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杀你你不能杀他的这种无奈就叫做正义。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傻子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没错,是傻,但恰恰就是因为这种“傻”我们才能分辨出善与恶,好与坏,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缤纷多彩。
抗日期间,日本侵略者残忍的杀害俘虏,我们却善良的对待日本战俘,正义与否立即分出。
以上这种说法你可以理解为书呆子的穷酸理论,纸上谈兵,那么下面我们就谈一些实际的分析。
日期:2013-10-06 14:08:02
在古代明智的统治者对待诸如军队造反、农民起义等大规模犯罪活动一般的结局措施往往都是“只惩贼首,从犯不问”,这一解决办法不记能够避免大规模的杀戮和事态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收买了人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讨伐反叛孟获临出师之前,手下的幕僚马谡就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建议,诸葛亮实施以后南中地区全部真心归顺。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优待国军俘虏,不少国军将士在我军政策的感召下毅然投身于解放军之中,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事例难道都不说明问题吗?
李成梁原本是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古勒寨百姓的,例如:安抚。没有哪一个民族天生就喜爱战争,谁没事吃饱喝足不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偏偏出来打仗?你看那些银行劫匪恐怖分子哪个不是为生计所迫,有开奔驰住洋房的干这行吗?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俗套但不失为一个完美的办法。
可遗憾的是,事实告诉了我们李成梁并没有这样做。
他选择了举起了战刀。
人们说李成梁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杀鸡儆猴,对作乱的王杲部众起到震慑的作用。
呵呵,这样的说法不免太过幼稚。
以杀人震慑敌方剩余有生力量的手段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不罕见,但同样是以杀人的方式取得的震慑效果却大不相同,甚至还会取得截然相反的作用。
秦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一时间天下惊恐视秦军如魔鬼,这一招确实起到了震慑了当时天下的所有反秦力量的效果。
但满清在扬州纵兵十日杀死城内居民二十万人,赢得的却是江南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清斗争,直至清末仍有人以此为借口推翻清朝统治;日寇在南京屠杀我三十万国人,换来的不是他们预期所想的屈服,反而是全体中华民族一致的愤慨和更为激烈的抗日斗争。
由此可见,以杀人震慑敌方剩余有生力量的手段起到的效果是由杀戮的主体所决定的,杀戮的是军人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震慑作用,但杀戮老百姓则会得到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从战争的角度来讲,战争就是一种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行为,无论直接或间接,也无论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就如同汽车烧机油,都是无法避免的。话说纵观历史,哪位明君圣祖不是踏着堪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深深白骨而成功上位的呢?
所以在死人的基础上做到“能少杀绝不多少,能不杀绝不少杀”,这就可以被称为“仁”。
日期:2013-10-06 19:30:26
如果明朝屠戮王杲古勒寨千余名老弱妇孺可以用误杀、误会等等借口解释的话,那屠杀投降的阿台部众无论如何也无法辩解了。
而屠杀阿台部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的被误杀,这件事情也成为了以后努尔哈赤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还造成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女真人普遍对大明产生了敌视和仇恨的心情。
难道女真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们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喝着同样的水、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吗?
从民族角度来讲,明军的两次清剿古勒寨,以良冒功的结果就是加剧了原本就不和谐的汉、女真两族的矛盾,加深了两族之间的民族危机。
如果这样的民族矛盾被人利用、操控的话,那么所爆发的东西绝对是令大明江山震颤乃至崩塌的十级大地震。
这个地震出现在三十五年后,大明王朝也终被这个个人和他一手建立的政权所取代。
一个高中生都可以想到的事情堂堂大明的宁远伯、太子太保、辽东总兵,统领辽东十余万雄兵、以十大捷扬名天下的李成梁会不知道?
他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并不代表可以做到。
这个世界上本就有太多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这类事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李成梁面对的就是这个情况。
有苦说不出呀!
日期:2013-10-07 17:37:16
一般史书中对李成梁晚年的记载都为“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之类的形容,换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生活作风极度腐化,谎报军统,大量贪污受贿。
事实是这样吗?
老实说,是这样。
但是在你开喷之前,请允许我说说这背后的故事。
凡事不能仅凭表象做判断,因为表象往往会蒙蔽人们的双眼,给人错误的答案。
我们首先要明白,李成梁为什么要收受贿赂、谎报军功呢?
利益的诱惑呗。
没错,是利益的诱惑,但是这诱惑却不单单诱惑李成梁一个人。因为从李成梁大败蒙古铁骑之后,朝堂上就自发形成了一个以李成梁为首的利益集团,甚至连李成梁早些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竟成为了这个利益集团的表面上的老大。
为什么说他是自发形成的呢?
这还得说到蒙古问题,蒙古问题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之后蒙古日益猖獗,袭扰辽东乃至袭扰中原地区都成了家常便饭,最危急时蒙古大军还数次兵临北京城下,俘虏了当时的明英宗,史称“土木堡之变”。
恰恰这一问题在李成梁镇守辽东之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控制,李成梁带领明军数十次大败蒙古骑兵,如此旷世奇功自然得到了皇帝的丰厚奖赏,李成梁和他的上级、下属都得到了升官进爵的奖赏。
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仗是人家打得,领功受赏的自然是打仗的人,可问题就出在皇帝身上了。
或许是明朝历史上蒙古骑兵给了明朝皇帝太多“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后期的明朝皇帝个个都有“恐蒙症”,李成梁在辽东大败蒙古骑兵的喜报是一份接一份的传到了京师,皇帝一高兴,赏,连带着那些没打仗的满朝文武都受到了赏赐。
这最后竟演变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李成梁一打胜仗,满朝文武个个都是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他们当然高兴了,因为李成梁只要一打胜仗上至内阁、五府、六部,下至皇帝身边的太监、看大门的军士都可以领功受赏,往大说封妻荫子,自己官升一级,往小说也能得到翻倍工资,小礼品什么的。
一时间李成梁成为了朝廷上“最可爱的人”,他不仅是官员外块的主要来源,更是官员眼中的“财神爷”,大到买车买房,小到给孩子买奶粉给自己买二斤肉都得指着李成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