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诸葛亮先败郭淮,再败司马懿,撤退时又射杀了张颌,表现了他变化莫测的军事指挥艺术。而司马懿也从此破胆,再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战。
诸葛亮撤军回到汉中,就发现了李严的问题。本来诸葛亮让李严在后方督办军粮,保障供给,结果李严先写信来称连日大雨,运粮不继,希望诸葛亮撤军。等诸葛亮回军,他却表示“军粮饶足,何故便退?”想借此推卸自己运粮不力之责。同时他还上表后主说什么“大军伪退,欲诱魏军来战”云云。诸葛亮愤而上表弹劾李严,把他贬为庶民,安置在梓潼郡。
李严像(图0114)
此事说来话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是把尚书令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安排的。后来,诸葛亮遵照刘备遗命独揽大权、总理朝政,照理作为副手的李严应该全力支持诸葛亮,他却总想与诸葛亮分庭抗礼。诸葛亮开府理事,他也要求开府。诸葛亮领益州牧,他要求划出五个郡作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这简直是胡闹!可诸葛亮为了团结,选择了隐忍。他提拔李严的儿子李丰主督江州,李严才率兵出镇汉中。诸葛亮的退让并没让李严有所收敛,他越发蹬鼻子上脸,经常在书信中对诸葛亮冷嘲热讽。一次,他故意提起诸葛亮受到多少多少赏赐,诸葛亮回信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可惜这种高风亮节并未让李严动容,他再次写信劝诸葛亮加九锡。诸葛亮回信说:“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耶!”从这封信中,我们应该能读出诸葛亮的耐心与义愤。诸葛亮已经忍无可忍,可是李严仍旧不思悔改,实在不能再姑息了。因此,当他玩忽职守、运粮不力的时候,诸葛亮不再客气直接把他拿下了。李严何其幸运,遇到了诸葛亮,如果他与曹操、司马懿之流共事,其下场读者尽可以想象。
有人昧着良心说诸葛亮排挤李严,浑然不顾李严挤兑诸葛亮的事实。诸葛亮先让他坐镇永安,又坐镇江州,再坐镇汉中,都是国之重任,何来排挤之说?还有人抓住诸葛亮一句“虽十命可受”就断章取义说诸葛亮想篡位,一点都不怕天下人耻笑,其勇气也着实可嘉。
日期:2013-09-18 09:49:11
二十五、大星陨落
罢黜李严之后,诸葛亮并没有急于北伐。连续征战了四年,都该歇歇了。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诸葛亮分派部队在汉中大兴屯田,多建粮仓,多蓄粮草,准备再次北伐。其实诸葛亮的屯田早就开始了,只是过去规模较小,只能部分弥补军队用粮。现在大规模屯田,就是要彻底减轻百姓负担,实现军粮自给。
有人看见一句“蜀中民皆有菜色”,就来攻击诸葛亮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却不知这句话说的是姜维时代,与诸葛亮差了三十年。诸葛亮执政时,吴使张温曾到蜀中走过一趟,回京之后禁不住在孙权面前盛赞“蜀政之美”,搞得孙权很不高兴,后来找个借口把张温削职为民了事。试想,爱民如子的诸葛亮怎么可能为了北伐让百姓饿肚子呢?
木牛流马(图0115)
经过三年的准备,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进行了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进展很不顺利,据《郭淮传》载,诸葛亮欲攻北原,被郭淮料到,没有成功;又欲攻阳遂,再次被郭淮看破,没有攻下。于是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坚守不战。见司马懿不敢出战,诸葛亮便分兵屯田,以为久驻之基。
于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出现了:诸葛亮的士兵与渭滨的百姓混杂在一起,同耕同食,百姓安堵,军无私心,和谐共处,秋毫无犯。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能够让军队从容种田,诸葛亮绝对是史上唯一一个。即使如此,司马懿仍不敢出兵。他命令士兵坚守勿动,不要中了诸葛亮的诡计。事实上,司马懿的判断是正确的,诸葛亮如此屯田确实是诱敌之计。在屯田的同时,诸葛亮一直没有停止挑战。他们把一茬一茬新收获的蔬菜摆在阵前,让魏兵看着直流口水,也让魏将愤怒不已。一天又一天,他们变换着各种方式激怒魏人,可是司马懿仍是闭营不战。魏兵从来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他们忍无可忍,纷纷请战。司马懿老奸巨猾,与明帝曹睿合演了一出双簧。他派人到洛阳向曹睿请战,曹睿派辛毗到军营,手持尚方宝剑,坚决不允许司马懿出战。听说这件事,姜维对诸葛亮说:“魏兵恐怕不会出来了。”诸葛亮点点头,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最后,诸葛亮使出了既不符合他的身份也不符合他性格的一招: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妇女服饰,以示羞辱。司马懿手下将领见此怒不可遏,司马懿却平静如常。他不说战与不战,却询问使者诸葛亮的一些琐事,使者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
有人说司马懿很高明,这话不假。有人说司马懿高于诸葛亮,这就有点不客观了。司马懿的作战目标很明确,就是坐等诸葛亮粮尽退兵,战胜诸葛亮,他连想都没敢想。所谓“(亮)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的说法,不过是他自欺欺人罢了。如果二人交换位置,司马懿能如此吗?战,他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守,他应该绰绰有余。这就是司马懿的水平,也是二人的差距。那么诸葛亮有什么制胜法宝呢?就是八阵图。诸葛亮自己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司马懿只吃过一次亏,就牢牢记住了那血的教训。这是一个善于汲取教训的人,他由此总结出对付诸葛亮的法宝——坚守不战。
八阵图(0116)
这边司马懿坚守不战,那边诸葛亮已心力交瘁。司马懿可以从容地和诸葛亮耗,诸葛亮却很难做到从容以对。他不能不心急如焚,因为这样耗下去,兴复汉室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因为长时间的忧心与操劳,诸葛亮病倒了。
照理,诸葛亮病倒以后应该撤兵休养,以图再举,可这次诸葛亮却没有退兵,直到病死在军中。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件大事,非他死在军中不能彻底解决。
日期:2013-09-18 17:31:04
二十六、魏延之乱
这件大事就是魏延的问题。这个人已成为藏在蜀汉营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炸?就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毋庸置疑,魏延是个将才,他甚至算得上蜀汉后期第一名将。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直压制魏延。为什么?不是诸葛亮不知道他的才能,而是不敢用他。此人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从来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盛气凌人。众人与他相处,都需让他三分。有本事就有傲气,这不能算什么致命的毛病,关键是他不服诸葛亮。因为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子午谷奇谋”,他一直耿耿于怀,街亭之战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就与此有关。街亭一败魏延更显得意,对诸葛亮也就更加轻视。以后每次出兵,他都请求分兵,诸葛亮都制而不许。这就加深了两人的矛盾,而他们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尴尬。魏延总说诸葛亮太胆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诸葛亮则以其大海般的胸怀宽容了魏延对自己的不敬。然而魏延却不知收敛,变本加厉。这就引起了另一个人的强烈不满,那就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杨仪天性狷狭,最看不惯魏延目空一切的嘴脸,每每以言语冲撞,几次惹得魏延拔刀相向。诸葛亮既惜杨仪之才,又凭魏延之勇,只得好言劝慰,不忍有所偏废。魏延确实很能打,他先败魏国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再与高翔、吴班大败司马懿,因功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假节。可是这个人,越是立功,越是居功自傲。因此,诸葛亮不能不压制他,现在压制他是为了将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