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魏:大佛不放手中刀》
第35节作者:
弓太宰 日期:2013-10-24 16:42:59
第三十一章:南北交锋(2)
崔浩的理由是:“北方的柔然不断进攻骚扰大魏,大魏人多粮少,灾荒严重,这种情形下我们不能再大动干戈!如果大魏对南方动兵,则柔然必定趁虚而入,届时我们就得北上援救,如果出兵北方,则东方又面临危险……所以,权衡之下不如借道给刘裕,让晋军入关,然后再封锁其归路,让晋军和后秦交战,如此一来则如卞庄击虎,待两虎俱伤,我们再伺机而动!”
但拓跋嗣偏于保守的性格还是决定了他更为谨慎地处理了这件事,他最终的决策是不给刘裕放行,不但不放行,而且还派长孙嵩带领十万步骑陈兵黄河北岸,又命数千骑兵在黄河北岸跟着刘裕水师一路西进。
刘裕原本的意图是让北魏送个方便,如今不但不方便,还添了大麻烦,北魏数万大军就在对岸,时时刻刻不放松,二十万只眼睛死死盯着,而且流矢飞箭不断骚扰,刘裕不堪其扰,十分生气,决定与北魏开战,好好教训一下放肆的北魏。
四月,刘裕组织了大规模的车兵、弓弩兵、长矛兵,组成“却月阵”,对北魏耀武扬威,魏军被激怒,遂以三万铁骑进攻,北魏军队这时还是游牧民族的底子,善于长途奔袭,适合在大草原、大平原骑兵作战,当首次面对讲究军队阵型和兵种配合的东晋大军时,北魏骁勇的骑兵就吃不消了,东晋的超大型弩机能发射整根整根的马槊长矛,一旦被射中就连人带马糖葫芦一般穿到一块,试想一下,迎面而来,满天都是两三米长的马槊长矛……北魏原本是想用三万骑兵冲垮晋军阵型,但还未近身就惨遭失败,数名将领被晋军斩杀。
北魏没有得到一点好处,拓跋嗣后悔不迭,后悔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贸然出兵,结果事情发展到一种东晋和北魏都不想看到的境地。
这一次与东晋的摩擦,可以说是北魏第一次与汉人王朝之间发生战争,尽管是一次过于保守的保卫战,但是已经拉开了北朝和南朝之间百年战争的序幕。
拓跋嗣,这位北魏第二代帝王,也因此而成为北魏乃至拓跋鲜卑历史上第一位与汉人王朝发生战争的君主。
日期:2013-10-24 16:43:19
笔者言下之意是:在此之前,拓跋鲜卑从未和汉人王朝发生过大规模战争,有冲突,有矛盾,但是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战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拓跋鲜卑与其他胡人不同,他们和汉人不是世仇。
之前一直有网友对我所记述的拓跋鲜卑的历史颇有微词,指责我为拓跋氏写家谱,有刻意美化和为其遮丑的嫌疑,理由之一是我“一味地删减”了作为“五胡”之一的拓跋鲜卑对中原汉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实在是大大地冤枉了我,也足见国人对南北朝乃至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的不了解。并非笔者刻意美化,而是拓跋鲜卑确实没有做下那样的事!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铁蹄践踏中原,确实有鲜卑族作害中原,但率先侵入中原并持有吃人记录的是慕容鲜卑,拓跋鲜卑是在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博弈中崛起的,他们只在很短的时间内与中原王朝有过接壤,而且是以藩属和盟友的身份,拓跋鲜卑曾数次帮助西晋王朝驱逐漠北胡人,这是有据可查的,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同族不同部,我们不能说大哥杀了人,二哥也是杀人犯……慕容鲜卑在中原大肆杀戮汉人并建立国家的时候,拓跋鲜卑尚在漠北和诸多胡人闹得不可开交,他们的统治疆域大部分土地、大部分时间在漠北,周围全是胡人部落和国家,与汉人的统治中心相隔万里,即便是想和诸胡分一杯羹,限于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而且,与五胡大肆杀害汉人、破坏汉文明的行径相比,拓跋鲜卑在进入中原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吸收汉文化,而且大量亲近汉人,逐渐形成一套独具北魏特色的民族政策和治国方略,无疑对保护北方汉文化做出了贡献,这种政策不断发展,在北魏一统中国北方后,对汉文明的恢复和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拓跋鲜卑——北魏王朝,不是中华文明的罪人,相反,它是中华文明的功臣!
日期:2013-10-24 16:43:40
而此时已坐上中国北方头一把交椅的北魏,终于要和南方汉人王朝发生大规模冲突了,但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再是五胡十六国时代那种赤裸裸、血淋淋的种族侵掠战争了,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王朝争霸战争。
王朝争霸战争,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即:
谁才是中华正朔?
拓跋鲜卑这头来自北方的狼,一直以来都在迎合汉民族对政权的认同心理,他们为了给自己贴上“正版”的标签而绞尽脑汁,比如改国号;而东晋和以后的南朝四国在这上面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统治者是汉人,被统治者也是汉人,汉民族的文明火种在长江以南得以发扬光大,原本的南蛮之地成了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
汉人能把南蛮之地改装成第二个中原,那么拓跋鲜卑也能把自己改装成为第二个中原民族。
在地理上,北魏是中原;在文化上,南朝是中原。
所以,为了能获取更多政治资本,北魏要不断吸收和消化汉文明,积极融合;南朝则要不断北上进图中原,积极扩张。如此一来,北魏和南朝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南北朝的格局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清晰,而统一,也是历史之必然。
在中国,没有永远的南北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