰恰这一点也决定了明朝不能使用王杲同样的方式,即使对面的人是刚刚杀掉了你战友的敌人,一旦他放下了屠刀投降,你也不能出于复仇而对他再挥起战刀。更何况此时面对的还是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