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闻鬼哭----正读 资治通鉴》
第18节作者:
夜读史书闻鬼哭
湣王这种偏执狂妄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其自大症到了无可救药的晚期的晚期。全国将士厚厚的鲜血不足让他有丝毫醒悟,千万百姓因他流离失所也不足以让他有丝毫自责。这样的人不多,却绝没有绝种,他们最真实的内心读白其实是极端的自私自利,以为别人都因他而活,地球因他而转。可怜的小民被他们左右折磨,玩命折腾可能只是因为一个极其荒谬的理由。斯大林时期,革命导师为了制造恐怖、树立个人权威,不惜举国进行大清洗,无数人仅因说错一句话,拿错一段草绳就被投进劳改营,领上一张十卢布(即十年)或者十五卢布(十五年)的刑期,当然比之斯大林时期更荒唐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
日期:2014-12-05 21:00:46
054荀子的单选题
公元前二八四年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挈国以呼礼义也,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然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向之者,则举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故曰:以国济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是所谓信立而而霸也。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
荀子能重视当下,确保政治的时代性和实现性,而不是一味进行道德说教,相对于孟子来说显然务实了不少,具有一种科学的理性精神,值得学习,这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依然难能可贵。可惜后世的大儒们,大多脱离现实大做道德文章,把道德标准越吹越高,搞得圣人都难以企及,大家就只有当伪君子这一条道了,荀子的这一点理性精神也就被酱缸文化轻易的抹杀掉了。
荀子提出了治国的三重境界,他的本意是让统治者们结合现实做一道单选择题,但大家都这当作成了一道多选题,三重境界成了三种手段。权谋对于专制统治来说是安生立命的根本,这个要是丢了就没了吃饭的本钱。信义是用来构建社会,赢得小民支持的常规武器,非常规武器后面再说。道义礼法就是国家形象,是台上讲的大道理,是引领大家建立的未来理想社会。熟练掌握这三种手段的人,是一个高段位的专制统治者,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地震了他会下罪已诏数落自己德行有亏,还会认真赈济灾民,百姓起义了他也会让河水变赤,尸骨成堆。二流的专制统治者却不善于做表面文章,对道义礼法不感兴趣,对儒教制定的明君准则不屑一顾,但重赏罚诚信、有权谋,国家正常运转没有问题,只是自己的名声不太好。到了三流货色,就是在外面涂一层道义门面,里面搞赤裸裸的欺诈压迫,他们赢得百姓支持的是完全的暴力恐怖这个非常规武器,小民的命运全都牵动于他的眼前利益,今天一场运动,明天一场战争,后天再来一次清算前天运动的运动。国家天天有事,小民天不保夕,他们倒是举起道义门面做起了道明君,当起了高级骗子,到今天也没有被识破的一巴掌也数不过来。再下一层,就是门面也不要,干脆直接当政治流氓,把国家当私产,把小民当草芥,政府就是抢劫的工具,军队就是流氓的大刀。还能再往下一层吗?可以的,不仅还能再下一层,再下十八层也不是问题,专制之恶是没有底线的,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这道选择题被做成这样,恐怕是荀子想象不到的。
日期:2014-12-06 16:47:36
054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公元前二八四年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往。燕人曰:“不来,吾且屠画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前军循太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为王蠋版权所有,对于后世连绵起伏的贞洁牌坊,王蠋算是第一个奠基人,为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树起了一条房梁。其是非对错难做评判,毕竟社会进步有一个过程,历史也有他的局限性。但他用生命践行信念的勇气,值得我们尊重。
活着,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也是除了人之外一切生物活着的意义。活着不是为了活着,是我们重要的标签之一,这张标签也决定了我们是唯一会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生物。主动选择的死亡,总能触动人心中最软弱、最脆弱的一部分。王蠋不想苟活的原因,除了有燕军以屠城相威胁的巨大外部压力,更有他内在的对自己信念的坚守,对不义而生的恐惧。他死节于自己的信念,而非简单的死节于君王,这是他高于那些一味愚忠者之处。王蠋之死唤醒了齐国臣民救亡图存的决心意志,算是没有白死。
乐毅除了军事才能出众,政治上也很有远见,仅凭他一系列的安民动作,就把同时代的军阀们甩出了几条大街。高明者把暴力作为展示力量的手段,浅薄者把暴力作为力量的全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